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318节 土地政策

旅明 第318节 土地政策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318节 土地政策

旅明正文卷第318节土地政策“情况怎么样?”

看到米硕进门后,方脸大耳,靠在一张堆满了文件的办公桌后的梁乐天微笑着问到。

“有喜有忧啊!”米硕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出苗情况不错,就是被霍雄逮到,答应了2万亩饲料田。”

梁乐天闻言呵呵一笑:“迟早的,你早点答应他不就没事了吗?”

“问题是这样一来,咱们原本计划的30万亩新田,压力又要大不少了。”

“是啊,压力不小。”梁乐天自从当上阁臣后,乐天的时候就少了很多。

他仰身往椅背上一靠,用手指揉了揉眉心,语气有点无奈:“早上晨会,我专门找邹国庆聊了。现在的问题不光是拖拉机,化工厂前两天又出事故了,硫酸生产线一口气死了6个,场面很...难看,现在全线停车检修了。”

“这他娘的......”一贯心宽的米硕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忍不住骂娘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硫酸是生产速效磷肥的原料,鸟粪石需要和硫酸反应,才能从缓释肥变成易于植物吸收的正常磷肥。

在氮磷钾这三大肥中,原料收集困难的氮和钾就不用提了,而台北火山硫磺合成硫酸 海岛鸟粪合成磷肥这一工艺流程,原本是窑区唯一还算得上稳定的肥料供应路线——尽管这点可怜的磷肥产量还不到1千吨。

现在可好,硫酸生产线停了,米硕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磷肥也要完。

骂了一句后,米硕又问道:“拖拉机又是怎么回事?”

“据说是什么燃烧室压力攻关小组失败了......我也不太懂,反正答应好的10辆拖拉机要延迟交货。”

......米硕听到这里,已经无力吐槽了。

在后世,拉着8米长折叠犁的大型拖拉机,一小时能耕地180亩。也就是说,每分钟能耕三亩地。而穿越众造出来的煤气拖拉机,每小时只能耕50亩地,效率连人家的零头都没有。

这种拖拉机耕地的场景,在后世国内的大部分地区是看不到的。还是那句话:山区只能用牛。少数像东北那种大平原地形,又牵扯到地权问题——除非承包了整村整乡的土地,然后将私人小地块拼成大田,否则没人会买拖拉机来耕田。

而穿越众现在面临的局面,和后世刚好是相反的:土地太多,荒原大片,拖拉机远远不够。至于私人业主,干脆就没有......这里又牵扯到了土地政策问题。

理论上讲,现在台南平原所有的耕地,地权都是由政府划拨给粮食总公司的。所以米硕作为总公司法人,他在名义上就是天字头号大地主:台南的总面积有四千多平方公里,换算下来是六百万亩耕地。

当然了,未来有一天,粮食总公司肯定是要分家产的......资本社会嘛,不给穿越众分家产,老爷们拿什么起家?

所以即便是现在,穿越政权也没有拒绝私人来买地:穿越众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平原分割成类似北美的私人农场形态,所以只要有人来买,总地主们都是持欢迎态度的。不然呢,老爷们自己去耕那几百万亩地?

是的,任何人都可以从粮食公司手里买地当地主——只要能达到要求。

什么要求呢?第一当然是有钱了。

这边卖农场,500亩是起步价,而粮食公司的温馨推荐数目是2000亩起。所以说,99.99%来到大员的穷鬼移民是买不起农场的。

而少数带着银子的土老财和商人则是不敢买。

和土老财概念中的土地不一样,穿越众的农场可不是用来让老财招佃收租用的。在这边的土地上,且不说压根就雇不到佃户,即便雇到了,一个粮食季结束后,老财全家就得去要饭。

是的,某个政府针对私人农场的税率,是按照一户农场主 几个临时工来制定的。

也就是说,农场主一家雇佣拖拉机耕地,买农药化肥,再用机械化收割......2000亩土地的收获在缴完所有成本和税收后,也就是一户富农,或者说中产家庭而已。

这种情况在后世的美国很常见:拥有私人牧场或者农场的红脖子说起来都是百万千万富翁,但是他们的资产都是不动产,流动资金是很匮乏的。

大部分农场主都欠着银行的贷款,一旦有天灾**,这些富裕人士同样要失去祖传的家产。

而跑到大员的少数老财,现在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在穿越众设计好的土地政策下,老财那种低效率的佃户 锄头模式,买地后的第一年就会破产。

