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九章 刘母娇骄招蜂蝶

汉起 第九章 刘母娇骄招蜂蝶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九章 刘母娇骄招蜂蝶

刘元起回到家中,心中尤其惊疑不定,吃过饭,草草洗漱一番,也不管妻子在一旁先是抛媚眼,又是温柔地暗示,最后演变成羞恼。只是蒙头倒在床上,欲做个心止如水,可惜却辗转难眠。

寂静的夜,既然反侧睡不着,最适合深深的思考:刘德全小时候,时有狂语。原以为只是好说大话,只是说说而已。可不想今日他竟然卧于冰上,竟然破冰得鲤鱼。按照刘子玉和邻里的态度,相必用不了几天,刘德全孝母之名,必然传遍本乡,甚至本县。

大汉最重孝道,州郡每年必举孝廉,刘德全即使当不上孝廉,有卧冰求鲤之事为基础,他日必将不同一般。反过来看自己儿子,平日也觉得聪明伶俐,今日一比较,不论学识,胆量,气度,差的都不是一点。越想越是唉声叹气,这别家的孩子,为何怎么看怎么好,恨不得是自己儿子才好。

第二日上午,刘元起便带着儿子、老仆,推了一车粮食。走到刘德全家门口,见刘母耿氏,坐在前院堂屋门口,编着苇席:“嫂子,早,德全在家么?”

“真不巧,德全他一早捕鱼去了,五叔找德全何事,回头让他找你去?”

“不用了,不用了。这不快到年节了,昨日见你家没什么粮食,这便装了一车过来应急。”

刘母忙起身,敛衣谢过:“昨日之恩还不曾谢过,今日却又来送粮食,未亡人谢过叔叔。”

刘元起踏前一步,想扶住耿氏,不意耿氏后退一步,扶了个空,只好受了这一礼,改成虚扶,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耿氏,自盯得人家寡妇脸红心热。

半响,自觉失礼,这才转过头看着堂屋中边上的牌位,做贼心虚地咳嗽两声,叹气道:“我年幼时候,颇顽劣,学业不佳,诸经学不通,若不是三哥多加指点,算个账都算不清楚,更别说做生意了。三哥不幸早亡,我这做叔父的,怎能不多加照顾?”

耿氏自然回礼:“真真是劳烦叔叔了。”她不是木头人,不是xing冷淡,不是看不出刘元起眼中的炙热。刘德全父亲死时,耿氏不到三十岁,又是富家女儿,论容貌,保养得极好,那皮肤水嫩水嫩的,且多了妇人的成熟,数遍了楼桑村的大姑娘、小媳妇,没有比得上。

论学问气质,从小家学渊源,八岁开始学经学、守礼仪、学音律,养成的风韵、气质,不说周边几个乡,便是在县城里也算拔尖的。十里八乡的士绅,哪个见了心中没有念想?备上厚礼上门提亲、做媒的,不计其数。

在两汉,女子地位是比较高的,改嫁十分正常,汉武帝的母亲入宫之前甚至已育有一子一女,刘备、曹操都有娶已婚女子的例子,甚至刘备还娶了刘瑁的未亡人为皇后。耿氏的父兄,为耿氏后半生着想,从上门提亲的士绅中,仔细挑选了三、四个丧偶、家产殷实的,给耿氏挑选。这过去,不是做侧室、小妾,而是做主母的。

那知道耿氏看也不看,宁可守着幼子,过苦日子。耿氏父兄初时还好言相劝,说即便改嫁了,还可不时周济刘德全,好过大好年华清冷寂寞。好话说尽,毕竟有刘德全这个儿子,耿氏还算是刘家的人,耿氏父兄也不能强迫其低头。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女,耿氏父、女性格,一脉相传,都是倔得出奇。耿父便威胁耿氏,若不改嫁,便不要进耿家的门。

耿氏也是硬气,终究不低头。

耿氏的父亲,这数年来,便没有再资助女儿一颗粮食、一尺布,没有进女婿家一步,宁可看着女儿和外孙贫苦到贩履织席、典当借债渡日。

红颜易白头,长期的艰苦劳动、营养不足,磨砺地耿氏性格越发坚韧和隐忍,容貌却大受影响,才三十出头,两鬓便有了几丝白发,眼角略微起了鱼尾纹,皮肤也从白皙变黑了不少,一双娇嫩的手,更是变得粗糙,满是芦苇的割伤后留下的伤疤。这两年,上门提亲的人渐渐少了。

即使容颜易老,耿氏仍是县乡公认的美人,生活的艰辛愈发激发了一个女人成熟的魅力,这或许是美丽花朵最后的绽放。

刘元起,这些年,一直有些仰慕耿氏,对耿氏的硬气,颇为佩服,对耿氏的苦看在眼里,疼在心理。不时找些理由,加以资助。家里的红旗,也没少因此埋怨。幸好刘德全渐渐长大,刘元起便时不时让刘德全给帮个工、耕耕田、放放牛羊,付些钱粮补贴家用。

乡里村中,并不清楚这份感情,而是交口称赞刘元起仁义、孝悌。

这日风和日丽,极目远眺,可见楼桑村南面,一条未解封的冰渠,从西北而来,向东南而去,连绵数里,注入东面巨大冰泽之中,一望无际,除了冰与水,只有青色的天空,白色的大地,不由让人感慨江山之壮丽、个人之渺小。

东南面巨大冰泽,大有来历,名督亢陂,乃是整个涿郡第一要紧之处,也是幽州南部第一要紧之处。

昔日战国末年,秦王嬴政欲横扫六国,六国连连败退,燕太子丹惧,请荆轲以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贡献于秦王,秦王大悦,亲自召见荆轲,荆轲“图穷匕见”,刺杀秦王。这图便是督亢之图,地便是督亢之地。

汉末年烽烟四起,北方童谣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唯有此中可避世”。刘珖曾给刘德全讲过,这避世之地,有两种说法。

其一认为,战国和西汉时期赵国、燕国以易水为界,“燕南垂、赵北际”正是燕地的督亢之地,与赵地的易水流域。

“砺”乃粗磨刀石,两边高、中间低,因中央低、有水所以“中央不合”,督亢泽直径50里,正与“中央不合大如砺”相符。

督亢之地北、东有桃水,西、南有巨马水、易水,包括整个涿郡大部。

战国时期,燕国围绕督亢泽修建湖堤,挖督亢沟连接巨马水支流涞水与督亢泽,蓄水而成湖,东西近百里,南北超三十里,方圆(面积)数百里。

督亢陂又与数条河流、水渠沟通,灌溉超过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要知道灌溉田一般可以达到旱地收成的2倍甚至更多,不仅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还使督亢之地旱涝保收,一跃成为燕国和幽州最大的粮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