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7-03章 尹吉甫 ? 韩奕(上)

大周中兴 卷7-03章 尹吉甫 ? 韩奕(上)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7-03章 尹吉甫 ? 韩奕(上)

在出使韩国的途中,尹吉甫的心情十分惆怅。

河间之地的春景,本该令人目不暇接,奈何大周太宰心事重重,哪还有这等闲情逸致?只是快马加鞭,以期尽快完成使命,结束这次颇为反常的外事活动。

所谓反常,是因为按照周礼的规制,出使韩国这般侯爵的诸侯国,根本就没必要身为九卿之首的大周太宰亲自出马。然而,前日的朝会之上,周王静却点名要派尹吉甫出使,这确实不太符合常理。当然,退一步来说,周天子近年来的各项决定,又有几次符合所谓的“常理”呢?

直到尹吉甫准备动身的前夜,他又接到了一个神秘的任务——说媒。

原来,此次出使韩国,名义上是为刚刚薨逝的韩国先君吊丧,同时为年方弱冠的韩国世子韩奕锡命。但实际上,周天子似乎有意撮合一桩婚事,他有位不算远也不算近的亲戚,想要和韩国的新君攀上儿女亲家——

在王畿之内,有个不起眼的小邑,名曰蹶邑。蹶邑地广人稀,田亩也不丰饶,却和周天子是实在亲戚。蹶邑的领主名曰蹶父,周厉王在世时,将庶妹许下嫁于他,论辈分,蹶父还是周王静的姑丈。蹶父与王姑感情和谐,奈何壮年丧妻,膝下只有一女。此女芳龄刚满十六,尚在闺中,据说才貌双绝,畿内公卿上门求姻者不计其数。

不过,蹶父虽然爵位不高,但胃口却不小。在他看来,畿内那些老贵族腐朽陈旧,哪里配得上自己的宝贝女儿?于是,蹶父将目光投向了王畿之外,希望能从中原的年轻诸侯中,寻求一个合适的乘龙快婿。于是,在虞公余臣的强力推荐下,蹶父看上了韩国即将继位的年轻君主——韩侯奕。

韩侯奕年刚弱冠,尚未婚配,虽还未继位,便已在远近广有贤名。韩国位居虞国之侧,国土虽小,但终究是个侯爵之国,其始封君与晋国颇有渊源,皆是周武王的嫡子。总而言之,对于蹶父的出身来说,若能嫁女入韩,便算是不小的跨越。

这门亲事,周王静似乎很上心,毕竟,蹶父之女是当今天子的庶表妹。因此,周王静派出尹吉甫出使韩国,便是要让太宰去试探下韩侯奕的心意。

对此,尹吉甫似乎提不起什么兴趣。这等家长里短之事,虽说多少与国体沾上点边,但让堂堂大周太宰来拉纤说媒,实在是有辱斯文。况且,这桩亲事由虞公余臣发起,此公虽是朝中太傅一党的党魁,但暗中定是虢公长父的主意。

想及于此,尹吉甫骤然警觉。

想自己得召公虎举荐、卫侯和让贤,这才有了今日位极人臣之恩荣。自老太保隐退之后,尹吉甫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布衣大夫的首脑人物。然而,太傅一党虽然攻讦太保一党不辍,却唯独对尹吉甫态度暧昧,不仅从未公然与尹吉甫做对,反而多次私下拉拢于他。

这无疑是一个高招,同时也是一个狠招——尹吉甫虽然出身布衣,但他终究是蜀国丞相之子,只因遭遇国内变故才流落镐京,与其他布衣大夫有着天壤之别。换句话说,比起仲山甫、方兴、师寰、张仲等人出仕前的平民身份,尹吉甫出身贵胄,反倒更像是太傅同党。

虢公长父的这个策略,显然很好地起到了挑拨离间的效果。在不明真相的外人看来,尹吉甫与太傅一党若即若离,似乎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干系,久而久之,就连布衣大夫之间,也都因此出现了裂缝,仲山甫甚至因此与尹吉甫割袍断义,使尹吉甫有苦难言。

不过,尹吉甫从不想去解释什么,他相信日久方见人心,又何必多费口舌?他虽身处宦途,但内心却依旧有着诗人的风骨,而诗人,是不会向世俗势力屈服的。

正想着,尹吉甫的眼前赫然出现了一座大山,使他从沉思中惊醒。

“此山何名也?何以如此巍峨?”尹吉甫目不暇接,瞬间起了诗意。

“此乃梁山也!”随行的韩国向导答道。

“梁山?”尹吉甫微微点头,又问道,“不知有何来由?”

