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1-34章 虢季子白 ? 壹(下)

大周中兴 卷1-34章 虢季子白 ? 壹(下)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1-34章 虢季子白 ? 壹(下)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那便好极,”方兴似乎很是释怀,“我早听闻太保乃是忠君体国之人,必是不会……”

“什么好极?”虢季子白并没留意对方说了什么,他还沉浸在不被父帅认同的沮丧之中。

方兴捂住嘴,换言问道:“那太傅虢公此次是亲自率大军出征?”

虢季子白摇了摇头:“国人暴动后,周王师已有十多年未正式出征。对于此次出兵北上,三公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这如何说?”这野人少年似乎很感兴趣。

“太师周公、太保召公是共和执政的元首,他们不仅支持出兵,而且执意要率周王师倾巢而出。但父帅却坚决反对,为此他们颇有不快。”

“为何令尊不愿出兵?”

“父帅说赤狄乃疥癞之疾,根本不需大张旗鼓讨伐,”虢季子白似乎有自己见解,“唉,这点上,本将倒支持周召二公,现在又不是太平时日,怎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少帅灼见,”方兴附和道,“那最终太傅为何又同意出兵?”

“太保召公执意亲征,父帅亦不好违逆。这不,大周王师连夜北上,经两个日夜急行军,便驻扎在这汾隰之上。”

眼前的野人少年虽有问不完的问题,但好为人师是凡人本性,虢季子白不但不厌其烦,还对方兴越来越生好感。

在虢国封地,他是高高在上的世子;在镐京王城,他是王公贵族纨绔子弟;在周王师,他也比普通将官高半截。可从来没人像方兴一般,如此如饥似渴地渴望得到自己的答疑解惑。

少年又问道:“召公亲征?为何令尊也以全军主帅自居?”

“这就说来话长也,一笔旧账,”虢季子白挠了挠头,“国人暴动后,天子出奔,内政由周召二公‘共和执政’,而兵权依旧掌握在父帅虢公手中。按周礼,天子不在位,便无人有权调动王师……”

说了一半,虢季子白愈发觉得自己捋不清个中干系,便决定放弃:“总之,周王师如今政出多门,索性一分为二——父帅率领前锋军,大司马程伯和大司徒虞公为副帅;太保召公领中军,少师显父和少保皇父为副手。”

“原来如此!”

方兴是个十分优秀的听众,总能把虢季子白捧得很舒服——不得不承认,这少年很会说话,是个舌辩苗子,倒比绝大多数的贵族子弟还要知书达理。

“你从前线而来?”这回轮到虢季子白发问。

“正是。”

“本将也刚从前线归来,见赤狄旗号混乱、行为轻佻,可谓不堪一击,”少帅沉吟片刻,“这为何与汝口中所言之赤狄大相径庭?”

“怕是鬼子故作假象,”方兴若有所思,“赤狄主力大都凶悍无比,作战勇猛,又军令森严,绝非寻常诸侯**队可以对付。”

“不过周王师还是能胜其一筹,”虢季子白颇有自信,“十几年前,赤狄只是趁大周不防,才乘隙灭了杨国、蒲国。如今我虎狼之师兵锋所向,这些四夷残兵定然丢盔弃甲!”

见方兴默默不语,虢季子白也觉一阵心虚,又问道:“彘林究竟是何处?”

“彘林乃太岳山下一片森林也。”

“太岳山?”虢季子白极力回忆,“是也,出征之前,父帅和周、召二公争吵的焦点便是太岳山……”

“争吵?”方兴又来了兴致。

虢季子白道:“听太保召公言道,我姬姓周族发祥地并非岐山大塬,而是在汾水流域,也就是太岳山附近。而此次赤狄疯狂进攻,据说是发现大周龙脉之秘。”

“龙脉?莫非老胡公便是在守护龙脉?”方兴似乎吃了一惊,脱口而出。

“老胡公?”虢季子白疑道。

“没有,没有,”方兴连连摆手,“我是说……额,或许这是空穴来风。”

“是也,父帅也这么说,”少帅继续道,“别看你是个野人少年,见地倒与父帅不谋而合!你们野人都有如此高见?”

“野人大抵粗鄙,只是不才略读些书、认些字罢了。”方兴看起来是在说实话。

“你从前方突围而来,可羡煞本将也。”虢季子白感慨道。

“这……受宠若惊。”少年的表情上也确实写着受宠若惊。

虢季子白望着远方,叹了口气,道:“我从小就羡慕父帅,也希望像祖上那般驰骋疆场,然父帅始终不许我从戎。如今我年近三旬而未经战阵,实乃人生大憾。”

“不料权贵也有烦心之事,”方兴努力安慰着,“少帅,你身为虢国世子,却能如此礼贤下士、为国分忧,实乃大周之幸,亦不辱没祖宗荣光也!”

