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旅明 > 第648节 赴任之路(二)

旅明 第648节 赴任之路(二)

作者:素罗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2:13

第648节 赴任之路(二)

时光的伟力如此强大,能抹平一切人类活动过的痕迹,乃至记忆。

尤其是在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厦门,这个曾经发生过连番海陆大战的地方。当初那些声势浩然的海匪大帮和声名显赫的匪首,短短几年时间,就消失在了人们的记忆中,仿佛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

将将入夜时分,一盏明亮的煤油灯下,背手站在船头的南望南老爷,眯着眼,仔细观察着码头上往来的人流,还有烟火中依旧在彻夜发出巨响的各种港口机械。

此刻的东广福号,正停靠在漳州内湾的北港。位置大约在后世的九龙江口,保税港区。

吊机林立的北港,以前只是一片渔村。几年前大战过后,这块属于郑氏一族的土地被曹氏吞下。

之后,渔村区变成港口区,被建设成了漳州湾内最大的货运港口。

北港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九龙江沿线城市的出海港。穿越众在这里投入了大量资源,北港的定位是具有江海联运功能的大型枢纽港口。

由此地上溯,包括漳州、龙岩在内的闽南市县,都在九龙江的货运航线辐射范围内。

事实上,经过这几年来的交通建设和商业网络铺设,即便是江西南部重镇赣州区域内的一部分商品,现在都会走闽南九龙江航线“出口”。

这就是北港繁华如斯的原因所在。漳州的茶鱼荔蜜,龙岩的铜金木铁,乃至赣州的橙柚锡钨,都会被各地航运公司组织收购,然后搭乘内陆货船到北港,最后再经由北港庞大的江海联运系统,将这些货物装上海船,输送到大明沿海各地。

“站......老爷,给厦门站的货都起出来了。”

一身长随打扮的周乙,来到南望身后,小声汇报了一句。

南望没有做声,他的目光依旧集中在码头的巨型龙门吊上。

灯火通明中,不时冒出一股黑烟,喷吐着高温蒸汽的巨型龙门吊,和后世能装配航母的巨物自然不是一个级别。但在17世纪,能用在千吨级货船上的钢铁龙门吊,那也妥妥算得上是巨型了。

把目光从充满大工业力量的钢铁机械上移开,南望回身看了一眼堆在甲板上的货箱,这才微微点头:“不急,厦门站的同僚应该就到了。”

说曹操,曹操到。

南望话音未落,地头蛇厦门站站长韩良慷,已经带着手下踏上了栈桥。

在情报总局下辖的各处驻外站中,厦门站毫无疑问是一个小站。全站上下加起来也就百十口人,平时搜集情报的任务也不重。

如果说南望的甲种站长是分局局长级别的话,那厦门站这种就相当于丙级派出所了。

之所以这样,是厦门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北边是福州,南边是广州。被夹在两处政治重心之间的闽南地区,自古就属于“低关注度”地区,政治地位不高。哪怕在穿越众眼中,闽南这一块发展好商贸也就可以了。

虽说厦门地区如今的商贸形势不错,但商业情报毕竟是“副业”,和情报站的主业有点不搭界。情报总局在福建的重心,还是在政绅云集的省会福州。

“哈哈哈,老弟,老哥哥在这里给你道喜了啊!”

隔着老远,被几盏煤油灯包围的韩良慷,声音早早传了过来。

单从资历来说,韩良慷这个出身杭州的小生意人,和南望倒是不相上下。大家都是当初的“潜邸旧臣”,都是早期在杭州就跟着穿越众干的老手下。

不过从能力上来说,韩良慷就差南望很远了。也就是胜在忠心老实,所以年纪大过南望很多的老韩,最后被安排到了厦门站,有那么点养老的意思。

然而老韩今天可一点不敢在南望面前倚老卖老。谁都知道这位是当红人物,说不得日后就是云中大佬,万万不可得罪了。

见身材略微发胖的老韩一步跳上了船,南望赶紧上前握住老韩的手:“老哥哥身体康健啊,一向可好?这一晃又是两年多没见面了啊!”

