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卷2-19章 方兴 ? 叁(下)

大周中兴 卷2-19章 方兴 ? 叁(下)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卷2-19章 方兴 ? 叁(下)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兮吉甫道:“兮甲出生在千里之外的蜀国,乃黄帝后人伯儵之族裔。”

“蜀国?”方兴略有惊诧。

要知道,这个地处西南边陲的荒蛮国家,与大周有千山之隔。

兮吉甫介绍道:“蜀国天高路远,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周朝龙兴之前就盘踞川中。在牧野之战中,蜀王派兵相助,同周武王一起讨伐殷纣。”

“古蜀蜀国的传说,我也只是略有耳闻,其沃野千里、堪称天府之国。”方兴附和道。

“正是,先父乃蜀国重臣,知识渊博。十五年前,蜀王听说大周镐京城繁华,便派他来此觐见周天子。那年兮甲年仅十二,便缠着先父同来华夏首都,以开眼界。先父拗不过我,便带我同行。

“蜀都距镐京路途遥远,出蜀道路又艰难险阻,这一长途跋涉便是半年之久。不幸先父年事已高,于路上染病,到镐京城时已然病入膏肓。大周大行令不敢怠慢,只好安排我父子在馆驿歇息。

“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恰逢国人暴动爆发,先父还没等面见天子便受惊吓而死,只留下我和几个居心叵测的随从。那几个狗贼欺我年少,趁我料理后事之际,拿走觐见财宝溜之大吉。

“兮甲孑然一人,又无盘缠,如何回得去遥遥蜀都?再加上蜀王暴虐,先父有去无回,定会开罪于家人,怕是早已被满门抄斩。兮某无奈,只得隐姓埋名,躲在镐京城外沙洲之上,当起野人来。”

说到这里,兮吉甫长叹一口气,黯然神伤。

同是天涯沦落人,方兴也不由嗟然感慨:“我又何尝不是无家可归之人也?”

接着,方兴也将身世同兮吉甫从头到尾相述一遍,二人相顾无言,只是低头喝闷酒。

方兴见气氛压抑,便想转移话题。对方高论频发,定然对当今镐京城诡异压抑的气氛多有见解。

于是问道:“兮兄,你自国人暴动后便常住王畿,对当今时局有何高见?”

“高见倒是谈不上,”兮吉甫微微一笑,“兮某非庙堂上肉食之辈,关于时政不敢妄言,不过对于制度之弊,倒是略知一二。”

“此话怎讲?”方兴来了兴趣。

兮吉甫滔滔不绝道:“大周之国体乃是礼乐,礼乐核心在于宗法与分封。大周之所以能维持两百年而罕见大祸,皆有赖于制礼作乐的先贤周公旦。有这套成规,其子孙后代再过平庸,只需按部就班,亦可治国无恙。”

方兴一时插不上嘴,只得频频点头。

兮吉甫举例道:“你看,周王也好、诸侯国君也罢,不论其子嗣聪明或是愚钝,健康或是有疾,不论贤能与否,不论德才如何,只要遵循父死子继,便出不了大差池。”

见对方谈论起治国来头头是道,方兴不禁心中佩服,自己的格局与对方差距如此之大,可谓望尘莫及。

此前虽也曾听先父方武、周王胡、召公虎等大周君、臣、僚属偶尔谈及政事,但他们皆是从统治阶层视角出发,更显得兮吉甫观点的新鲜和独到。

“只不过,周公旦的那一套,快不灵了……”

兮吉甫冷冷地补了一句,直听得方兴背后发凉。

“不灵?”方兴奇道,这确实是骇人听闻。

兮吉甫道:“周公所制之法有四,一曰宗法,二曰分封,三曰井田,四曰礼乐,此乃因周初之国情而量体裁衣者也。然而如今两百年过去,大周已非当初之大周,体宽而衣小,定然会有隐患。”

“愿闻其详!”

