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第三三八章 蒲无伤(三)

大周中兴 第三三八章 蒲无伤(三)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第三三八章 蒲无伤(三)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杨不疑说起侦查巫教的经历:“太岳山顶上,恩师厉天子搜集大量巫教的蛛丝马迹。可惜天不予其寿,怹老人家还没来得及梳理线索,便与世长辞。不疑有意继其遗志,着手再进一步。

“切入点自然是赤狄,他们暴露得最多、也最容易对付——别看鬼子围困彘林十日,与周王师相持不下,但实力于四夷中最弱。怪不得恩师说他们只是叛乱势力的马前卒、疥癞之疾而已。”

蒲无伤不禁想起六年前追随太保召公入彘林勤王的场景。那时周王师还羸弱不堪,面对赤狄区区一万杂兵一筹莫展。国人暴动后,摇摇欲坠的大周能坚持不倒,实属祖宗庇佑。

杨不疑继续道:“早在赤狄鬼子发现彘林之秘前,恩师便已发现古上党地为巫教分坛所在,他们用‘鬼方秘术’收买东山皋落氏、廧咎如氏,围攻彘林搜捕恩师便是他们的阴谋。”

“这巫教分坛是何许来头?”方兴问道。

“恩师已探得此事——商朝之时政教同体,立巫教为国教。在中央,商王自领教主,左右相兼任巫教左右护法。在地方,政分四方伯侯,教亦设四方分坛,坛主名曰四方使。”

方兴点头道:“四方伯侯倒是曾听说过。盘庚迁殷之前,分封鬼方、土方、人方、羌方为四方;迁殷之后,商王又分封东西南北四位伯侯,周文王便是其中西伯侯。可四方使,确是闻所未闻。”

“四方使始终是巫教最神秘的组织,”杨不疑继续道,“商朝灭亡后,巫教转入地下,四方分坛也不知去向。直到恩师仙逝前,这才发现巫教北方分坛所在,乃是黎国。”

“黎国?”蒲无伤想起一事,“当初太保召公解彘林之围时,曾说黎国早已多年不曾朝贡,看来早就成了巫教贼窝。”

蒲无伤对黎国倒是不陌生。黎国位于古上党之地,堪称太行山之门户。当年周文王勘黎,拿下黎国之时,使得朝歌西大门无险可守。后来武王伐纣,更是把黎国作为重要根据地,贮存粮饷。

待到武王死后,尧帝封国唐国作乱被周公旦平定,唐地被改封于唐叔虞,是为晋国。又从别处寻来尧帝别支后裔,重新封到黎国,是为黎侯,继续为大周镇守太行要道。

“确实,黎国早已名存实亡,”杨不疑语气鄙夷,“当我前往探寻时,倒便成一座赤狄城邑。”

“赤狄城邑?鬼子并非农耕民族,为何会定居于黎国?”方兴奇道。

“这正是最大疑点,我扮作赤狄人混入黎国,发现城中之人并非异族,更像是中原之人伪装。不疑潜入其城中社稷坛,这才真相大白——这里祭祀的并非黎国先祖尧帝,而是蚩尤!”

“蚩尤?”蒲无伤打了个寒颤,蚩尤可是巫教公认的首任教主。

杨不疑道:“上古之时,蚩尤所在的部落名曰‘九黎’,蚩尤在涿鹿之战败给炎黄二帝之后身死,其后代散落四方,成为蛮夷戎狄先祖。但中原剩余的九黎部族便栖身古上党之地,直到尧帝定都陶唐,才彻底剿灭九黎。”

蒲无伤倒是听恩师厉天子说过这段历史。九黎在夏朝之时才被规划,称作“黎民”,即黎民百姓的由来。到了商朝,商王将黎民封给尧帝后裔大由,是为黎国,直至被周文王所灭。

“黎国社稷坛祭祀蚩尤,可谓蹊跷,”杨不疑断言,“蚩尤在黎国可不是被当祖先供奉,而是作为巫教始祖而被祭祀!”

“故而,这黎国便是巫教北方使所在的分坛也。”蒲无伤得出结论。

“那其他几个分坛何在?”方兴又问。

“我正想在黎国再顺藤摸瓜,却被巫教之人发现。围攻之下,我寡不敌众,只得边打边逃。好在恩师传授的格斗之术高明莫测,这才逃回太岳山暂避风头。”

杨不疑似乎心有余悸,又道:“至此,不疑才意识到巫教势大,绝非等闲之辈。若要彻底扳倒巫教,光靠单枪匹马绝对不成,必须开门立派,广收贤才!”

