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1-29章 老胡公 ? 贰(下)

大周中兴 卷1-29章 老胡公 ? 贰(下)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1-29章 老胡公 ? 贰(下)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愉悦是暂时的,生活还要继续。准确地说,避难还要继续。

这数十个手无寸铁的无辜村民,虽村破人亡、落难洞中,但大部分时候还是秩序井然——老人负责拾掇柴火,妇女则负责做饭与卫生。至于孩子们,他们代表着希望。

“十日!”

“什么?”方兴转头,他没发现恩人早就站在身后。

“口粮只够支持十日,”老胡公不安地抚着胡须,“鬼子定不肯善罢甘休,必夜以继日搜查,这溶洞估计也藏不过十日。”

“唉,终究是咱赵家村给恩人带来灾祸也。”

“话可不能这么说,”老胡公笑了笑,“是我让乃父迎村民入林的。再说,这洞中物资,也都是方武所备。”

“恩人和先父果然早就认识。”方兴咕哝着。

老胡公笑了笑,没有否认,也没有回答。而是道:“赤狄人第一轮搜查罢,还会有第二轮、第三轮,直到把林中每块土地都翻上几翻为止。”

少年脸上阴云密布:“鬼子为何死了心要把赵家村一网打尽?”

赵家村?才不是!这小子的眼界终究还是没离开小小村邑。也罢,老朽也不便透露太多。

“会有救兵来的!”他只是安慰少年道。

“救兵?”方兴眼神闪烁,“是先父从赵邑和晋国请来的兵马么?”

“赵邑自身难保,晋国只会闭门不出,”老胡公内心毫无波澜,“据我所知,赤狄留二、三百人搜查彘林,剩余各部数千兵马已然南下,这次他们绝非满足于劫掠而已。”

“这么多鬼子?”方兴魂飞魄散。

也是,几十个赤狄骑兵就足够让赵家村万劫不复,赤狄诸部合计兵力近万余众。这对少年而言,可谓是天文数字。

“嗯,莫说赵邑和晋国,所有太行以西、大河以北的大周诸侯国,都将遭受赤狄肆虐。”

“那援军会是谁?”

“周王师,”老胡公轻描淡写,“而且他们很可能已经上路。”

“周王师?他们怎么可能来救我们?”

这野人少年从小生于斯、长于斯,他对太岳山外世界的了解,除了来自童话和想象外,便是一片空白。孩子,你慢慢会知道的。

“王师非来不可,”老胡公斩钉截铁,“还记得我对你说过,大周四方强敌环伺,戎狄蛮夷亡我之心不死罢?”

“恩人教授,晚辈不敢忘。”

“赤狄此次进犯只是个开始——还不单单是赤狄,汾水以西之白狄、太行山以东之长狄、东边之夷、西边之戎、南边之蛮亦皆对华夏虎视眈眈,他们在等待一个契机,便倾巢而动。”

“何等契机?”

“国人暴动后,天下蠢蠢欲动,然大周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没人敢第一个举起反旗。如今赤狄轻狡,愿为四夷试探王朝底线——周王师来救则已,若不来救,或救而不胜,那天下必将大乱,大周社稷不保!”

方兴若有所思,他并不知道这些异族部落实力如何,但想必不会比赤狄鬼子好对付。

“唉,可惜!”老胡公长叹一口气。

“恩人,何事嗟叹?”

“周王师虽有意平赤狄之乱,但苦于无人为其统帅引路,救兵便找不到彘林,更救不了我们。”

少年踟躇一阵,毅然起身道:“恩人需要方兴做什么,晚辈再所不辞!”

小子挺开窍,“此话怎讲?”但老胡公有意再激他一番。

“那夜恩人救我两次,今日又击杀老彘王、赤狄斥候,还为赵家村民提供庇护之所,可谓恩重如山。昔日方兴已立下誓言,他日恩人有驱驰,我必责无旁贷!如今这洞中皆老弱病残,能出得彘林通风报信之人,舍我其谁?”

