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6-27章 张仲 ? 西归(中)

大周中兴 卷6-27章 张仲 ? 西归(中)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6-27章 张仲 ? 西归(中)

曲阜城的夜空,被阴云笼罩着,阴晦,无光。

但对于张仲来说,在即将离开曲阜的前夜,收到了天大的好消息——在昏迷了整整七日七夜之后,阿岚终于醒了。

“我这是在哪里?”阿岚的声音微弱无比。

“不要怕,是我!”张仲的声音因兴奋而嘶哑,他紧紧拽着阿岚的手,“这是在曲阜,不是在临淄!”

“曲……曲阜?”

“是的,曲阜!”

阿岚的眼神局促而不安,迷离中带着不可思议,她努力地回忆着,回忆昏迷前发生的一切。

许久。

“这么说,”阿岚警惕地看着屋内的岐叟,小心翼翼道,“这么说,我们不在齐国?”

“是的!”张仲道。

“那……夫人,不,齐太后呢?”阿岚紧张兮兮。

“她在鲁国,没有跟来!”张仲努力安抚着对方,把那日阿岚如何在临淄宫殿内撞柱自尽,张仲如何请求召芷将阿岚的“尸首”相赠,岐叟替阿岚入殓之时又如何发现她尚有余息,“你昏迷了七日七夜,也是老天开眼,你果然醒了!”

阿岚听得如痴如醉,难以置信。

透过微弱的灯光下,张仲心疼地看着阿岚那毫无血色的面庞,一连七日没有进食,她已经憔悴得骨瘦如柴。

“岐叟?”阿岚挣扎着起身,“是你救了阿岚的命么?”她正准备下拜,却哪里支撑的住,差点跌下床去。

岐叟赶忙相搀:“此乃姑娘命大,非是老朽之功也!”

张仲将阿岚重新扶到枕边,让她半倚在床头,岐叟连忙唤徒弟取来老参熬汤,用药丸冲开,由张仲侍候着让阿岚服下。阿岚小心翼翼地嘬着药汤,渐渐地,脸上终于恢复了些血色。

“这药材,很贵重的吧?”阿岚弱弱问道。

张仲笑道:“也是姑娘福气,偏生遇见神农派的神医。若非岐叟他老人家慷慨解囊,夜夜将名贵的丹药碾碎,撬开姑娘牙关送服,姑娘恐怕……”

岐叟笑着打断张仲:“此皆老天开眼,神农祖师庇佑,老朽只有这七个丹药,今日恰恰用罄。姑娘若是今日不醒,老朽亦是回天乏术也!”

阿岚微微点头,权作施过大礼:“岐叟真乃神医也!阿岚白死莫偿!”

岐叟摆了摆手:“姑娘家家,尽说甚么胡话?老朽不敢妄当‘神医’二字,这些丹药,亦是由恩师于神农顶上炼制。老朽学艺不精,尚未学会砲制神药,惭愧惭愧!”

阿岚讶异道:“老神医已然如此高龄,那您的恩师,那位老老神医,怕是已过百岁高寿了吧?”

岐叟闻言,与张仲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阿岚不知所措。

张仲莞尔道:“姑娘有所不知,岐叟的恩师乃是重整神农派的名医,集神农、岐伯、黄帝医术之众长,可谓千年不世出的医药宗师。不过,极少人知道,这位声名远播的蒲氏神医,年齿也只是三旬有余,而非耄耋之年。”

阿岚大奇,忙向岐叟道歉:“老神医,阿岚无知,多有冒犯。”

“不怪,不怪!”岐叟拈须大笑,又用慈爱的眼神望着阿岚,“我倒是有个爱徒,是个生性调皮的女娃子,算来年齿,也只比你大上两、三岁,想来也已到嫁人的年纪。哎,只是我与她两年多未见,还甚是想念呢……”

张仲、阿岚见岐叟想起心事来,赶紧安慰。

岐叟揉了揉眼眶,转身道:“时候不早,丫头你大伤初愈,还要多加歇息。”言罢,便转身出屋熬药去了。

张仲又伺候阿岚吃罢半碗黍米汤粥,也将油灯吹灭,依依不舍地离开。

门外,岐叟在等着张仲。

“多谢岐叟,若非你仁心妙手……”话说一半,张仲见岐叟面色凝重,心中咯噔一下。

岐叟将张仲拉到一处僻静所在,低声道:“张子,我有一言,请你不要见怪。”

张仲愈发觉得对方话锋不对,忙问详细。

岐叟叹了口气:“老朽学艺不精,我看阿岚这丫头,怕是时日无多也……”

张仲大惊,努力抑制自己的忐忑:“此话怎讲,她不是已经醒转了么?”

岐叟无奈道:“丫头虽是醒转,但伤势过重,我见她气促神散,脉象虚浮,不过是回光返照而已。唉,若是老朽恩师在侧,或是其所赐丹药尚有余量,或许能多支撑月余,可惜,可惜……张子,还望早做准备才是。”

张仲的心凉了大半截,一股急火攻至心间,惨叫一声,差点晕厥过去。

岐叟连忙施救,用力掐其虎口,又以细针扎其人中,方才让张仲缓过神来。

这下动静不小,倒将吕义和洛乙丑惊醒,岐叟又对二人诉说了方才之事,众人哀叹不已,除了安慰张仲,也没有多余办法。

张仲沉默许久,突然仰天惨笑。

吕义大惊:“张兄,你如何发笑?莫不是伤心过度,得了魔怔了?”