“昔日大禹治水之时,多取此山之石为梁,故曰‘梁山’,我韩国始封之时,便在此山脚下建国营城,引为蕃屏。可以说,见到梁山,就已然踏入韩国境内也!”向导热情洋溢地介绍着。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尹吉甫诗兴大发,开始即兴吟诵起来,看到这雄伟的山峰,他的心情也为之一畅。

正如向导所言,当车马绕到梁山阴面时,韩国的城郭赫然出现在面前。在城外十里处,韩侯奕早已摆开阵势,亲自迎接尹吉甫的到来。

“小子侯奕,恭候太宰!”迎接队伍的最前头,只见一少年周身戴孝,看见尹吉甫,纳头便拜。

“韩侯节哀,”尹吉甫赶紧相搀,“热孝在身,不必多礼。”

“多谢太宰!太宰路途辛劳,还请入国都叙话!”韩侯奕答礼罢,便引尹吉甫一行入城。

尹吉甫见他孝服甚合周礼,又自称“小子侯”,言谈举止颇为得体,面有戚容,却难掩其英武之气。二人并辔回城,途中尹吉甫询问些韩国风物人情之事,韩侯奕对答如流,尹吉甫心中暗赞,这韩侯奕倒是个俊品人物,不可小觑于他。

来到韩都,尹吉甫先是拜谒韩国太庙,为已故韩侯举行殓葬之丧仪,随之便回到庙堂,旁敲侧击地将蹶父寻求嫁女之事,与韩侯奕简单地交了个底。

韩侯奕听罢,面带难色:“太宰,先君新丧,小子本不该谈论婚嫁之事……”

尹吉甫摆了摆手,笑道:“韩侯休要推脱,此乃天子作媒,乃是王亲,于韩国多有裨益。”

韩侯奕当即变色,拱手作礼,谢道:“既如此,那小子侯却之不恭!”

尹吉甫本以为对方还会再三婉拒,却不料答应地如此干脆,心中多有不喜,暗道,看起来,这个韩奕莫非是徒有虚名,怎的未经数言,就已改换主意?

韩侯奕显然觉察对方神情有异,于是道:“太宰,你是否觉得小子应承得太过草率?”

尹吉甫被说中心事,一时有些尴尬,只得点头。

韩侯奕叹了口气,道:“太宰有所不知,小子之所以急切应允此桩婚事,乃是有难言之处也!”

尹吉甫心中略宽,忙问其缘故。

韩奕道:“近来,北方赤狄异动频繁,似乎又有作乱之兆。据传,赤狄之东山皋落氏和廧咎如氏正致力合并隗姓赤狄诸部,意图入侵中原,若传言属实,则赤狄兵锋甚劲,远非昔日围攻彘林时可比。届时,河内诸侯难有应付之力,韩国为求自保,只得寻求外援。太宰所言联姻之事,正合我意,小子有此私心已久,非是一时动念。”

尹吉甫闻言,频频点头,这才发觉自己错怪了韩侯奕,此公深谋远虑,能为韩国社稷着想,确实是个好君主。只是,赤狄如今图谋再乱,对大周而言,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二人又畅聊了片刻,尹吉甫归心似箭,便对韩侯奕道:“奉天子口谕,若韩侯有意应婚,可虽我同回镐京,一则拜谒天子,当面受其锡命,二则可纳吉、纳彩于蹶邑,以定完婚之期。”

“何其速也?”韩侯奕虽然准备不足,但还是下定了决心,将国事暂交于上卿处理,一面收拾行囊,带上数百亲兵,便离了韩国国都,与尹吉甫一道乘船渡江,朝镐京方向而去。

是夜,二人见月色甚好,便在船头彻夜长谈,可就当黎明将至时,却见对岸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借风势,一时烈焰直冲云霄。

尹吉甫大惊,忙问道:“对岸是何渡口?”

韩侯奕极目远眺,沉思片刻,定神道:“禀太宰,那里是茅津渡……”

“茅津渡?”尹吉甫满腹狐疑,他知道,那里是虢公长父迁封后新修的渡口,此时茅津渡火起,究竟是何缘故?