“此话当真?”虢季子白眼中放光,“本将也讨厌周礼那些臭规矩。你看,这次从军,我可是与麾下士卒同食共寝,大快平生!”

二人正聊得入港,只见传令兵快马来报:“请少帅于酉时前回中军帐!主帅有事相商。”

“酉时?现在什么时辰?”虢季子白谈兴正浓,意犹未尽。

“申时一刻。”传令兵道。

“尚早尚早,”虢季子白面露喜色,对传令兵道,“回禀父帅,本将已知晓!”

“唯!”传令兵行过军礼,转身便走。

“本将兴致正高,你既然要去拜见太保召公,我便再送你一程,如何?”虢季子白提议道。

“最好不过,求之不得!”方兴也不客气,欣然应允。

于是虢季子白命御者驾车,邀请方兴同乘,向南往中军大营而去。

驾车的御者乃是中士,战前本职工作乃是镐京城一个商贾。他也是健谈之人,一路上,虢季子白便让他给自己介绍大周王师历史:

西周从古公亶父起发迹,成为商王朝西藩重要诸侯。待其孙周文王继位,被商纣王封为“西伯侯”,镇守西方,代商王行征伐之事。至此大周始建军队,这便是后来大名鼎鼎“西六师”的前身。

大周军队始终以“师”为单位——每师两千五百人,师帅皆中大夫;每师五个旅,五百人为一旅,旅帅皆下大夫;每旅五个卒,百人为一卒,卒长皆上士,即俗称的百夫长;卒长以下便是二十五人一两,五人一伍的编制。

“西六师”也称“宗周六师”,象征大周的荣耀和尊严。它以周王室贵族子弟为班底,国人阶层作主力,随周武王伐纣灭商后,“西六师”便留戍于西都镐京。

而此时中原殷商残余势力仍旧强大,于是圣人周公旦根据周武王遗愿,营建“东都”洛邑,使之为“中国”。洛邑落成后,“东八师”应运而生,与“西六师”遥相呼应。

“东八师”又称为“成周八师”,大多由中原贵族和成周洛邑国人组成,在周初平定“三监之乱”、“周公践奄”等重要军事行动中一战成名。

随着周王师东征西讨,前朝残余闻风归降,周王室又以殷商遗民为班底创立“殷八师”,以拱卫商朝故都朝歌附近防务。

至此,大周同时拥有“西六师”、“东八师”、“殷八师”,分别镇守西都镐京、东都洛邑、前都朝歌。合计二十二个师、近六万兵力。兵威登峰造极,四夷臣服、诸侯进贡,国运繁荣昌盛。

随着周公旦、召公奭两位贤臣相继离世,“成康之治”也便终结。大周并无职业军人,故而在和平年代,大部分士卒解甲归田,以普通国人身份安居乐业。

再后来,周昭王、周穆王疲于东征西讨,共、懿、孝、夷四代周王又昏聩无能。百余年来,四夷不臣,“西六师”、“东八师”、“殷八师”缩编严重。而经历过国人暴动后,周王师声望更是跌至谷底。

如今,可供周王室调动之军队,已不到当初三分之一,“西六师”、“东八师”等辉煌番号也无人再提。甚至今日出征汾隰之周王师,已没人说得清其究竟编制如何。

听到这,车上众人不禁唏嘘:“大周才立国两百又五载,由盛转衰未免太速!怪不得小小赤狄,竟敢公然犯边,与大周朝廷叫板!”

说话间,目的地也近在眼前。

“喏,这便是太保召公所在的中军大营!”虢季子白对方兴道。

“中军大营?”方兴似乎不太敢相信眼前的景象——

比起太傅虢公所在的前锋营,这中军营帐不仅称不上气派,反而寒酸得紧。戍卫的士兵们精神不振,只留下老弱残兵而已。

虢季子白耸了耸肩:“虽说周王师一分为二,但所有锐卒都已被父帅抽调到前锋军去也,故而……”

“多谢少帅,”方兴长长作了一揖,“不才三生有幸,得遇虢世子礼遇,此情难报万一!”

“多礼多礼,”虢季子白露出大男孩般的笑容,“本将得遇于你,也是相见恨晚。不过你也要庆幸,若是遇见其他贵族将领,可没什么心情与野人对话……”

方兴下了车,再拜稽首。

“本将有主帅命令在身,这便告退。不过太保召公也非野人可见,我将此通行令牌予你,你便可作为本帅特使面见这位中军主帅!”

方兴接过令牌,连连拜谢。虢季子白又教授他一些基本参拜礼仪。

“少帅三思!”不料,虢季子白突然被御者制止,“这王师之中,令牌重如太行,岂可亲授于他人?万一这少年是奸细,何况他是野人……”

“无妨无妨,你们也忒多心也,”虢季子白笑容可掬,对方兴道,“你放心入营,本将这就告辞!”

此时已近日落。方兴一整衣襟,便往中军营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