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6 序篇

大周中兴 卷6 序篇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6 序篇

周王静八年,春正月,朔日。

春和景明,又是一年好时光。

近两年来,大周内外,海清河晏,朝野上下,整肃焕然。可谓四海升平,生机盎然。

天还未亮,镐京城内早有众卿大夫齐聚王宫之中,在明堂内东西分列,肃立静候。

卯初,殿内外鼓乐齐鸣,群臣山呼“万年无疆”。

只见周王静头戴珠玉冠冕,身着赤色朝服,迈步出屏风,端坐明堂正中,睥睨群臣,不怒而威。

众臣参拜完毕,班首转出百官之长、太宰尹吉甫,双手捧定治典,奉于玉陛之下。

早有左右近臣接过,呈于周天子。

周王静览毕大喜,道:“太宰辛劳,今年之治典言端意备,颇得余一人心意。准!”

尹吉甫拜道:“谢天子!”

治典已定,自有少宰芮伯阜安排书匠将治典抄录副本,传谕各诸侯国与畿内采邑;又有太史着工匠将治典雕成石牌,悬挂在宫外象魏高阙之上,供国人观礼。此乃后事,略去不提。

明堂上,天子面带哀容,唤大宗伯出班。

王子友拜道:“禀天子,臣弟有唁报要奏。”

周王静点了点头,目光呆滞。

王子友道:“前夜丑时,大司空府传来噩耗,言大司空、王叔望卒于梦中,享年五又九岁;昨日未时,大司寇府亦有凶报,言大司寇、王叔昱寿终正寝,享年六又四岁。”

周王静闻言,悲声道:“天不假二位王叔之寿,余一人不甚其哀。父王厉天子仅此二位手足胞弟,今日殒没,乃宗族之痛也!”言罢,掩面抽泣起来。

群臣见天子悲戚,齐声道:“天子节哀。”

周王静缓了许久,点了点头:“大宗伯,传讣告于畿内各宗亲诸侯,待二位王叔停殡期满,会葬于周原。”

王子友领命,徐徐退下。

故人已逝,但卿大夫之职事不可偏废。于是天子敕诏于朝廷,宣布新任官员的人选。

九卿之首,依旧是尹吉甫领天官太宰一职。其后设少宰二人,官拜中大夫。

二位少宰中,芮伯阜居左,他乃周厉王一朝贤臣芮伯良夫之子,在朝中颇有威望;祭伯俗居右,其乃穆王、昭王两朝元老祭公谋父曾孙,祭公谋父曾官拜太傅,随昭王南征殁于王事,亦是大周名臣。

地官乃大司徒,依旧由虞公余臣担任,掌大周之教典,教化天下。其后设小司徒二人,官拜中大夫。

居左者,乃是布衣大夫仲山甫,他曾献专利淮夷之要策,使得大周近年来仓廪丰盈,脱离国人暴动的阴霾,颇有功绩;居右者,乃是虢公长父举荐的毛伯歆,乃是大周开国元勋毛公遂之后人,略有贤名,此番由天子登庸入朝为官。

春官乃大宗伯,历来由大周王室宗亲担任,王子友身为周王静同母胞弟,自然当仁不让。掌大周之礼典,以和天下邦国。

其后设小宗伯二人,官拜中大夫,皆是新征辟的人选。

居左者,乃是荣伯升,其父便是厉王朝颇具争议的重臣荣夷公。荣夷公被公认为是国人暴动的导火索,但天子念荣国先祖为大周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不以荣夷公之一眚掩其族之大德。故而周王静力排众议,拔擢其为小宗伯。

另一位小宗伯人选,则更出乎众臣意料。此君非是旁人,正是昔日职方氏大夫方兴。

照理,方兴出身布衣,并非公族人选,但由于他曾被老太保召公虎认作义子螟蛉,故而得以举用,提拔为小宗伯。只不过,方兴自出仕以来,皆是在大司马帐下担任军职,出入疆场,如今竟被拔擢为礼官,效力于王子友麾下,倒是一大奇事,令人费解。

夏官乃大司马,由虢季子白担任。自其父虢公长父辞官太傅后,统御三军之军权便全部交到虢季子白手中。其后设小司马二人,官拜中大夫。

居左者,乃前任大司马程伯休父之子程仲庚,居右者,乃其胞弟程仲辛。程氏昆仲跟随周王师南征北战十余载,屡立战功,虽非不世出之将才,但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可当小司马之任。

