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汉阳诸姬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北方,就在召公虎南下应国之时,卫伯和率领的卫国精锐正突破壶关隘口,跨越太行山脉,直捣赤狄部落的大本营。
赤狄主力此时正在围攻晋国不克,得到老巢危急,不得已回师救援。而被赤狄裹挟着一同作乱的白狄人,本就万分不情愿与大周为敌,看到赤狄撤军,自然愉悦,立马渡过汾水,回到自己的领地去也。
赤狄回军之后,和卫伯和的大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峙,卫伯和据险而守,没让残暴的赤狄诸部落占到任何便宜。
在卫国上卿、老将公石焕的指挥下,卫**队气势如虹,几番攻守,赤狄人便放弃抵抗,竟然一怒之下放弃了自己位于太行山西麓的大本营,而是带领族人一路北上,往太原方向而去。
卫伯和赶忙派兵焚毁了赤狄的老巢,见战事缓和,便鸣金收兵,奏凯回国,第一时间向周王室和召公虎发送捷报。
召公虎闻信,喜上眉梢,当即派出使者,告知卫伯和东线战事进展:
“孤自拜别新天子,便夙兴夜寐,帅宗周王师四师,约万众,东赴桃林塞。经三夜鏖战,终重夺函谷关、肃清桃林塞、平定焦国内乱,将伊洛之戎一路叛军彻底赶回崇山之中。
“直至洛邑,修十镇之固,整成周之兵,使淮夷不敢从正面来袭,改绕道汝、洧水,偷袭宛洛通道,与应侯交战于鹰喙山下,一连数日,我军败多胜少,日益不利。
“幸而叛军之中,有一徐世子翎,不堪淮夷国主之辱,改邪归正而投我军,临阵倒戈、一战破敌。此战过后,东路叛军平定,淮夷元气大伤,危机已然化解也。
“孤此次出征,耗时月有数旬,五路叛军中三路已定,正值士气高昂之际。如今,仅余西路之戎和南路之楚蛮尚未平定,愿卫伯以社稷为重,不辞劳苦,与孤会与汉水之阳,共退楚患!”
卫伯和收信大喜,安排公石焕协助世子处理北方卫国的防务,自己则带兵渡黄河南下,到汉水同召公虎的周王师汇合。
此时,召公虎也丝毫没闲着,一边让南仲、师寰在成周继续招募兵士、锻炼士卒,一边让程氏父子继续巩固洛邑和成周十镇的防务。
由于周王师此次出征后,先后在函谷关和洧水大获全胜,这种军威和气势,是自从国人暴动之后从未有过的。洛邑附近的国人们信心大增,吸引了不少适龄男子报名从军。
不到半月,南仲和师寰给召公虎带来了天大的好消息,经过他们二人不遗余力地征募新兵,竟然召集到整整两个师编制的士卒。
召公虎大喜,赶紧带着众将到校场检阅,虽说新招募的大部分都是年轻国人,显然没经历过什么阵仗,但这已经大大出乎召公虎的意料之外。
当即下令,把这五六千人编入王师,再加上此前周王师已有的四师,这宗周六师,竟然时隔二十年之后,再度满编!
即将出征前,召公虎召集众将到洛邑校场,重新划分行伍:
前锋依旧是程氏父子,领二师在前;
左右为南仲、师寰,各领一师护卫左右;
中军为召公虎亲自坐镇,领新编制的二师。
少保皇父依旧担任先遣特使,前往随国,同汉阳诸姬的国君汇合;而少师显父则留在洛邑,率领成周二师五千人镇守。
一转眼,已近三月,草长莺飞,春雨连绵。
大军开拔,出制邑,过南阳,行军五日,便到达随国郊外,与等候在此的卫伯和大军汇合。
随侯闻讯,早在郊外设下宴席,亲自出城迎接召公虎、卫伯和和诸将帅入城,当晚,大军便驻扎在随国都城城郊。
次日一早,息侯、唐侯也闻讯各带一军前来,召公虎大喜,召集众人堂上议事。
行礼罢,召公虎道:“随侯热情款待,息侯、唐侯也为国分忧,率兵前来,孤替周天子感谢各位不辞劳苦之德。”
汉阳诸姬中,以随侯为首,息、唐为次,其余小国如厉、弦、蒋等姬姓国星罗棋布与汉水北岸。
此外,蓼国、贰国、轸国等偃姓国,吕、谢、赖等姜姓国也同样属于汉阳诸姬的协同之国。
随侯回了一礼,道:“我汉阳诸姬受荆楚蛮夷骚扰已久,不堪其苦,万幸太保率王师天兵降临,这才救我等于水火。”
召公虎道:“汉阳诸国为大周镇守南疆,拱卫汉水和铜绿之源,劳苦功高,如今受到楚蛮威胁,自是孤之职分也。”
随侯道:“先王高瞻远瞩,让我随、息、唐侯爵国成三足拱卫之势,犄角护卫,前后救应,这才屡屡抵挡住荆楚之蛮,没让他们越过汉阳半步。”
召公虎道:“当年汉水流域还是不毛之地,荆楚之地蛮夷猖獗,周昭王南征不复,穆王便将汉阳之地分给诸位的先祖。
“随国原本是封在唐虞故地的汾水流域的姬姓宗亲,为了应对楚国的扩张,举族南迁到这汉水流域,也算是义无反顾了。唐国、息国亦是如此,孤心甚慰。”
随侯、息侯、唐侯皆点头称善。
召公虎问随后道:“楚蛮这次进攻汉水,战事如何?”
随侯道:“楚蛮之兵锋甚利,幸而今逢春季,汉水上涨,反倒成了天险,楚蛮无法渡水而击,汉阳诸姬没有受到楚国威胁。
“只可惜,汉水下游的铜绿山等铜矿重地,已经被楚国人夺走。大批的工匠被困,驻守在那里的士兵大多也成了楚国人的刀下亡魂。”
召公虎问道:“那楚蛮叛军兵力如何?”
随侯道:“楚蛮以楚子熊霜为首,又有三股强大的南蛮部落加入,兵威很盛——西面巫山之地有群蛮部落,或名为蜑,或名为獽夷,或名为卢濮,其数甚众不知多少。南边便是百濮,东边便是百越。合起来浩浩荡荡。
“汉水南岸有若干异姓诸侯国,也和楚人沆瀣一气,鄀国、绞国、谷国、彭国、卢国、邓国、罗国、权国、陨国等,大多为前朝遗孓之后,周成王因地制宜,封他们子男之爵,不料他们阳奉阴违,助楚为虐。”
“汉水上游的巴国、庸国、麋国则不然,他们是古代圣王之后,不屑和楚蛮同流合污。但除了他们,汉水流域的所有诸侯都实际奉楚国为尊,而不再听奉我们随国节制。”
召公虎闻言,眉头紧锁,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