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490节 特区局面(二)

旅明 第490节 特区局面(二)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490节 特区局面(二)

旅明正文卷第490节特区局面和穆龙城商量完后,丁立秋丁师爷再喝一杯酒就拔脚走人了。他现在是特区区长,古称帝都太守,还暂代着全省“发改委”的计划工作,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没那么多功夫和人闲聊。

出黄埔港后坐船,沿着宽阔的珠江往西走,期间路过长洲岛......这时的长洲岛只是几块小沙丘,中山大学城还没影呢。

一路往西50里路后,珠江南岸一片喧闹的工地,就是规划中的特区了。

特区这块地,其实就和北边广州城隔了一个后世的海珠区。后世的海珠区是淤积出来的沙洲,在这个年代是没有的,双方之间现在是一片广阔的江面,光宽度就有20多里,算得上是隔海相望了。

岸边是一排整齐的临时木桩栈桥,现在几乎每一座栈桥两旁,都停满了各式船只。

当然了,即便是临时栈桥,那也是穿越者工程师们利用砸桩机建造的,强度肯定超过了明人私建的那种,用来人力装卸货物没任何问题。

就在丁立秋下船的同时,各条栈桥上小推车已经排出了队伍,正在装卸石块水泥砖头这些建材。

穿过忙碌的码头,沿途不停打发掉上前请安的各路大小商人和管家,丁区长硬生生花了半小时才从码头穿过,步行上了一号大道。

一号大道就是特区主干道,目前还没有起名,不过大概率会叫御街。未来等特区建好大佬们入驻时,就会剪彩命名了。

作为新区最重要的定位和地标,一号大道的建造标准很高。考虑到今后游行,阅兵以及各种庆典活动的需要,一号大道光平均宽度就达到了50米以上,算上两旁的人行道等就超过了60米。

说到这里,其实有经验的人已经看出来了,是的,一号大道就是照着长安街的模子来的。不过也有不同之处。由于眼下特区面积小,所以整条大道分为了两段,在二分之一处是一座大广场,这里是行政区和商业区的分界点。

过了广场,左右两边就是未来官署了。什么交通部外交部等等各自都有一块区域用来建办公楼。普通官署区域过后,就是大型建筑了:左手是首相官邸,右手是国会厅,道路的尽头,一块小广场之后是皇宫。

带着从人的丁立秋下船后,并没有直接上他的专车,而是让马车跟在身后,他本人则沿着修建中的大道一路步行过去,沿途不停巡视。

经过1500人半年时间的艰苦劳动,用后世标准修路程序建造的大道,现在已经完成了垫高地基,夯实,铺设基层和垫层等工序。

东西走向,总长达到3公里的一号大道虽说还没有最后铺设水泥,但是已经可以使用了。

现在丁立秋脚下踩着的,就是表面的煤渣层。

用煤渣层暂时替代水泥层也是没办法的事。台湾那边几座老式工艺水泥窑,原本供应全国和欧洲人就已经不堪重负,现在又增添了广东特区这个吃水泥大户,根本就生产不过来了。

好在丁立秋这边也是有计划的:一套最先进的回转窑水泥生产线已经开始在窑区公关技术难点了,一旦第一套设备成功出厂,后续就会连续生产多套运到广东来。

水泥是难点,钢材同样也是难点。之前几座小电炉,盘子不大时能维持,但是下一阶段要按后世标准大量上马正规工厂时,肯定也就不够了。

所以首先还要在广东建高炉,修正规钢厂。

想到这些麻烦的工作,再想到目前遍地土匪的烂糟局面,丁立秋不由得暗自摇头叹气:“任重道远啊!”

在一号大道商业区两旁,一些用白石灰线划出的方格里,已经有不少明人自己修的建筑物拔地而起了。

当然,说是土著自己修的,但是包括图纸,施工规划,建筑材料,以及工程监理这些,都是特区政府提供的,收费也不高。

说白了,明人东家只是负责掏银子和雇佣建筑工人,其余的活都被穿越众包了。这样一来,一大批风格相同的仿中式楼宅就立了起来,走得是后世的步行街路线。

这些建筑主体是红砖,外墙刷白,通常是二层或者三层,都配有玻璃窗和中式吊角飞檐。临街的一面是商铺,后边是院落,符合明人习惯。

商铺的经营内容大多是工业品和传统奢侈品,说白了就是十七世纪的香榭丽舍大街。

在如此昂贵的地段能拥有一间商铺的,无疑都是大商人或者大财主。这些人都是之前在曹将军入粤一事上出过力的,现在得到了回报。

.................

丁立秋就这样巡视了大约有一公里后,这才坐上马车,往大道尽头的皇宫方向赶去。

这期间他路过了平整的大广场,以及正在修建中的各部门衙署,最终,他来到了帝国最核心的,呈品字形站位的三座建筑这里。

堵住了大道,唯一和长街对望的,自然就是皇宫了。

这里的皇宫就很简陋了,在明人看起来大概有点气势,但是在穿越众眼里,无非又是一座三层大商场而已,估计图纸都是抄的台湾那座。

另外,皇宫目前只完工了一部分,其余还处于施工状态。

这其中原因很简单。

第一,神出鬼没的曹皇帝现在来这个位面基本等于旅游,所以他老人家从来也不在乎旅馆长什么样。

第二,广东目前只是临时首都,今后肯定是要迁址的,所以没必要搞什么威严的大型建筑群。

第三:建筑材料紧缺,皇帝也要节衣缩食支援建设对吧,没看崇祯龙袍的袖子都磨破了嘛?人家才是劳模。

总之,各种原因加起来后,皇宫就又变成一个三层商场了......比台湾那个高一层,也算不错了。

在皇宫右手边,是一栋纯白色,带着点西式风格,貌似也有个圆形oR椭圆形办公室的精致首相官邸。来自后世的穿越众,大概一眼就能看出来,这玩意有三分白宫的味道。

首相官邸是最早完工的,所有的钢筋水泥都优先用在了这里,连后边的花园都已经栽好了观赏植物,就等老中堂入住后在里边发号施令了。

没办法,中堂大人的宅子肯定是不能马虎的,毕竟这位是正管,马屁拍不好会有小鞋飞来。

首相在右手,那么左手边自然就是国会厅了。

国会厅由于是所有穿越众兑现权利的地方,所以同样不能马虎,巨大的圆形罗马斗兽场风格得到国会厅,是整个特区最吸睛的建筑,也是唯二完工的建筑。

当丁立秋的马车到了首相官邸时,已经是入夜时分了。然后当他来到圆形办公室后,就发现几位建筑口的穿越众都在这里:陈栋,冯冠杰,郑洋洋。

这三位再加上平时围在他们身边的一群明人徒弟,就是设计和指导特区施工的技术核心了。

事实上趁着夏先泽还在台湾,目前待在特区的穿越众早就征用了首相官邸。

丁立秋丁大区长回来之后,先是坐在首相大位上吃了碗鱼蛋煲仔饭,然后开一瓶加气苏打水喝了几口,之后才和几位建筑师闲聊几句。

聊着聊着,丁区长突然觉得哪里有点不对,然后他一拍脑袋想了起来:“我说,李大嘴去哪了?之前不是还在吗?这大黑天的他干嘛去了?”

“去拆迁了。”

正对着茶几上一副建筑图纸讨论的冯冠杰头也不抬地说到。紧接着,他又带着神秘笑容补充了一句:“强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