“先是宗法,宗法以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大宗开枝散叶,小宗退而求其次,唯大宗马首是瞻。宗法制之最大弊端,便是嫡长子往往能力平庸,尸位素餐之下,许多有能有才的小宗高人被埋没;

“分封者,便是由周天子把同姓宗亲、异姓诸侯分封到中原各地,管理一方水土民人。分封制之最大弊端,便是如今诸侯之地越来越大,天子之地越来越小,诸侯强而天子弱,尾大不掉,早晚必乱;

“井田者,乃是天下田地皆划为‘井’字型九块田地,农者耕其八,其一归天子诸侯。井田制之最大弊端,定是使民众疏懒刁钻,以耕私田为业,擅开阡陌而不务公田。如此,天子王室必将入不敷出;

“礼乐者,便是以礼乐教化天下万民,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士、农、工、商,皆奉此为圭臬。礼乐制之最大弊端,便是上不行则下不效,如今贵族们不习礼乐、礼崩乐坏,黎民百姓便会以下犯上。”

方兴听完,如梦初醒:“兮兄此番长篇大论,使愚弟醍醐灌顶。看来,大周初年定下的周礼制度,已经是强弩之末。”

兮吉甫对周公旦崇敬有加:“这些制度在周初之时,可谓是周公旦吐哺握发、殚精竭虑之智慧结晶。只可惜,后世的执政者们尸位素餐,不仅不会与时俱进,反倒削足适履、本末倒置。”

兮吉甫说得捶胸顿足,犹如眼睁睁看着一盘大好棋局,被拙劣的棋手将胜势白白葬送一般。

方兴眉头紧皱,想起王子友来:“不知新王上任之后,情况会不会有所改观?”

虽然还未与周王胡这位儒雅俊逸的王子相交,但方兴能感觉得到,这位生于忧患、长于动荡的王子,似乎其他养尊处优的贵族们大相径庭。

“说起这次周王的交替,还真是一波三折。前月太保突然发兵出征赤狄,国人们众说纷纭,而兮甲便猜测到,此时或许与失踪多年的周天子有关。”

“兮兄神算!”方兴由衷赞叹。此人身在镐京,却能料到彘林之事,果然不同凡响。

兮吉甫淡然一笑:“方老弟,你可知这周天子大位,会传给谁?”

“乃是王子友无疑。”方兴不觉得这问题有悬念。

“非也,非也,”兮吉甫疑惑着笑道,“”方老弟莫非故意隐瞒?”

“弟实不知。”

“看来,太保府里反倒保密得好……”兮吉甫嘟囔道。

“难道另有其人?”方兴不解。

兮吉甫道不置可否:“坊间都在传闻,十四年前国人暴动被乱民杀死的太子静还活着,太保用自己儿子当了替死鬼,然后把太子藏匿起来。”

“啊也!”方兴大叫了一声,“竟有此事?”

“怎么?老弟觉得有甚异样?”兮吉甫似乎对方兴的反应很满意。

当然有异样!但方兴不敢言说,他警惕地看着对方。

确实,他至今还没琢磨透,为何召芷口中的那位“怪人”哥哥突然离府而去。今日结合兮吉甫口中的小道消息,这么说这位寄居府中十四年的神秘少年,很可能就是召公虎用亲子性命保全的太子静。

如果太子静还活着,周王大位非他莫属。

兮吉甫哈哈大笑,连连摆手:“方老弟倒是把兮某小瞧了,你觉得我是反派的眼线?还是暴民的帮凶?无需提防,无需提防。”

方兴尴尬地低下了头,他方才的反应确实有些过度。

“你这样做得很对,”兮吉甫微笑道,“当今世道不古,近来镐京城内暗流涌动,颇有当初国人暴动前的态势。你身处太保府中,近来还是少出门为妙,以免为人所误伤。”

方兴作揖道谢,便关切问道:“有如此严重?国人似乎对太子静多有旧忿?”