老胡公闻言,鼻尖倒为之一酸:“好孩儿,老朽没看错你!”

“只是,”方兴愁容涌现,“我一介野人,即便能活着出林,又如何说得动周王师前来彘林?”

“嗨,多大事,”老胡公似乎毫不介意,“你可知,周王师主帅会是谁?”

“这……晚辈实不知。”

“大周三公——太师、太保、太傅。国人暴动之后,周召二公共和执政。其中,太师周公年迈力衰,太傅又胆小怕事,王师主帅非太保召公莫属。”

“我乃野人,与太保地位悬殊,他如何能听我指路?”方兴很是沮丧,这小子的出身是其最大心魔,永远耿耿于怀。

“老朽有一信物交于你,自然能让太保侧目,”老胡公转身便走,“随我来!”

方兴麻木地迈着步子,眼前老者实在神秘莫测,他猜不透,摸不准。

还没等他搞清状况,老胡公就从密室中取出一大叠羊皮卷,递于少年手上:“读来我看,老朽倒想知道你认字几多?”

方兴小心翼翼接过羊皮卷,展开仔细端详。古时书写介质难得,若有要事,大多用极度浓缩的文字记录于青铜或甲骨之上。至于这叠羊皮卷,它们年头久远,更是珍贵无比,绝非凡物。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虞书,夏书,商书……”方兴一念一顿。羊皮卷封页上字小如蝇,但下笔极为工整。

“孺子可教,倒认得一字不差!”老胡公赞许有加。

“这是上古典籍?”方兴眼中放光,那年头,野人要想读到好书可不容易。

“好眼力,这是孤本!没想到老朽破洞中竟藏有如此宝贝罢?”

“恩人说笑,请教此书何名?”

“上古之书,自然名曰《尚书》,‘尚’者,‘上’也,故而名之。”

“这么说,这部书上都是记载上古先贤之事?”

“华夏诸王,历来以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所载之篇章,皆为历代先贤圣主言行纪事。三坟者,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者,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八索九丘即八卦与九州之玄妙事也。”

方兴听得热血沸腾,摩挲着羊皮纸,迫不及待想要翻看。

“无需心急,”老胡公面露慈爱,“好剑赠英雄,好书赠贤才。此部《尚书》,老朽算是馈赠与你了作分别礼物!”

“这……晚辈哪敢当此大礼。”方兴受宠若惊。

“此书非民间之物,你务必要带它出彘林,不可埋没于此,更不能落入赤狄之手。”

“非民间之物?”

“此书取自镐京王宫之守藏室,”少年的惊讶不出老胡公意料,“他日你若参透此书中奥秘,再献此书与周王,物归原主。《尚书》所言者无非仁政德治、圣贤之道。周德之衰,盖不习往圣之学、先王谆言,若能使天子读此书,则是百姓之幸也!”

“那这信物……”方兴听得一身鸡皮疙瘩,迟迟说不出话来。守藏室是周王室藏书藏宝之处,乃是王宫重地,这书老胡公从何得来?

“此书已然归你,你只需借太保召公一观便可,”老胡公顿了顿,“此后你与他言说彘林之事,他便增信三分。”

“多谢恩人指点。”

老胡公看方兴尚有疑虑,便道:“太保召公乃正直之士,君子不夺人所爱,他虽位高权重,但必不会把此书据为己有。”

方兴点了点头:“我知道召公是个大忠臣。”

“哦,何以见得?”老胡公起了兴趣。

“先父对太保大人极为尊崇,”方兴挠了挠头,道,“说他曾力谏周王止谤。”

“说来听听。”

“周天子轻信卫巫,镐京人心惶惶,召公谏言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阻塞民众言路如同建堤坝以御洪水,一旦堤崩岸溃,伤人更多。可惜天子未听其苦口良言,最终酿成国人暴动大祸,社稷倾危。”

老胡公频频点头,苦笑道:“那周王刚愎自用,等到暴动酿成,方知谁忠谁奸,可惜为时晚矣!”