“所以有了门外这些黑衣兄弟?”蒲无伤打趣道。

“不疑只收被卫巫迫害的浪子孤儿们,他们与巫教势不两立。我把众徒收回太岳山上,创建钜剑门,教授格斗之术,使之游走四方,收集巫教情报。”杨不疑回忆起自己的奋斗史。

方兴顺口插话:“杨兄的钜剑好生了得,不知是何由来?”

“恰恰就是得益于这把兵刃,我才得知其他几个巫教分坛所在。”杨不疑颇为得意。

“愿闻。”

“一日,几位弟子在西域寻找巫教线索,得知戎部落酋长在天山下得到一块稀世玄铁,不疑便前往一观。那老贼酋说什么都不肯给,那便由不得我夺其所爱也!”杨不疑大笑道,“蒲老弟,你会怪我此行不义么?”

“盗亦有道,盗不义之物,倒是使得。”蒲无伤讪讪道。

这位戎老酋长方兴倒不陌生,他笑了笑:“我曾随周王师两次出征西戎,同这位老冤家有过照面。”

“得了此稀世玄铁,不疑便暗访天下能工巧匠打造这柄钜剑,可惜皆言玄铁无法锻造。本万念俱灰,却,却无意中访出一处好地方——楚国荆山,那可是商盟打造天下神兵利器之处。”

“荆山?商盟?”方兴很是新奇。”

“荆山不是产玉之山么?如何能成造兵器之处?产铜的不该是铜绿山么?”蒲无伤不明就里,连问三个问题。

“这都是假象,”杨不疑问方兴道,“你还记得三年前,西戎速答部落的那批锐利无比的青铜戈么?”

“自然记得,似乎与今日熊徇卫队手中的青铜利剑材质工艺相同。”方兴道。

“好眼力,它们皆是出自商盟之手,亦皆是出自荆山的冶兵之地。”杨不疑道。

蒲无伤感慨道:“没想到,楚国人心目中的神山荆山,居然会成为商盟扶持各地叛乱势力的。”

“这一切也是在我暗访荆山和铜绿山之后才知道真相,”杨不疑一脸神秘道,“二位贤弟没炼过铜,怕是不知恶金、美金之分吧?”

“不知,”二人摇头,“愿闻其详。”

“所谓美金,乃是纯度极高的上好青铜,可用于制礼器、兵器,价值连城;若是纯度极差的杂质青铜,炼出来便是恶金。自古以来,恶金皆是废品,直到商盟出现……”

“商盟做了何事?”蒲无伤问道。

杨不疑道:“我在铜绿山的废矿之中,发现原本堆积如山、无人问津的恶金废料,竟然源源不断地被运往荆山之上。”

这可是件稀奇事,“难道恶金也有什么宝贵用途?”蒲无伤又问。

“当我又辗转到荆山后才发现,原来恶金,才是锻冶神兵利器的上佳材料。而美金虽金贵,但毕竟质软易折,在战场上根本不是恶金兵刃的对手!”

“原来如此!”二人恍然大悟。

“于是我在荆山潜伏了半年,伪装成工匠模样,开始修习他们的冶金之术——冶炼恶金需要极高的温度,比美金高上许多。事实上,这些恶金根本不是废品,而是以往冶炼的温度没能发挥出恶金的威力。

“商盟发明了一种叫‘块炼法’的冶炼之术,在冶炼铜块的炼炉内反复熔融恶金,这把劣质铜化水排走,剩下的金属材质数倍于铜,待其淬火冷却,便可锻造成兵刃。除了西戎之戈、楚国之剑外,不知还运送去了哪里。”

“商盟果真了得,竟能找来如此巧匠!”方兴对商盟的话题很关注。

“论货殖之术,天下无人能出商盟之右,”杨不疑显然还没把冶铜的故事说完,“商盟低价收购恶金,炼化、锻造成利刃,而排出的铜水并不浪费,当做美金制成劣质礼器、兵器,再转贩于中原诸侯。”

“给反周势力赞助利刃,再把劣质兵器卖给中原诸侯,商盟做的好买卖!”方兴恨得咬牙切齿。

“那是当然,商盟唯利是图,从不亏本,”杨不疑意味深长地看了方兴一眼,“货殖之才如仲山甫者,怕是远非商盟对手。”

“为何?”方兴不甘心。

“财多不义,义不掌财,”杨不疑无奈地摇了摇头,“这是王亥的名言。”

“王亥是何方神圣?”

杨不疑叹了一口气:“王亥,商朝前王,商盟之始祖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