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第一九八章 西征

大周中兴 第一九八章 西征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第一九八章 西征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又过了几日,秦人首领秦仲风尘仆仆,从封地赶来觐见周王静。

周王静大喜,敕封秦仲为西陲大夫,领秦地大小之事。

所谓西陲大夫,其实并不属于朝廷序列的大夫职衔,而是赏赐给附庸国君的荣誉封号,以示鼓励。

“秦大夫,西域之边防大事,多亏汝祖孙数代人之勤恳,还望再接再厉、不负余一人之厚望!”周王静不忘嘱咐两句。

“禀天子,西戎一日不除,鄙臣一日不敢将歇怠慢!”秦仲拜倒,他年近五旬,仍是一副尚武精神,器宇轩昂。

“平身!”周王静壮其骁勇与忠心,接着对他身边的青年将领起了兴趣,问道,“这位小将魁梧挺拔,敢问是西陲大夫何人?”

秦仲作礼道:“此乃鄙臣之长子秦其,年二十有五。”

“壮哉!秦人有如此父子虎将为君,怪不得西戎不得进逼半步。”

“天子谬赞。”

“外诸侯来朝,向来留世子守国,不知秦大夫为何携长子前来?”周王静略有疑惑。

在当时,诸侯国君和其继承人一般都是分头行动,以避免内外有变故,被一网打尽、断绝法统,如此看,秦仲此行确实有些与众不同。

“禀天子,西戎如狼,鄙邑处于众狼之口,凶险至极、朝不保夕。鄙臣随时准备同西戎贼人玉石俱焚,唯此犬子有勇有谋,倍胜于鄙臣,故此行带他面君,权当托付于天子。”

秦仲说得很诚恳,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让在场君臣侧目。

周王静大加赞赏,以其为群臣与诸侯表率,设宴款待。

宴席之间,周王静同秦仲言及太保召公虎即将帅师西征之事,秦仲感激涕零,畅饮不表。

次日一早,秦仲便携世子前来向天子辞行。恰此时,西面狼烟大起,快马来报——西戎渠帅答达率领西戎数万大军犯边,前锋已至陇山,进逼秦人地界。

秦仲不敢怠慢,赶忙带领亲兵,日夜兼程赶回封地。

事不宜迟,召公虎也主动请缨,将出兵计划提前。

下了朝,召公虎直奔军营,命南仲、师寰即刻点起西六师,并调拨兮吉甫、仲山甫、方兴入营,此布衣五大夫皆随大军出征。

由于大司马程伯休父病重,便留其二子程仲辛、程仲庚率虎贲卫士,留在镐京戍卫。

公元前825年,周王静三年,秋八月。

天明后,西六师在召公虎的亲率下,在太庙告祭、振旅,辞别周天子并一众公卿,开拔离京。

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因为连年干旱,今年并没有秋收要务,且在仲山甫的运筹下粮饷充裕,所以将士们皆摩拳擦掌,士气旺盛。

在南仲的安排下,西六师又在城郊补充了两个师的野人和奴役入伍,充当徒兵。一时间,周王师的规模达到了近两万之众。

路上,召公虎不忘政事,邀来仲山甫同乘,与之磋商下一步经济改革之计策。

与此同时,兮吉甫也找到了老朋友方兴同乘,和他大谈特谈西秦的风土人情。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兮吉甫用宝剑打着节拍,以雄浑的音调吟诵此诗,壮阔悠扬,方兴不禁听得出神。

“此诗何名?”

“此《无衣》也!”

“秦族乃华夏之苗裔,不知为何此诗当中,颇有西戎之风?”方兴疑道。

“此乃老秦人之恢弘战歌,秦人虽然和西戎诸部世代仇雠,但由于长期杂居戎境,倒也沾染了戎人之豪放不羁。兮某昔日曾试着到秦地采风,只可惜但是那里战乱频仍,失之交臂。”兮吉甫不无遗憾。

大军沿渭水北岸,一路向西行军。先后途径周、召封地,进而到达周王朝龙兴之地——岐山。稍作补给,前方便到军事重镇陈仓安营扎寨。

古陈仓便是虢公长父的封地,陈仓郊外有一座占星台,此地有伏羲之母华胥氏的传说。

据说,当初华胥氏就是靠占星之术,获知了华夏一族的命数,并让伏羲、女娲兄妹将华夏族发扬光大,成为中原统领。

陈仓故地本是诸夏福地,只因边乱严重,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这就难怪虢公长父时刻想着迁封了。若不是近年来秦人扼守关中平原最西侧,王畿早就暴露在西戎的马蹄之下。

陈仓驻扎一夜,再往西行百里,眼前赫然出现陇山山脉,横亘于前。

陇山乃西部一大山系,又分有小陇山和六盘山等,重峦叠嶂,山势极高,且不易攀援、险峻异常,堪称周王畿西侧之天险。

陇山周边一共有三大关口,乃是周朝防线之命门所在:

陇山以南有散国,是周初贤臣散宜生的封地,此地便是后世闻名的大散关,此时亦是防御西南氐人的重要隘口。

陇山之东乃陇东高原,翻过一望无际的黄土大塬,便是犬戎族的大本营。大塬之中,只有一条险要窄道,易守难攻,便是大名鼎鼎的萧关。此要道由虢国守卫,以抵御犬戎入侵。

陇山以西乃陇西高原,又称陇右,后世美其名曰“四塞之国”,乃丝绸之路必经之途,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时,聚集在这四塞之地的,便是部族丛立、混居于此的西戎诸部。

西戎部落分分合合,和赤狄一样,政出多门,本不是铁板一块。但相比于赤狄组成的同姓部落联盟,西戎诸部落并没有多少华夏血统,更多是西域人种,不服王化。

又经一日一夜行军,西六师终至陇山脚下。

秦邑——也就是西陲——是西戎从陇西进攻关中的唯一通路,秦人世代扼守于此,已近百年。

西陲风光极好,山势俊俏,水文蜿蜒,有丘陵,有平原,有盆地,美不胜收。一边行军,一边欣赏西塞美景,自然就不觉得疲乏,反倒脚步轻快许多。

到达秦部落大营,眼前的出现的一幕倒让不少将士吃惊不小——

秦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城郭的概念,他们的聚居地更像是一个个散乱中带着整齐的军营,看起来,秦人军民不分,难道就一直在这种时刻备战的氛围中生活?

新受封为西陲大夫的秦仲戎装出迎,身边站着五个膀大腰圆的少年将军,皆全副武装,英气逼人。

召公虎认得其中最为年长的那位,便是秦人世子秦其,那么剩下的四位,乃是秦仲的其余少子无疑。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也许,战斗便是老秦人身躯里流淌的血液,至死方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