老胡公话锋骤停,方兴转而问道:“恩人,我该何时突围,又当如何突围?”

“明晨彘林必起大雾,此乃良机,”老胡公让方兴把羊皮卷收好,“今夜你养精蓄锐,明日饱餐之后,老朽再指点突围线路。”

方兴作礼道:“我定全力以赴,十日内请到援军,救大伙出去!”

“尽人事、听天命罢,”老胡公又从腰间解下青铜匕首,递交方兴,“老朽还有一事托付于你。”

“但凭恩人吩咐!”

“老朽在镐京有一独子,单名曰‘友’,年纪与你相仿。你若得脱此难,便把此匕首转交于他,当做乃父遗物吧。你亦可与他结为挚友,未来你二人大有可为!”

“恩人何出此不吉之言?”方兴闻言不安,“晚辈此去定请来援兵,你亦可去镐京父子团聚,岂不安享天伦?”

“回不去咯,”老胡公摇头叹道,“老朽戴罪之人,避难于外,回不去咯!”

方兴自然不解老胡公话中深意,只得低头摩挲着青铜匕首。

“何必哭丧着脸,”老胡公起身拍着方兴肩膀道,“想必初次见面起,你便好奇老朽身世——我打过仗,杀过人,立下些功业,也做出过荒唐事。如今自知行将就木,一生如过眼云烟,是时候和自己做个了断咯!”

“晚辈不该提及恩人伤心事。”方兴略有些不好意思。

“凡人皆有心魔,”老胡公为方兴掸去灰尘,“好孩子,你重复一遍。”

“凡人皆有……心魔?”少年并不得其解。

“一切皆由心生,偏执己见则为魔。凡人皆有心魔,只是有人自知,有人不自知,智者知其自知,愚者不知其不自知,庸者不知其自知,凡者知其不自知。”

“自知?不自知?”方兴几乎被绕晕了,“恩人,此乃何意也?”

“不妨不妨,”老胡公微笑着摆了摆手,“你可以先记下,不求甚解。待以后你阅历增长,经历磨难,方能体会其真谛。凡人皆有心病,除其心魔便可药到病除。”

方兴又努力重复了几遍,这才点头道:“晚辈记下了!”

“好孩子,你还记得那夜你闯入彘林之时,老朽质问是否坚定读书之心时,赠予你之评语?”

“晚辈不敢忘,乃是‘贫贱不移志’……”方兴毕恭毕敬。

“老朽阅人无数,你年纪虽轻,却是个义士,”老胡公语重心长,“愿你不退初心,是贫是贱不可移志,大富大贵不可淫心,威权武力不可屈节。居人下则自修,处人上则爱人,勉之勉之!”

方兴若有所悟:“晚辈谨记!”

“好极,你收好这羊皮卷与匕首,”老胡公微闭双目,“明日之行凶多吉少,还需早做歇息。你与小情娘也有话要说,老朽便不打搅也。”

言罢,老胡公侧过身去,靠在草垛之上佯睡。

“晚辈告辞!”方兴将信物小心翼翼收起,再三作揖,转身退去。

夜深人静,老胡公走出洞外,心情难以平复。

溶洞隐蔽,存粮亦足,即便赤狄把彘林围上一年,又能奈我何?若不起恻隐之心,便不用出手相助这些素昧平生的野人,就更不会引火上身,陷入绝境。

“凡人皆有心魔,”他反复玩味,百感交集,“赤狄屠戮赵家村,老朽本可坐视不管。只因这少年质性纯朴……童真是最好的心药!”

当初,正是老朽的傲慢使得生灵涂炭,犯下滔天大错。今日,权当是迟来的补偿罢!,

“是到了结这一切的时刻了,”他望着林外赤狄人的点点篝火,“他们是冲我来的,赵家村又有何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