张仲摇了摇头,淡淡道:“在临淄时,我本以为阿岚已然无幸,有赖岐叟圣手医治,七个昼夜后居然醒转,已然是老天眷顾张仲,我又如何敢贪天之寿,奢望阿岚与我白首偕老呢?生死有命,只要阿岚一息尚存,便是我张仲的幸事,我又如何不喜,反倒愁眉不展,作丧气之态哉!”

众人见张仲如此豁达,也都释怀,感叹其胸襟之开阔。

当晚,张仲彻夜难眠。

次日,大周诸卿大夫皆已完成各自使命,齐聚于鲁国夷宫,与鲁国太后齐姜及众臣辞别。

齐姜虽然对公叔夨余恨未消,却也不敢多言,只得命人将公叔夨溃烂见骨的尸首盛殓,与伯御的尸首一道,交与虢季子白,着周王师押运回镐京。

仲山甫取了鲁国的回书,交给方兴,让他面圣时代为转交当今天子。

方兴奇道:“仲山兄,你不回镐京?”

仲山甫摇了摇头,无奈道:“愚兄另有重任在身,奉天子之命,还要前往齐国一趟。”

方兴问道:“何事再赴齐国?”

仲山甫道:“经过胡公子之乱,齐都临淄城墙破败,已难以再次抵挡外敌入侵。周天子念及齐国是姜后母国,于是将重修城池的重任交由愚兄,待鲁国之难平定,便赴临淄营城。”

方兴听罢,皱了皱眉,也没再答话,只是默默接过鲁国的国书。

仲山甫与众人一一作礼辞行,又刻意嘱咐吕义几句。这些天来,自从方兴将吕义引荐给仲山甫后,二人便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仲山甫自升任小司徒以来,钻研法典礼教甚深,自然与出身政法世家的吕义多有共鸣,在曲阜的这些天,仲山甫常与吕义彻夜长谈,吕义亦以师礼对待仲山甫。二人依依惜别,仲山甫这才奋马扬鞭,朝临淄而去。

望着仲山甫离去的身影,张仲十分惆怅,心道,这周王静也太过古怪,堂堂大周九卿,居然被派去齐国监管土木工程,真不知这是何道理。想到此行自己和吕义要去镐京觐见这位周王静,心中就愈发郁结,只是碍于已答应过王子友和伯阳,便只得硬着头皮前往。

出了鲁国疆界,虢季子白也来与方兴辞行。

这位大司马道:“方大夫,你我虽是同往镐京,但我手握兵权,还需在洛邑休整几日,届时再轻车简从,回京交旨面圣。大军行迟,方大夫行速,不知可否在途中迁延些时日,以十日为期,你我在镐京城外相汇合后,再一同振旅入京?”

方兴点了点头:“便依大司马,我等此去镐京,正乐得沿途悠闲,赏玩东都雪景。”

虢季子白大喜:“甚善,我为方大夫留下两百兵马,权当护卫,以表谢意!”

方兴微笑道:“那便敬谢大司马也!”

虢季子白行过军礼,便催动王师,朝洛邑先行而去。

这边厢,方兴一行得了王师兵马卫护,又不需匆忙赶路,乐得放慢脚步,徐徐朝京畿进发。

时至初冬,洛邑方圆百里内已下过初雪,山河披上银装素裹,令人心旷神怡。

张仲、吕义诗兴大发,竟在途中吟起诗来。

吕义遥望东面,唱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张仲笑道:“此《采薇》之篇也,倒是应景,只是略显哀伤。”

吕义低下头去,指了指身上的丧服,面露悲色:“斩衰在身,岂敢言乐?”

“吕子,我听这诗词之意,却也无哀伤之感呀?”阿岚近来气力日益恢复,此时览此雪景,心情也是大好。

吕义叹道:“姑娘不知,这句诗前半句以雪为赋,后半句却以家国比兴——‘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说到这,吕义不由想到齐国衰颓,黯然神伤。

张仲连忙拦住他:“今日我等赏雪便是,如何谈起这伤心事来?扫兴!扫兴!”

阿岚也吐了吐舌头,附和道:“是呀,扫兴!扫兴!”

吕义被二人逗乐,嘲笑道:“你们还未结为夫妇呢,就夫唱妇随啦?”

“呸呸!”阿岚笑靥如花,佯嗔道,“吕子,你瞎说什么呢?”言罢,她显然是笑得过力,咳了好长一阵,又羞又累,软倒在张仲怀中。

众人见状,皆拍手大笑,少不了说些打趣这对爱侣的笑话。

不得不说,有了阿岚的加入,枯燥的旅途突然有了乐趣,欢声笑语不断。

然而,快乐的情绪并未传染给方兴,他依旧沉默寡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但张仲又何尝不是如此?关于阿岚的伤情,他从未质疑岐叟的判断,但内心里,他在虔诚地祈祷上苍,祈祷奇迹的再次发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