秋官乃大司寇,王子昱殁后,周王静接纳虢公长父之举荐,征辟毕伯硕接任大司寇。

周、召、毕、荣乃大周开国四大公族,毕伯硕便是开国元勋毕公高之后人。此人虽是虢公一党,但在其封国时以铁面执法闻名,颇有贤德,由其出任大司寇,倒也无人异议。

大司寇之下,设有小司寇二人,官拜中大夫。

几天前,小司寇密父被罢免,天子念及师寰昔日东征淮夷、东夷之大功,赦其南征楚国大败之罪,拔擢其为小司寇以代密父。

小司寇居右者名曰左儒,乃是颇受国人拥戴的徇吏能臣,只不过昔日王子昱执掌狱讼之事,嫉贤妒能,故而左儒颇受排挤。今日新任大司寇毕伯硕到任,左儒也得以扬眉吐气。

冬官名曰大司空,掌管天下工事,算得上是一等一的肥差。

王子望薨后,周天子显然早有替代人选,那便是申伯诚。

早在去年年末,关于申伯入朝为官的传言便甚嚣尘上,今日天子登庸其担任大司空,倒也没太让众人意外。

大司空之下,设有小司空二人,官拜中大夫。

居左者,乃是申伯诚着力推荐的布衣大夫南仲。此人本是开国功臣南宫括后人,多有军功,又曾在西陲坚守多年,筑太原、邽邑、固原三城,本就是土木高手,提拔为小司空,实至名归。

居右者,名曰杜伯,杜氏乃尧帝后裔、刘氏始祖刘累的别枝,周成王灭唐国后,封刘累后裔于杜,故曰唐杜氏。杜伯为人细谨,担任小司空多年,足以担任申伯诚之膀臂。

六官之后,乃少师显父、少保皇父、少傅仍叔,合称三孤。此三人乃共和行政元老,如今太师、太保、太傅等三公空缺,其政事便交由三孤代领。

九卿之后,众中大夫、下大夫各据考功,自有升迁。

卿士寮后便是太史寮,以太史颂为首,太祝、太卜等官员亦各有任免,按功授官。

众新官锡命已罢,周王静龙颜大悦:“众卿,可曾还有本要奏?”

这时,班列中转出一人,手持玉笏,口称“万岁”。

众人一看,正是新任的大司空申伯诚。

见是国舅,周王静心情大好:“爱卿,有何本章,速速奏来!”

申伯诚深施一礼,道:“臣在西陲之时,曾得遇一昆仑异士,他修习昔日西王母之秘术,可观星以象天下之术,料言大周虽逢中衰,但必有中兴之日。臣深信之,并有意拜其为师,修习占星之术,不料,昆仑异士笑而拒之。”

周王静来了兴致,问道:“为何相拒?”

申伯诚道:“昆仑异士道,论及观星之术,当数尔等炎黄后人为正宗,又何须求诸于异族耶?”

周王静又问:“此话怎讲?”

申伯诚道:“炎黄之祖出自太昊伏羲,伏羲氏演化八卦,便是观日月气象而来。太昊伏羲乃风姓后裔,其祖源乃是出自华胥氏。昔日华胥氏于陈仓筑高台以观星,观象授时,并以星辰占卜九州吉凶。天子,昆仑异士言我等祖先华胥氏始为观星,岂不是观星之术正宗乎?”

“陈仓故地?”周王静听得起劲,不由动容。

申伯诚道:“陈仓所在,便是虢国迁都前之封地,待虢国动迁三门峡后,陈仓如今已是废墟。数日前,臣曾造访陈仓故地,重登昔日华胥氏之观星台,方知昆仑异人之言非谬。”

周王静迫不及待道:“可曾观出何征兆?”

申伯诚道:“臣夜上观星台,观星辰璀璨,便用昆仑异人所授之术,将星宿之所在暗记于胸。臣曾闻小宗伯方叔曾于巫山拓得两千年前之星宿拓片,便借来一观,颇有斩获。”

周王静奇道:“速速道来。”

申伯诚道:“臣观紫微帝星闪耀,乃象当今有贤主在位,中兴大业可克日而成。奎宿、娄宿由暗归明,象淮夷、东夷之归附;牛宿、鬼宿由昏转亮,亦是象西戎、犬戎之臣服。此皆人世之事上应天象也。不过……”

说到这,申伯诚故意停住,众臣赶忙将目光投向天子,周王静果然面色有异。

“不过如何?”天子冷冷道,“说来,恕卿无罪。”

申伯诚这才继续:“不过紫微虽明,但柳宿、星宿、张宿三宿昏暗,且中宫式微,其意不祥也。”

“哦?”周王静面色铁青,“此象是何异兆也?”