所以在研究完土地政策后,原本兴致勃勃的老财就全部给跪了——他们无法理解这种奇怪的土地政策,大部分人还以为这是当地官府的一种骗钱把戏。

要知道,一户高效率的农场主家庭,独享2000亩地的收获都活得如此紧张,而老财们继续和佃户搅在一起,那是是必死无疑的。

事实上老财在这里除了腰包有点银子外,也就是无权无势的普通人家——明国功名在大员不通用,为非作歹,横行乡里那一套更是想都别想。

于是现在的局面就拧巴了。

粮食公司恨不得把所有开出来的田地都卖给私人农场主,自己只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就好。然而这边除了穷鬼就是满脑子旧思想的老财,穿越者期望下的那种有知识,有技术,有财力的新型农场主一个都没有......

所以土地一直都卖不出去。

这就是米硕他们头痛的原因:整个社会太新太嫩,缺乏合格的中产阶级。这样一来,他们这些掌握着资源的人就无法把精力集中到技术升级上,只能埋头去耕田开荒,这其实是对穿越人士的一种浪费。

......

米硕听完两个坏消息后,头疼不已,已经在考虑后路了:“唉,这样的话,那咱们就只能压缩开荒的亩数了。”

然而梁乐天这时反倒从椅中坐起了身:“不,不但不能缩减,反而要扩大开荒面积!”

“堤外损失堤内补!”梁乐天说到这里,起身背着手在屋里踱起了步:“肥料跟不上,就更应该扩大种植面积。抓好田间管理的话,怎么说也要比明国那些耕地的产量高。”

梁乐天说到这里,抬手看看腕表:“今天来不及了,我这边事多,明天咱们下去转转。”

米硕点点头后就出了门。而梁乐天在短暂休息了一会后,又埋头在了无穷无尽的案牍和会议中。

原本按照他的性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田间旅行才是正该当的。但是现在不成了:截至1628年底,穿越众控制下的常住人口数已经飙升到了40万人,流动人口数也在5万以上。

即便是后世,45万人也是一个标准县的人口了。而要管理这些人口,就势必要有一部分脱产的干部专门坐办公室......譬如内阁诸公,譬如一些配套的文员。

这不是官僚主义。当一个势力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出现专职的文官。梁乐天现在再也不能和以往一样,游荡在田间地头,身后带着几个下属就地办公了。

第二天一早,两人从赤崁区政府出发,依旧坐着电三轮,带着办公室主任。

从赤崁一路往东,穿过大批的住宅区后,随着路面材料从沥青退化成煤渣和碎石,路两旁也就顺势出现了种着各种植物的田地。

由于这个时期的台南平原还很原始,临近海峡一边的沿岸土地全部是盐渍地和泄湖,所以穿越众选择开垦的土地带,就聚集在了中央山脉和海岸之间的平原上——山脉近处的土地由于下面是石层,同样也不适宜农业活动。

也就是说,现如今沿着台江修建的赤崁区和大批住宅小区,都是建在了盐渍地上,没有侵占农田。

所以当农作物出现在路旁时,三轮车其实已经从海边径直往东行驶了将近10公里的路程。

路边的农作物品种很杂:水稻、玉米、土豆、红薯、甜菜、大豆、甘蔗、高粱、大麦......等等等等。

总之,来自天南海北的农作物,不论是大明的还是西洋的,不论是土著的还是进口的,这边都有划拨出来的试验田。

这些针对几乎所有农作物的试验田,是在去年梁乐天和米硕初到大员时就开始着手推动的。

这时一项必须做的功课:关于1627年之后的台南气候,土壤的情况,历史上是没有记录的;所以穿越者必须要先搞一拨试验田,才能掌握此地的详细农业数据,在农作物品种上做出针对调整。

原时空盘踞在这里的荷兰人倒是在日记上记载了一些简单的天气数据,但是这点资料内容太简单,远远达不到曾经当过农技员的梁乐天和米硕的要求。

而经过这一年多的培育种植后,粮食公司这边已经掌握了详细的台南土壤,气候,水利等各方面的数据。可以说今后的各种大田作物之所以能顺利成长,这些数据才是基础。

看着沿途掠过的一块块农田,闻着各种农作物散发出来的果实味道,两个坐在电三轮上兜风的穿越者,此刻心情莫名好了很多。

挥手示意车随意停在路边后,梁乐天站在一块满地藤蔓的大豆田埂上,使劲跺了几脚后,抬头说道:“我觉得还是老办法靠谱,所有新田初播,品种就选大豆,其他作物不考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