“是、是。上次见面,还是你路过,咱们也是在船板上匆匆见了一面。”

韩良慷满脸的感慨:“今天天色已晚,老弟你一定给老哥哥一个面子,咱们叙叙旧。”

南望略一沉吟就应了下来。大家算是同乡,平日里彼此照应,再说船到厦门本就是要修整一夜的。

于是南望当即点了周乙随驾,随来人一同下了船。

韩站长这边同样只带了2个年轻心腹,引着南望上了马车,留下大部分人手干活......船板上的货物要点数交割。

接下来就是常见的公款吃喝环节了。韩站长虽说就管了个派出所,但这可是开发区的派出所。

一行五人说话就到了厦门站自家开设的大车店。进店,轻车熟路地来到一间僻静小院,然后从对街酒楼喊来一桌席面,韩站长和南站长开始把酒言欢。

韩站长人老成精,这一开席,便连连劝酒,和南望谈笑风生,话里话外对自家这位有出息的同乡那是加意奉承,连带着蒙头吃菜的周乙也被老韩夸几句“年轻有为”。

能被南望单独带出来应酬的,势必也是心腹,老韩心里明白。

席间气氛很好,南望和老韩多少也说了几句当年往事,这让周乙他们几个年轻人听得津津有味。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脸上多少带了点酒气,话题更加宽泛起来。

老韩大约是心情好的缘故,再一次自斟两杯后,他兴致高昂,不顾南望劝阻,硬是要给年轻人讲几个“档案”故事:其实就是南站长不为人知的一些丰功伟绩。

这一下,周乙更是来了兴趣。

他之前在总局偶尔听到过的,关于南望的故事,那都是凤毛麟角只言片语,南望也从不给他讲,今天是第一次听到正版。

老韩这一讲,几个情报系统的优秀年轻人,才算是真真接受了一番内部“革命历史教育”。

尤其是周乙,当他听完“南大孤身醉众匪”这一回目后,惊讶万分,顿时感觉自家老大的形象又凭空拔高了一截,口中连连叫好的同时,赶紧给老大端一杯酒表示敬意。

就这样谈谈说说,一席酒硬是从入夜喝到深夜才算收了摊。

南望二人酒足之余,就地被安排在了小院休息。至于其它商场上的酒后节目......北港是大型港口城镇,玩乐项目自然应有尽有。然而情报局家规严谨,两位站长又都是老狐狸,肯定不会授人以柄。

第二天上午,装载好厦门站运来的一些本地货物后,东广福号就要起航了。

清晨就回到船上的南望,正和前来送行的韩站长依依作别。不久后,韩站长一行人下船,拱手,和船头人最后告别。

下一刻,船缆解开,已然升了帆的东广福号,缓缓起行,出港北行。

而始终站在南望身后的周乙,这时却发现,南望看似作别,其实目光并没有关注栈桥,而在远眺船尾:九龙江方向。

周乙这一刻,非常明白南望的心情:九龙江上游,是龙岩县,是南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功勋,以及深深的回忆。

——————————————————————————————

东广福号过了第一站厦门,第二站自然就是福州。不到300公里的海路,在如今沿线都有灯塔的环境下,并不算遥远。

所以尽管风向不太顺,但是离开厦门后的第四天,东广福号就驶进了福州城外的一处偏僻码头。

码头上同样有人在等候。

一个看上去相当精悍的中年男子,带着丛人上船接洽——此人是福州站情报科科长黄宽。

南望是认识黄宽的。事实上由于资历老,又全程参与了情报系统的早期建设,所以情报总局派下去的中层干部,南望少有不认识的。

双方很快接上头,然后又是交接货物的那一套手续。

手续办完后,南望照旧点周乙随他上了马车,一路不停,进了福州井楼门。

穿过井楼门,左近就是繁华的船行街。

聚拢了大船行总部的船行街,是最早拆迁修整过的高档街道。现如今街面都是昂贵的龙粪面料,宽广的街道两旁,有着一水的高端中式门面。这些门面,都是各大商行和船行在福州设立的总行。

差不多在街尾,有着一家七间的连排大门面,其上的牌匾是“海东商行”。

这里就是福州站的老巢了。

来到福州站门前的马车,径直穿过一扇雕花铁艺大门,在一处宽广的货场停了车。

下车后的南望,第一时间看到了被随同环绕,c位等候在车前的中年人。

“南站长,欢迎来福州站做客。”

中年人身材匀称,穿着一身合体的休闲衬衫西裤。此人留着三七开短发,面带温和的微笑。表示欢迎的同时,他伸出手臂,自然而然地和南望握了握手。

尽管之前没有见过这个中年人,但是和穿越众打过太多交道的南望,一听到这句标准的普通话,再结合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身姿作派,南望确信无疑,这位就是“随同曹将军当年起家的海外老弟兄”,福州站站长温广军。

和厦门派出所所长老韩不同。同为甲种大站站长,穿越者温广军在自家门前迎接南望,这个礼数很标准,一点都不失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