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荣亲王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朝会御史弹劾(求订阅)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朝会御史弹劾(求订阅)

城外宅子。

交代完所有人任务之后,大家心里虽然因为之前被敲打而感到失落,但也因为后面的吩咐变得知耻而后勇。

尽管他们早就知道,三爷这样花费大量的钱财陪养他们,并不简单。

但是现在大家却都明白了,三爷这是要将他们当成左膀右臂一般,等将来三爷力有不逮的时候,是需要他们顶上去的。

回想起一个个当时眼中表情,贾环嘴角忍不住勾起,事实证明,他的培训效果是显著的。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会在越来越重要的事情上给他强有力的帮助,不再需要他每一件事都去亲力亲为。

坐在马车上,他闭着双眼,用手指轻轻敲击着马车上的凳子,非常有节奏。

怀孝他们安排好了,接下来便是要让赵国基安心了。

他虽然不能再像之前一样相信赵国基,但是并不是说一点都不能相信。

如今既然要让怀孝他们管理着酒厂肥皂厂等重要的位置,那么赵国基,必须是要安抚下来的。

想到此处,贾环虽然有些担忧赵国基心里会有不平衡,但是既然当时赵国基选择接受了身契,那就要承担相应的结局。

“世间万物,皆有缘法,种什么样的因,便会结什么样的果。”

轻轻叹息一声,但他心里却并不后悔用身契去试探赵国基。

同样的,赵国基接受了身契这个结果,他心里也是有所预案的。

而且,换另一种思维,这样何尝不好呢?赵国基身为他的舅舅,也不能像使唤怀孝他们一样,亲戚就该有亲戚的相处之道。

仅此而已。

回到登仙阁,晴雯彩霞等人赶紧泡茶来,又轻轻地帮他捏着肩膀,疏松一下筋骨,这倒是让他十分享受。

时间飞快流逝,宁国府贾珍等人刚刚去世,家里又还有尤氏和秦可卿两个寡妇,所以并没有大肆操办,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如同平日一样,便算过了元宵佳节。

至于荣国府,因为贾政下了狠手,所以大脸宝伤情严重,直接伤了筋骨,等太医赶到时,大脸宝都差点魂归天外了。

好在来的是太医院的首席陆太医,又对于这种外伤十分拿手,检查一番伤势,又给用了药,等他离开荣国府时,大脸宝已经悠悠醒来了。

因为大脸宝伤势,贾母无心热闹,所以荣国府这次的元宵节,倒是省了凤姐不少事儿,也乐得清闲。

仅仅是大家坐在一起吃了顿饭,又陪贾母聊了聊天,好在梨香院客居的薛姨妈也是个善言辞的,说了好几个笑话,逗得贾母开怀大笑。

正月十六,一大早。

贾环带着贾兰,到宁国府的小书房跟着陈宫学习,另外又请陈宫帮忙,雇佣一个先生,以后专门给贾兰和后面来的秦钟四书五经。

而贾兰,虽然跟着陈宫学习,但是每一次都是将他和贾环所教的内容分开,这倒是费了陈宫不少时间。

如今,既然贾环有了这个需求,陈宫又算是比较出名的举人,身边落第的朋友倒也很多,这样既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出来看书复习,也能够提供一个自食其力的机会给陈宫的穷苦朋友。

陈宫答应下来后,贾环便放心了,不然他还得去找人帮忙。

而今天,也是新年大朝会举行的时间。

一番礼节程序全部走完之后,戴权便站到孝康皇帝身边大声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怎么可能没事?积压了十几天的公事,这话就当走过流程罢了。

各大臣将自己管辖下的事情报奏完毕之后,已经是中午了。

孝康皇帝虽然有些精神不济,但是却始终坐在龙椅上,继续耐心听着。

终于,又过了一个时辰,落到御史们开始进谏了。

只见一个御史大步走出,将近日来所看到的不法之事一一陈列,孝康皇帝顿时勃然大怒,三两下便让人去查。

随后又一个御史走了出来,大声说道:“启奏皇上,臣有本奏。”

孝康皇帝见这人走出,心里有些不悦,但又因为本朝太祖所言,不可阻塞言路,蒙蔽圣听,所以孝康皇帝只能黑着脸说道:“准奏。”

得了孝康皇帝的允许,这御史朗声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皇上让宁国府的承爵之人贾环,未降爵承袭,本朝虽有太上皇特许,开了一个先例。

然臣以为,此举不妥。”

孝康皇帝之所以一开始就黑着脸,乃是因为这人之前就上奏过此事,他已经留中不发,没想到这人这般不识时务。

“有何不妥?”

“臣以为,贾环出身荣国一脉,却因宁国一脉并无直系之人,因此承爵。

皇上隆恩,心念先两代宁国公为大楚立下汗马功劳,本属应当。

然,臣以为,祖宗功德余荫,也落不到贾环身上,此子能够降爵承袭,已经得蒙天幸,又怎能不降爵承袭?

此乃其一。

其二,臣曾听闻,此子有不凡的诗才天赋,然此子恃才傲物,不懂尊卑,却做出了一首大不敬的诗。

该诗云: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气势倒算得上磅礴大气,然皇图霸业谈笑中这样的狂悖之言也敢说,实乃是对天家不敬,理应治其大不敬之罪,以儆效尤。”

这御史说完,孝康皇帝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要说贾环的事,这御史还能够有他熟悉?

于是孝康皇帝沉默不语,给了下方笑着的李阁老一个眼神。

李阁老会意,随后站出来笑着说道:“本朝从未有过因言获罪之举,更别说因一首诗而获罪的。

再者,老夫记得,与这首诗一起出现的,还有一首曲子,名为《沧海一声笑》,此曲豪放,且这首诗,还有后面两句呢。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尤其是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特别而异样的人生态度,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感悟,是在是让老夫汗颜。”

“李阁老说得不错,唐朝时,诗仙李白曾写道: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尘世酒中仙。

如此诗句不仅没让李太白获罪,反而让他名留青史。

北宋时期,“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永,好不容易才通过了考试。

但在宋仁宗看来,他不适合做官,还是填词的好,就给划掉了。

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柳永于是反唇相讥,说自己是“奉旨填词”。

宋仁宗大怒,便下旨贬黜不取。

然诸君再看如今史书记载,何人不说宋仁宗太过小气?

皇兄登基以来,勤政爱民,比之古之明君亦不遑多让,若是因为一首诗便治罪,岂不是说皇兄的气度狭小?”

众人看去,恰是如今被封为忠顺王的凃安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