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八章 焦国终定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焦伯用手按着胸口,挤出浑身的力气,怒道:“是不是你……你勾结戎人,献了函谷关,杀了你弟和你小娘?”
焦国世子惊恐万分,头都快磕破了,忙道:“不是……不是的……”
焦伯继续道:“你是不是以为,如果寡人为戎人所杀,你就可以做你梦寐以求的国君了?那是你的弟弟、你的君父,你怎么可以如此歹毒!”
言罢,焦伯吐了一口鲜血,差点栽倒。
焦国世子泣不成声:“不,不,不是我……是他!”
焦国世子突然起身,揪起那上卿,歇斯底里地吼道:“你这个恶臣,都是你教我这些大逆不道的法子!我早就说过,不能从!不能从!”
“事到如今,你恨我有何用?”焦国上卿仰天长叹,哂笑道:只恨你这懦弱世子太不中用!只恨焦伯这个昏君太过无能!当初你幼弟还找过我,问怎么铲除你和你君父,只恨我明珠暗投,竟然来辅佐你!”
召公虎大怒,对南仲道:“拿下这逆臣,满嘴无君无父、不忠不义之人!”
南仲从命,命手下把这位上卿五花大绑起来。
召公虎见这上卿还心有不甘,便对焦伯道:“他是你的上卿,你来处置!”
焦伯苦笑道:“寡人何尝不想把他碎尸万段,知人知面不知心,他居然是个人面兽心的禽兽。唉,只不过……”
“不过什么?”
“依据周礼,他是焦国上卿,是受过先王厉天子策命之卿,寡人无权处置,就烦请太保派人押回镐京,交给新天子处置吧。”
这位焦伯糊涂一辈子,此时脑子总算有点清醒,出了几分国君的样子。
南仲一声令下,虎贲卫士把那上卿扭送上车,当即快马加鞭,押送回镐京城去了。
召公虎指着那世子道:“他是你的世子,从辈分上说,也是孤的同宗侄儿,这是你的家事,就交由焦伯自行发落吧。”
那世子闻言,心下大惊,赶紧扯着君父的衣袍,哭嚎道:“君父,儿知错了!求你不要杀儿!”
焦伯凄凉无比,自言自语似的道:“虎毒还不食子,你教寡人如何发落你?”
焦国世子见君父心软,激发起了他满满的求生欲,道:“都是那上卿搞鬼,结果引狼入室……”
“什么引狼入室?”召公虎听到重要情报,赶紧打断。
那焦国世子这才发现说漏嘴,连连支吾。
“你不说,孤也知道!”召公虎冷冷道,“那伊洛之戎本来就在攻打洛邑,以焦国少得可怜的兵马,他们不会放心上。可他们偏偏就放弃进攻洛邑,来围了焦国,这一定是你们与之暗通款曲!是与不是!”
“是……是……太保大人料事如神……”焦国世子不得不服,惶恐万分。
焦伯长叹一声,道:“你是寡人嫡子,又被早早立了世子,寡人的位置早晚是你的。寡人只想着,能同你弟弟与小娘安度余生,你又何苦猴急,想出此等下策,害死他们?”
“儿不孝……都是儿的过错……”
“没了你弟弟和小娘,寡人的心已经死了。你起来吧,寡人现在只有你这个儿子了,还能杀了你不成?”焦伯想把自己的世子扶起来,却怎么也用不上力,咳嗽不止。
“寡人不中用了,就由你当国君去吧。这两日,寡人仿佛薨过几次一般。寡人倦了,不想进城,也不想再看到你了。”
此时的焦伯,瞬间须发皆白。前日,他还是一个肥头大耳、贪酒误事的昏君,现在竟瞬间变成一个老气横秋的可怜老头。
焦国世子赶紧跪谢,想过来搀老父一把。
“走!走!你走!”焦伯发了疯似的,发出凄厉的喊叫声,把焦国世子推开,像是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一般。
焦伯不省人事,虽说他还挣扎着不想进城,但还是被送回国都养病。
过了一个月,焦伯薨了,临死前还不断念着自己幼子的名字。自己的嫡长子虽然还陪伴在自己身边,但是焦伯却走得没有丝毫眷恋。
焦国世子顺理成章地成为焦国的新国君,而焦国上卿被押送回镐京,被周王静革职为奴。早知今日悔不当初,这些都是后话了。
焦国的闹剧终于算是告一段落,但是召公虎知道,随着周王室的权威越来越不如前,类似焦国这样不把周礼放眼里的诸侯国,只会越来越多。
如此君不像君、臣不像臣,为父不仁,为子不孝的例子,大周的诸侯国里,不知还有多少。
出城的路上,召公虎感慨万千,对方兴道:“宗法和分封是大周立国的根基,可是随着时代更迭,诸侯国君一代不如一代,嚣张如焦国者甚至还和戎狄人沆瀣一气、发动政变,让孤痛心疾首。”
“焦伯是个软弱无能昏庸的君主,但幸好还不是个暴君。”方兴见召公虎找自己谈国政,一下子有些受宠若惊,小心翼翼,不知怎么回答。
“礼崩乐坏,诸如焦伯、世子这样混吃等死的诸侯数不胜数,他们生来便是大富大贵,哪还记得我大周龙兴之初的创业维艰?大周中兴之路,任重而道远也!我辈还需多多呕心沥血、勠力同心才是!”
众人闻召公虎说完,都恭敬行礼,连连称是。
平息了焦国内乱之后,召公虎不敢耽搁,立马整饬军队,准备往东都洛邑的方向继续赶路。
为了防止附近的伊洛之戎出没,召公虎命令南仲在前方探路,南仲则率部在队伍的最末殿后,一切安排完毕,这才挥师行军。
一路上,并没有发现戎人踪迹,看来,函谷关一役重创了戎人的主力部队之后,已经大为削弱了伊洛之戎的有生力量。
召公虎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又急行军了两日之后,大周王畿东面最大的城邑——东都成周洛邑,恍然出现在眼前。
古代人营建都城喜欢选址在两水交汇的冲积平原,洛邑就坐落于伊水和洛水交汇处。这里水流平缓,气候适宜,适合耕种,周朝历代以农为本,自然此地乃极好的风水宝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