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6-02章 方兴 ? 壹(下)

大周中兴 卷6-02章 方兴 ? 壹(下)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6-02章 方兴 ? 壹(下)

是夜,方兴便在自己的小宗伯公廨住下,算是有了新的起居之处。

王子友知道他嗜好读书,刻意吩咐工匠在外屋打造了三架大书橱,方兴便将此前珍藏的《三坟五典》、尹吉甫赠送的《诗》、申伯诚赠送的《太公兵法》以及杨不疑、蒲无伤从巫教总坛中取来的《山经》、《海经》置于其中。

又因小宗伯一职主掌礼乐,王子友又从府藏处取来大周《礼典》、《乐典》等典籍,命书吏誊抄一份,赠于方兴;另命乐官从乐库中取来笛萧琴瑟,将方兴内屋也点缀得颇有几分雅韵。方兴得此厚礼,也知却之不恭,便欣然笑纳。

至此,新任小宗伯的住所焕然一新。外屋办公,里屋休憩,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方兴心情为之大悦。

虽说卸任了职方氏一职,此后也不再过问行伍之事,令方兴略有失落,但他并不以此为虑,很快投入新角色之中。

在外人眼中,礼官的工作枯燥乏味,大宗伯府也像是混吃等死的清水衙门。可方兴却不这么认为,礼乐乃是大周国本,是内联君臣百姓、外交四方诸侯的重要工具,威力丝毫不弱于战场上的车马刀枪。

而方兴担任小宗伯的第一项工作就繁重无比——为明日鲁侯敖的大朝觐作准备。

这项差事本身并不算太难,难的是,要接待的使团是鲁国人。

周礼由大周开国功臣周公旦制定,而鲁国便是周公旦的封国,有“礼乐之邦”之称。周公旦崩后,周成王许可后世鲁国国君可用天子之礼祭祀周公,故而礼乐之于鲁国,在所有诸侯国中最为完备,与大周不相上下,故有“周礼在鲁”的美誉。

远的不说,今日已来的鲁公子元也好,明日要到的鲁侯敖也罢,鲁国君臣们治理国政能力乏善可陈,但他们自幼修学礼仪,对所有仪式的一步一趋、一饮一啄、一举一动都能做到一丝不苟,比大周的礼官们还要专业。

在他们面前,方兴不敢出任何差池,以免在鲁人面前失了分寸。

于是,他今夜如饥似渴地翻阅《礼典》、《乐典》,把那些纷繁复杂的条款仔细斟酌,反复在脑海中演练一番,生怕遗漏每一个细节。奈何周礼确实生涩难懂,方兴捱过前半夜,眼皮已然难以招架困意。

就在此时,府外传来一声清脆的鸣镝啸声,方兴知道,是他来了。

方兴连忙披了件衣服,出门迎接。

门外,杨不疑面露笑意,正向老友打着招呼。而在他身后,蒲无伤和阿沅也携手并肩站立,朝着方兴微笑示意。

“杨兄、蒲兄,”方兴与二位兄长寒暄毕,转而笑问阿沅道,“你出来便好!牢中可否受甚么委屈?”

阿沅作了一揖:“感谢方大夫相救,谏言天子大赦天下。新任大司寇毕伯硕又是个勤政的好官,这才刚下朝履新,就打开狱门,赦宥囚犯,博得颂声震天。”

方兴羞赧道:“惭愧惭愧,劝说天子大赦者非是在下,乃是新任大司空申伯诚。”于是,将如何与申伯诚借星象之名劝动周王静之事,与三位简单说了一番。

杨不疑闻言长叹道:“这位申伯诚确不简单,我辈虽承其情,但不可提防于他。”转头对方兴道,“尤其是方老弟,你与申伯同殿称臣,将来又要于他缔结姻亲,更要多加小心。”

方兴面带尴尬,连忙称是。

提到他与申侯之妹的婚事,众人皆不自然地望向阿沅,而她似乎充耳不闻,只是看向远处。

杨不疑又道:“至于那虢公长父,他虽然辞去太傅高位,但此人城府深广,又与商盟、巫教私通多年,你同样不可掉以轻心。”

方兴谨记,拱手称是。

又闲聊几句,蒲无伤对方兴道:“方老弟,我等此来,一是为了道谢,二来,则是为了告辞。”

“告辞?”方兴这才注意到对方身上早已挎着行囊,“三位这就要返回太岳山么?”

“非也,”蒲无伤摇了摇头,“我们此去并非向北,而是南下。”

“南下?可是神农顶?”方兴奇道。难不成,他们又要去巫山故地重游?

“我们去蜀国,”杨不疑接过话头,“去会几个老朋友。”

方兴思索片刻,一个名字脱口而出:“杜若若?”

“她算一个,”杨不疑道,“阿沅在镐京城遇险之前,蒲掌门便收到了这位蜀国女王的来信,邀我们再次入蜀,与她切磋切磋。”

方兴点了点头:“若若乃雪山派仙娘之后,用毒技艺高超,与神农派掌门蒲无伤确是匹敌,”旋即又奇道,“可杨兄你此去蜀国,又是为何?不会只是为了保护蒲兄吧?”

“我去学剑。”杨不疑冷冷道,眼中霎时黯淡。

“学剑?”

“不疑学艺不精,无颜回太岳山,”杨不疑长叹一声,面露沮丧之色,“此次潜入镐京,非但救不出阿沅,战不过玄烟阁三刺客,还折损了几位弟子,乃此生之奇耻大辱也!”

“可杨兄武艺已然如此出神入化,蜀中又能学到什么高明剑术?”

