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周中兴 > 第一一八章 《板》《荡》识忠臣

大周中兴 第一一八章 《板》《荡》识忠臣

作者:姬为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03:51

第一一八章 《板》《荡》识忠臣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讽诵诗结束之后,将由太祝给周王献诔文。

所谓诔文,便是后世俗称的祭文,但是诔文往往都是位高者对位低者而诔,尊者对卑者而诔。

但是作为在人间地位至高无上的天子来说,只能借天之名来给他作诔文了。而代替上天读诔文的人,只能是太祝一人。

而至于诔文的作者,历来都是由三公九卿中最有威望和文才者担任,以显示敬重。

太祝于是乎开始念诔文: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

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昊天不吊,呜呼,厉王!哀哉,厉王!”

读罢,此诔文作者出列,朝皇天三拜九扣,再朝地三拜九叩,最后朝周厉王的灵柩三拜九叩。

众人定睛一看,认得这是太宰卫伯和。

此诔文名《抑》,就是出自卫伯和的手笔,用皇天的口吻,对周厉王的一生做了批评和总结,这是西周诔文的惯例,毕竟周王是上天之子,大部分诔文都是弱化周王功业、批评所非。

兮吉甫在细细品味:“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投桃报李,卫伯和除了用兵爱民之外,辞藻也是朴实而不失经典。”

随即又转身看着方兴,眼里闪烁着光芒:“三篇诔文,头篇就是如此曼妙铿锵,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啊!”

其后大祝开始念诵第二篇诔文: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昊天不吊,呜呼,厉王!哀哉,厉王!”

此文作者同样出列,对皇天、后土、周王灵柩三叩九拜。此人正是太保召公虎,诔文名曰《荡》。

兮吉甫感慨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太保大人真敢直言!”

方兴挠了挠头,对这种极为浓缩的文字有些费解,道:“这些语言实在不好懂,是说周厉王没有善终么?”

兮吉甫道:“这是诔文,当然会撰写得十分拗口精炼,几十个字可以集中在四、五字之中。所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大意是凡事没有不能善始的,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方兴道:“我懂了,太保大人这是在借上天之口批评周厉王前半生开了个好头,后半生却功亏一篑。”

兮吉甫道:“不仅如此,后面还托文王之口问殷商的国君,为何要穷兵黩武、疏远贤臣,最后灭亡。‘殷鉴不远’,国家再这样下去,就会和殷商一样了。”

方兴道:“太保大人此言颇重。”

兮吉甫:“这话可不是对周厉王说的,逝者已去,这更是对未来执政者的警示和教导。”

方兴刻意看了一眼太子静,只见他低着头,并没有太多表情。

太祝开始读诵最后一篇诔文: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天之方难,无然宪宪。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昊天不吊,呜呼,厉王!哀哉,厉王!”

作者缓缓出列,对皇天、后土、周王灵柩三叩九拜。乃年迈的太师周公御说,诔文名曰《荡》,原为凡伯上谏周厉王所做,今日周公御说重作此文。这几天他明显老了很多,步履蹒跚,后来竟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

太祝赶紧搀起来,扶到一旁休息。

至此,祖奠宣告结束。世奠击鼓、琴瑟。此后,太卜开始“筮宅卜日”,也就是占卜下葬的日期,并安排挖掘墓圹。

仪式结束,众人回家。

一路上,方兴内心沉重,他一直还沉浸在周王被谥号为“厉”的痛苦之中。身边穿梭的国人们则是兴高采烈,仿佛他们不是参加一场新王的祭奠仪式,而是参加了一场行刑一般。当然,对方兴而言,这感觉和周厉王躺在灵柩中被行刑是一模一样的。

兮吉甫当然知道方兴在想什么,但是他还没打算现在安慰方兴,他还在回味刚才诔文中的佳句。兮吉甫本就天资聪颖,对于这类诗歌诔文更是能过耳不忘、牢记在心。

两人正打算朝城门走去,但是今天因为爆发了小骚动,所以城门警戒森严。方兴认得正在盘查路人的军官正是刚才被任命为旅帅的南仲。心里不禁感慨道:“这人精神奕奕,可比远远胜过原先王师的军官们许多。”

既然出门遇到了阻碍,那二人索性找到一家客店,点上几道饭菜,坐下来慢慢闲聊。

兮吉甫显然依旧很兴奋,诗歌就像他的精神食粮,越想越来劲:“方叔,我在心里把刚才周、召二公的《板》、《荡》又默背数次,真是余韵绕梁一般。每一句、每一字,都透出忠君体国的风范,这二公真乃贤臣也。”

看方兴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兮吉甫不为所动,继续说:“我兮甲往日在民间采诗,美之曰风;今日在庙堂上闻谏诗诔文,此当名为雅,且为大雅。

“有朝一日,我要采全国之风,集历代之雅,这才大蔚平生之志,亦可流芳百世之功劳。不能让这些诗篇失传,这些诗篇要再谱而成曲,那真为人间享受。”

方兴看着兮吉甫手舞足蹈的样子,真像得了魔怔。

…………

注:后来唐太宗有诗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其中“板荡”便是指大雅之中《板》、《荡》两篇,以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代指国家动荡不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