兮吉甫摇了摇头,似乎颇有担忧:“国人心中早已默许姬友为新王,而太子静则早就不在人世。如果新君继位人选出现反转,国人可不是善良之辈。”

“国人为何对太子静如此仇视?”方兴满脸不解。

“准确地说,是恨周王胡,从而迁咎于太子。当年太子静死后,民怨才最终消弭。可如今太子居然没死,这可是大大的欺骗。没人喜欢受人愚弄,哪怕是德高望重的周、召二公也不行。”

“那周、召二公又当如何?”方兴听得后脊背发凉。

“自然是迎难而立太子静为天子。立,顶多再经受一场国人暴动;不立,就是抛弃宗法国本,这可比王宫再被乱民攻破严重得多。”兮吉甫说得坚决。

“这样的话,周、召二公的处境也着实糟糕至极。”方兴喃喃道。

兮吉甫叹道:“如今的国人早就不是周初时期的良民,人心不古咯。”

方兴喃喃道:“这次若王师加紧守备,国人还会再次暴动?”

“也许有过之而无不及,”兮吉甫倒吸一口气,“十四年前,周天子尚且在位,文武功勋昭于四海,周王师亦不乏能征惯战之将。如今,朝中无主、财力空虚,军队更是支离破碎,四夷虎视眈眈,诸侯国势力膨胀……”

方兴愁眉不展,急匆匆问兮吉甫:“那有何法可解?”

“办法倒是有,”兮吉甫沉吟片刻,“只是代价不小……”

兮吉甫没有说下去,少年催问之下,他也只是摇头不答。

已是酉时,方兴这才想到自己要刚在宵禁前回城,这便要起身告辞。

“等等,”兮吉甫叫住他,“近来特殊时期,门防甚严,你没有凭证,如何出入?”

方兴被问住,他哪里想到出入城门居然要证件。

“山人早已料到,”兮吉甫微笑着,递给了他一块通关牒牌,“说起来,这还是十多年前大行令赠与先父的入城牒文,如今物是人非,便赠予你出入镐京城门罢。”

“这如何使得?”方兴还想推脱。

“快走罢,迟了就得回这小岛茅屋过夜咯!”兮吉甫开始逐客。

方兴小心翼翼收拾起牒文,正准备道谢作别,突然想起召芷,于是又红着脸转身对兮吉甫道。“兮兄,愚弟有个不情之请……”

“定是大事,”对方眉目含笑,“愿意效劳!”

“能否……呃,相赠几首诗歌于我……”方兴支吾着,又赶紧给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近日镐京城里不太平,下次不知何时再来拜会……”

“得了吧,是为了小情娘?”兮吉甫一脸谐谑。

“不……不是的……”方兴羞得无地自容,连连倒退。

“是太保府的千金罢?瞒我,那你可就见外咯!”

对方何等聪明,方兴的小心思瞒不过他,又口不择言地解释着:

“没错,是女公子托我的,但是她不是我的……不,我如何能高攀得上……不对,我和茹儿已经有过婚约了……咳咳,女公子是芷儿,别搞混了……”

兮吉甫就这样面带嬉容地盯着方兴坏笑,看得他越描越黑。

“这样嘛,”兮吉甫转身取来一卷竹书,“送你这篇《关雎》,乃是兮某人平生最爱!他日要是由我来编纂这民歌全集,定把它放在头一篇!”

“不……不成……”方兴如临大敌。

“为何不成?”

“这是情诗呀!什么‘窈窕淑女’,什么‘君子好逑’……”方兴连连摆手拒绝,“不妥不妥,太过轻浮……”

“挑肥拣瘦,真难伺候,”兮吉甫摊了摊手,又埋头翻找许久,“便宜你,一次给你三篇罢!”

“不是情诗?”方兴来不及检视。

“当然不是,”对方很是无奈,催促道,“这三篇名曰《木瓜》、《绸缪》、《子衿》,也是深受镐京女子欢迎!得了,你快走,别误了时辰!”

方兴这才赶紧把竹书揣在怀中,辞别兮吉甫,乘着小船了进城,径直往太保府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