茅津渡本非尹吉甫与韩侯奕南渡的必经之路,而且,茅津渡是虢公长父重新修建的渡口,尹吉甫并不想和这位老太傅沾染上任何瓜葛。

但眼前的大火不仅来势汹汹,而且来得蹊跷,自觉告诉尹吉甫,夤夜间的这场大火,似乎不像是自然而起的,更像是人为的纵火。

尹吉甫当机立断,将自己的判断简要告诉韩侯奕。韩侯奕亦深以为然,二人达成共识,决定当即调转船队的行进方向,小心翼翼地朝茅津渡方向驶去。果不其然,随着船队离河岸越来越近,尹吉甫听到了厮杀之声,旋即又有哀嚎声夹杂其中,这动静似乎更像是两军对垒之状。

“奇也怪哉,”尹吉甫满腹狐疑,“茅津渡是民用渡口,哪里来的两军厮杀?”

韩侯奕亦是不解:“茅津渡离虢国国都上阳不远,难道是虢国的军队?”

“非也,”尹吉甫眼尖,指着河岸的方向,“你看,沿岸停泊着十余艘小船,上面分明是周王师的旗号,对了,是成周八师!”

“成周八师如何来此?”韩侯奕又很快自问自答道,“是了,大司马虢季子白便是成周八师统帅,虢国以公谋私,倒也不是第一回了。”这位年轻的韩侯似乎也对虢氏父子颇有微词。

尹吉甫微微点头,当即对韩侯奕道:“请贵侯速速传令,我等船队先勿靠得太近,待辨明其详,再作计较!”

韩侯奕自然照办,但大河水势甚急,船队又是顺风,传令后约莫有半刻钟的功夫,韩国所有的船只才算止住前进的势头,与王师的船队只有一箭之地。只是深夜江上大雾弥漫,岸边火势又大,成周八师的战船在明,故而未曾发现黑暗中的韩国船队。

“太宰请看,”韩侯奕奇道,“这些成周战船上,如何没有兵卒?”

尹吉甫这才极目细看,果然,周王师的船只之上只有旌旗飘摆,却不见一兵一卒。

韩侯奕又道:“莫非,我们来晚了一步?成周王师莫非遇到了险情?”

尹吉甫深然之,正准备与韩侯奕一道登岸,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先派出哨船,燃起火把,悬挂韩侯大纛,以期与王师舟船上瞭望的士兵取得联系。然而,当韩国哨船从河岸绕了一周归队时,再次验证了韩侯奕的猜测——王师的战船上,已然全部空无一人。

尹吉甫心中暗叫不好,他很清楚当今成周八师的实力,在虢氏父子的带领下,周王师空有其表,在作战水平上早已大不如前,远非昔日太保召公领兵时可比。至于那大司马虢季子白,不过是读了些兵书战策的纨绔子弟,哪有什么临敌经验?眼前这场大火,十有**便是周王师遭遇了对手的埋伏。

“登岸!”尹吉甫再无犹豫,当即下令。

韩侯奕令旗一挥,麾下的韩国舟船便即刻朝河对岸疾速划去,各船掌舵的水手好似提前演练好一般,同时选择水流较缓处抛锚靠岸。待一声哨响,各船的韩国士卒步调一致,都从船舱中鱼贯而出,扎好裤腿,跳下船来,循浅滩向河床进发。

待韩军悉数在岸上集结时,不过刻钟之功,完成得十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尹吉甫也算是久经沙场之人,见到韩军如此精锐,不禁瞠目。他知道,韩侯奕还是世子之时,这支韩国的禁卫军便是由他日夜操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夜的登岸行动看着不起眼,令行禁止间,足以证明韩侯奕用心之深、治军之严、练兵之得法。

忙完这一切,韩侯奕对尹吉甫道:“我军已悉数登岸,每船仅留五名水兵接应,还请太宰移步岸上,小子侯已命人备好车马!”

尹吉甫这才回过神来,发自肺腑地感慨道:“没想到,韩侯用兵如此犀利,佩服,佩服!”

韩侯奕赧然一笑:“太宰过誉,小子侯不才,不敢担此谬赞!”

军情紧急,尹吉甫不敢多耽,连忙跳下船去,岸边早有战车等候。韩侯奕执起辔绳,执意要当尹吉甫的御者,更是让尹吉甫唏嘘不已,心意难平。

韩军登岸的地点,距离茅津渡起火之处不到三里之遥。行军之际,方才那场直穿云霄的大火已然减弱,但远处似乎厮杀声又起,沿途有多见有王师士卒的遗体,却苦于找不到活口一问究竟。

尹吉甫双眉紧蹙,他的不祥预感愈发强烈——眼前这支成周军队,到底遇到了怎样可怖的对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