方兴此话倒也不是为了安慰杨不疑,而是确实出自本心,可在杨不疑听来,却讽刺得很。

“你知道甚么?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杨不疑面带愠色,转头不悦。

蒲无伤赶紧出面相劝,又对方兴道:“方大夫有所不知,昔日杨兄于巴蜀之地时,曾得一西域高人相约神农顶比剑,此人力战玄烟阁三刺客而占据上风,造诣远在钜子之上。杨兄此去,便是要向此侠士进修武艺。”

方兴闻言大惊,赶紧向杨不疑赔礼:“杨兄恕小弟失言,我实不知此事。”

“也罢,也罢!”杨不疑倒也洒脱,摆了摆手,“终究是我未习得武术精髓,知耻求学,并非无勇,区区几场胜败,不疑倒也不放在心上。我此去巴蜀,便是向这位杜风侠士习学昆仑武术之正宗。”

“昆仑?”方兴奇道,“西域竟有如此高明武术?”

杨不疑道:“然也,相传数千年前,西域昆仑雪山之上,有一对神仙眷侣,男者擅习刀剑,铲奸除恶,女者悬壶济世,医毒双修,二人快意恩仇,不羡鸳鸯不羡仙,却终未能修成正果,相忘江湖。”

“我在蜀中听过此传说故事,”方兴点头道,“这男子,据传后来远遁蓬莱岛,号曰东王公;而女子则终身居于茫茫昆仑之中,后人景仰,尊称其为西王母。可这西王母不会武艺,为何会有高明武术流传于昆仑,而非蓬莱?”

杨不疑道:“东王公不辞而别,临行前起誓,毕生不再动武,将其绝学刻在昆仑山巅的石壁之上,以留后世有缘人修习传练。至此千余年后,昆仑一派武学兴旺发达,便是拜此所赐。一百年前,周穆王西巡昆仑,寻访瑶池之西王母,此虽附会传言,但穆天子确是带回高明武术图谱与要诀残篇,奉于王室守藏室内。

“后大周遭逢国人暴动,仓促间,恩师厉天子从守藏室中将这些武术精要中带入彘林,习学之后,又教授于不疑。诸位,周穆王西巡昆仑带回的武术残篇就如此高明,可见昆仑武学之全貌是如何精深?昔日不疑开创钜剑门之时,有如腐草中之萤虫,不知皓月之光也,直到与杜风侠士相会,这才自知形惭,大不如人也。”

方兴恍然大悟:“这么说,这位杜侠士乃是昆仑派后人?”

杨不疑坚定地点了点头:“虽不知他身在何方,但不疑此去不可与高人擦肩而失,定要学成方归!”

方兴见杨不疑和蒲无伤都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也由衷为他二人高兴。

三位旧友执手言欢,互道珍重,就要分别。

这时,只见蒲无伤脸一红,突然忸怩起来。

方兴看出其异样,连忙问道:“蒲兄,你有何难言之隐么?但凡说来,小弟定不推辞。”

“我……”蒲无伤笑着支吾起来,“还有阿沅……她……”

“他,和她,已是夫妻也,”杨不疑心急,便替蒲无伤把话说完,“阿沅大赦后,他二人便在镐京城郊拜了天地,成其美事。”

“恭喜蒲兄,恭喜阿沅,”方兴大喜,又环顾四周,叹道,“只是闻讯仓促,来不及预备贺礼,还望见谅。”

“何故如此见外,”蒲无伤忙摆手道,“我等野人夫妇,不需这等俗礼。”

言罢,转头却发现阿沅怒目相视,恶狠狠地盯着方兴。

于是蒲无伤愠道:“阿沅,你这是……”

话音未落,只见阿沅从腰间抽出一柄短剑,便朝方兴掷去。方兴哪里料到这一出,他躲闪不及,只是愣在原地。杨不疑眼疾手快,可他刚要拔剑相拦,那短剑却已然落地,直插在方兴跟前,在夜色下闪着骇人的寒光。

“你这是何故?”

蒲无伤大怒,拦腰抱住新妇。杨不疑也赶忙伸开双手,拦在阿沅和方兴中间。

阿沅掩面泣道:“你……你对得住她么!”

“她?谁?”

方兴还待再问,杨不疑已然意会,悄悄将短剑拾起:“你不认得它了吗?”

“这……这是芙儿的剑……”

方兴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阿沅方才这一掷剑,非是为了伤人,而是怨恨方兴将芈芙忘却。

这真是一段伤心的往事,方兴心痛如刀绞,一阵颤栗,不禁掩面垂泪。

若非情势所羁,又如何会闹到如今这部田地。

众人皆沉默,只传来阿沅断续的啜泣声。

“我……是我……辜负了她……”方兴仰天长叹,声已嘶哑。

“这剑,”阿沅幽幽道,“是她托人寄来的……”

方兴愣住半晌:“芙儿,她可曾有口信?”

“她说,她中了人世间最恶毒的诅咒。”

“那是什么?”

“有缘,无分。”

“唔。”

“她还说,她从未负你,带你与申侯之妹成婚之日,她才会委身于徐侯……”

“这……”方兴顿足捶胸,“我从未说她负我,是我负芙儿!是我负了她!”

又是一阵沉默。

杨不疑无奈,只得劝道:“你们皆未相负,只恨徐、楚早有反心,芈芙与徐翎之婚约,便是徐、楚日后谋反之罪证。”

话虽有理,却难解心宽。

杨不疑也知多说无益,言罢,便转身消失在夜幕之中。

蒲无伤见状,与方兴匆匆告辞,带着阿沅,追随杨不疑而去。

长夜难眠,待方兴刚有倦意,已是朝议时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