申伯诚长叹一口气,道:“柳、星、张三宿象河内,寓意太师、太保、太傅三公,今太师弃世、太保乏嗣、太傅辞官,便是应在此兆象上。至于中宫式微,乃是寓意王宫后院有血光之灾,想必是应在王姑遇刺之事上。”

申伯说得煞有介事,周王静沉吟不语。

群臣虽觉此话玄虚,但又难辨真伪。其中倒有欠缺主见者,已频频点头,附和其是。

又过了半晌,周王静缓过神来,问道:“那依爱卿之见,有何法禳凶?”

申伯诚道:“此兆之所成,多半是因国人暴动以来,畿内百姓含冤者多。今虽有明上在位,然前任大司寇在位时,仍有冤案积压之故也。依臣之见,或有三法禳之。”

“愿闻。”

“其一,今虢国虽迁,然陈仓观星之台不可废,还当重新斥资,并遣劳役修建。”

周王静点了点头:“此本汝大司空之职事也,准奏!”

“其二,观星台虽重建,大周却缺乏占星之高士,当请天子下诏求才,为大周访得名士。”

“此大司徒之职分也,准奏!”

“其三嘛,”申伯诚顿了顿,“便是恳请天子大赦天下,以平民怨。”

“这……”

随着天子再度沉默,朝堂上又起了交头接耳之声。

虞公余臣连连目视新任的大司寇毕伯硕,然毕伯刚得册封,哪里敢公然反对。至于布衣大夫一党,虽皆有赞许之色,也都不敢附和申伯诚。

如今三公在野,朝内百官以太宰尹吉甫、大宗伯王子友为首,此二卿历来寡言。虢季子白自君父辞官后也日益缄默,其余诸臣见状,谁又敢多言半句?

当下之朝局,早不见了昔日众卿大夫畅所欲言的场景,愈发像是周王静的一言之堂。

周王静在玉阶上踱了几步,终究还是下了决心:“便依申伯所奏,大赦镐京之囚。”

此言一出,众臣喜忧参半,又不敢作色,只得齐声高呼“天子圣明。”

周王静倒是意犹未尽,又问申伯诚道:“爱卿,可曾从星象中还看出何兆否?”

申伯诚再拜稽首:“有一佳音,愿禀天子圣听。”

“哦?”周王静神色稍安,“有何佳音?何不早言?”

申伯诚道:“昔日那昆仑异士曾言,天有紫微三桓,亦有二十八宿,东曰青龙,西曰白虎,北曰玄武,南曰朱雀,此乃四象。二十八宿外可象九州,内可象群臣。既然紫微帝星有中兴之兆象,则二十八宿应在人臣之上,必有二十八名臣佐明天子中兴!”

“中兴二十八臣?”周王静转忧为喜,“如此说来,大周不但中兴在望,更有二十八位名臣为余一人所用?”

申伯诚道:“正是!”

周王静笑着走下玉陛,对众臣道:“各位,不知是哪几位卿家上应天象,佐我大周中兴?”

众卿大夫面面相觑,虽然知道周王静此言颇带揶揄,且天子对申伯诚之言未必全信。但很显然,这中兴二十八宿的说法,倒是让周王静很是受用。

申伯诚又道:“不过,今天象虽有大周中兴之兆,但此大业毕竟未成,中兴名臣之二十八宿,此时还未能全为天子所用。”

周王静抚掌道:“野有遗贤,乃余之过也。只不知,若有贤才,现在何方?”

“于东、于北尚有贤士在野,”申伯诚道,“臣观星象,女、虚、危三宿昏明不定,室、壁二宿闪烁不止,乃象鲁东、晋西之地必有大才。”

周王静大奇:“竟有此兆?余这便派出特使,寻访贤才!”

“天子不必心急,”申伯诚微微一笑,“今危宿明,而虚宿暗,主鲁国年内必出大事!届时天子再派特使出使鲁国访贤,为时不晚也!”

“大事?”周王静历来不喜鲁国,此时听申伯诚预言,更是惊讶地合不拢嘴。

卿大夫们议论纷纷,只觉申伯诚越说越玄,不知他如此大言不惭,事后如何收场?

就在众人将信将疑之时,突然门外有虎贲卫士来报。

周王静忙问道:“何事?速速禀来。”

卫士递上国书道:“禀天子,鲁侯特来拜谒天子,昨日车驾已过函谷,并遣其上卿先行,今已到殿外候旨!”

话音未落,朝上一片鸦雀无声。

(今日立春,与文中春正朔日甚是应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