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一百七十四章 袁曹针锋

汉起 第一百七十四章 袁曹针锋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一百七十四章 袁曹针锋

当袁术带着十几条船,三万石稻谷到荥阳达敖仓时,整个河南尹的官吏、百姓,有上万人前来看热闹并为之沸腾。

往常夏收、秋收之后一、二个月,到敖仓送粮食的船只、马车络绎不绝,去年、今年遭受严重旱灾,敖仓等国有仓库的粮食,运出的多,运入的少。粮食价格也随之节节攀升。

司徒袁隗、大司农曹嵩、尚书令曹嵩、尚书卢植等官员,皆到敖仓。

见船上一袋袋粮食,装上马车,曹嵩脸上显示出如周边喜庆完全不同的肉疼来:“袁家的粮食来了,雒阳的粮价就得跌,我曹家得少赚多少钱啊!”

占据大司农位置的曹家,同时也是大汉最大的粮食商人之一。每年发往雒阳的粮食达数十上百万石,足够供应数万人。曹家与许多粮食商人联合起来,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河南尹、颍川、陈留、河内等郡的供应,将雒阳的粮食抬高,一年牟取暴利数百到千万钱不等。

曹节还算镇定,偶尔冷冷地看一着不远处与袁术寒暄的袁隗,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下船、装车的粮食上。一直等到粮食全部卸载,小声说:“不对啊,号称五万石,或许只有三万左右。”

曹家有三四十个账房、伙计,分散在人群里,分散开来,数着每一个船上下来的袋子数。

曹嵩汇了总:“一点没错,大约只有三万石。”又吩咐账房,“粮价降10钱。这三万石主要是做官员俸禄的,没多少会流通到市面上,不必担心。”

曹节自不会反对曹嵩的决定,却仍有抹不去的忧虑:“派人紧紧盯着敖仓和孟津、小平津等几个港口码头。袁家怕不会那么简单。”

曹嵩:“声东击西?示敌以弱?”

曹节点点头,急忙上安车回宫中,宋皇后做事比较冲动,他不敢离宫太久。

躲开人群,袁隗刚才兴高采烈的脸色立即沉下来,比翻书还快:“怎么比预计晚三天到?信上写得不是十万石么?”

袁术:“本来一路顺利,到了陈国,一些大船搁浅,我只好带着小船先回来。”

袁隗:“怎么会搁浅?这条路你以前不是走过?”

袁术以前北上走得是旁边的官道,几次南下走的是浪荡渠水路,可那是春、夏、秋季,河道比现在深:“刘德然和九江郡几个倒是劝我走涡水,过龙亢,到谯县改陆路北上睢阳,改走睢水。。。”

袁隗一挥手打断对方:“不用说了,在谯县换车马?这帮小子不知道厉害!曹家能让你在谯县顺利换到车马?不会拖你十天半个月?不会找些流氓无赖趁火打劫?”

袁术小意奉承:“叔父考虑就是周密!他们说涡水深,我给拒绝了,当时就是想着在汝南、陈国离家近,而已没想那么多。”

袁隗:“浪荡渠就在汝阳附近,就算船只搁浅了,也方便招募人手。玄德,你立即带人走一趟,一定要把搁浅和后续运输的问题解决好。”

“好,这这就走。”

袁术:“我也去吧。”

袁隗:“不,你跟我一起,不入敖仓,大张旗鼓把粮食运到雒阳去!我倒要看看谁还敢让我下台!”

“湿了,湿了!”

“快,把船拉到边上去!”

“把粮食放到小船上。”

浪荡渠中,袁胤着急地大叫着指挥,几乎把声音吼得嘶哑。

袁术带着纪灵将小船带走、先行北上之前,指示作为从弟的袁胤,与刘德然、刘普等一起,负责剩下十几艘大船的运输工作。从扬州出发时,在刘普、鲁玄、刘德然组织下,雇佣了不少九江人。自从到了汝南境内,袁胤带来了上千袁氏佃户,将纤夫全部换成佃户。袁胤更是自居船上,以北方人不善水为由,把刘德然、刘普赶到岸上去,一前一后带领袁家佃户拉船。

带着一群并无拉船、行船经验的佃户们,刘德然对水运本就不太了解,毫无意外地花费更多时间,佃户们则花费更大力气,船队走得更慢了。

袁胤高高兴兴地享受着发号施令的舒爽。

可惜好景不长,正好是他坐那条船搁浅漏水,数百人手忙脚乱两个时辰,总算把船上的粮食转移到高处或岸边。

刚才抢救粮食时不小心落水,袁胤好容易换了衣物,正冷得发抖、牙齿打架、脚蹬地。郁闷地站在岸上,听任一旁的刘德然、刘普指挥:“混蛋,你们如何拉纤的,竟然把船底触坏了,工钱别想了,没要你们赔船都算好的!”

刘德然如何听不出袁胤的指桑骂槐:“来人,把搁浅的这艘大船拉到岸边。”

袁胤:“不要停,其他的船继续走。”

毫无疑问这是笨办法,刘普咳嗽一声:“这样不行!大船搁浅之后,船底部为淤泥吸住,失去了浮力,拉得难度大了许多。若只是拉动数十米,虽然多费力气,终究可以完成。若几十数百里都如此下去,得半个月才能到陈留。而且水下总是有石头的,一直这么拉,必然损伤船体,恐怕再次出现漏水事故,得不偿失。”

袁胤:“那怎么办?”

刘普:“既然小船能走,把粮食放到小船上,大船少了重量,稍稍拉动,不就能浮起来了?”

袁胤目瞪口呆:“就这么简单?”

刘普:“就这么简单。到了扶乐或者浚义,再换大船。”

刘德然:“可是小船不够,或许可以到陈县去找人帮忙。”

袁胤冻得鼻涕横流,不时打着喷嚏,依然坚定地说:“公路曾留下话:不准找陈王刘宠。”

“那找谁?水位这么浅,最好得五十只小船,谁能帮忙雇到这么多?”

袁胤:“待我去扶乐找人帮忙。”

袁氏,也称爰氏,春秋时居于阳夏,世袭陈国上卿。之后随着人口增加和战乱,四处迁移,到东汉初年,袁良有功劳于朝,担任过将作大匠、丞相令、广陵太守等官职,因病归家。袁良长子袁昌,迁移到稍远的汝南汝阳,成为汝南袁氏的中心,也是袁术、袁胤等人的先祖。

袁良次子袁璋从阳夏迁移到扶乐,是扶乐袁氏的先祖,之后扶乐代替阳夏,成为陈郡袁氏的中心。扶乐袁氏目前最有名望的人,是光禄勋袁滂,老家中只有其子袁涣。

袁胤见袁涣不满弱冠,就存了轻视:“我是汝南袁氏的,你们家大人呢?”

袁涣:“原来是本家,有什么事,跟我说一样。”

袁胤说明来意,见袁涣年轻,也没报多少希望。

袁涣对管家、护院、账房等招呼几声,接着坐下来招呼客人聊天吃饭休息。

袁胤急的不行,不断催促,袁涣却仿佛没听见,依然优哉游哉、食不厌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