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335章 大雪纷纷各思量

汉起 第335章 大雪纷纷各思量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335章 大雪纷纷各思量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光和六年,冬

一场鹅毛大雪后,整个司隶变成白蒙蒙的一片。

袁绍等人置酒于高楼上:“好雪!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丰收两字显然意有所指。

何隅、许攸、吴巨、张邈、王匡等人弹冠相庆,众都称是。

只有刘表面赞同,然而心不安。

在千里之外,巨鹿郡

也有一个高大的人影在感慨,此人慈眉善目,说出来的话仿佛有磁性:“好雪,好大的雪!

让这场雪为我们扫清人间一切污秽!换大地以宁静,祥和,安宁,富足!”

马元义高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大贤良师,泽被苍生!”

张馨曦亦跟着教众高呼,只是心里总有一丝丝抑郁,以及怀疑:摧毁大汉真的能够建立无上、无忧、富足、和谐之道国么?像乐浪那样,把吃不起饭穿不起衣的百姓迁移想待开发的大荒之中,或许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吧。

到这里,她就不由得回忆数月的侍女生涯,回想起那个毛手毛脚,高大略胖,极其强壮的男人来,那么凶猛一个人,却长了一个圆圆的娃娃脸,不由得泛起微笑。

张角正在环视众弟子,馨曦笑显然格格不入:“你笑什么?”

张馨曦呆了呆:“我,我是想黄天道国之多么无上、无忧、富足、和谐,就十分快乐起来。”

马元义:“放心吧师妹,师尊一定会带我们做到!”

更远处,幽州

刘备之母耿氏:“走,媳妇,准备好粮食、石炭,去给军属、百姓、流民送温暖。”

王荣抱着个手炉,披着件貂皮大衣,依然冷得发抖:“母亲,这么冷的天,还是别去吧。待雪停了再去。”

耿氏紧了紧衣服:“我楼桑刘家,每年冬天救济灾民,近十年来从不间断,怎能因为雪太大而中断!尤其是前些日子玄德又屡次来信提醒,肯定有大事即将发生。”

王荣:“是呢,玄德让妇孺老弱,全都在年底搬到静海亭堡坞之内。尽量多准备粮食,兵器铠甲。”

一天看望了数十个户,耿氏有些累,坐在一家佃户屋内与人闲聊,就听闻马声嘶鸣,人声呼号。

“嫂夫人!”

张虎掀开门,弹了弹满身的雪,接过佃户递给的热汤喝了一口,活动活动冻得有些坚硬的脸、手,“今天送完这一批,你们可就要启程了,翼德率领的几百人已来了。耿老太公自己不愿意走,妇孺老幼倒是与我家一起,早准备好了。有子弟在玄德属下当职的,只要愿意,都可一起走。”

这么冷的腊月天,佃户、平民们大多表示不愿意走。

耿氏有些担忧:“我们走了,那你们呢?真会发生大乱了?能不能不走?”按计划,刘备家也只留下王伯带着数十个汉子看护涿县老家。

张虎:“现在广阳郡那边乱的很,太平道的道观就在城里,活动猖獗。虽然我们屡次通知,刘府君、郭刺史依然不当回事,反而亲自去道观赈灾。”

涿郡太守刘卫,因功从涿郡太守调动为广阳郡太守,广阳郡是幽州州治所在,有巨大的粮仓、武库,规模不小的铁器、皮革作坊,以供应幽州边疆各郡。

张虎:“楼桑里、大树亭没有特别坚固的堡坞,刘家祖宅墙不够高、不够厚,地方也太小,对付普通盗匪倒是不错,数百太平道怕是应付不了。”

耿氏:“既然这样严重,那你们怎么办?不如跟我们一起去静海。”

张虎:“我在县乡有职事,况且这边还有酒馆、桃园、屠宰场,家业颇大,需要人领头看护,可不能一走了之。

嫂夫人放心,大树亭、楼桑里距离涿县只十几里路,快马片刻就到,大不了到城里躲避。”

呼伦贝尔草原

呼伦湖边的树林中,立着上千个帐篷,和连掀开最大的帐篷,看漫天的飞雪,冰冻的湖泊:“这地方夏天不错,水草丰茂,冬天太冷了!不烤火就活不下去!”

和连穿着厚厚的毛皮衣服,几乎成了一个球,他在等待雪停,之后打破冰面,下网打鱼,草原上食物并不丰富,而呼伦湖很大,任何可以争取的,他们都不会放弃。

和连转头望着南方,那里有滴着蜜汁的土地,温暖的气候,丰富的物产,还有原本唾手可得的大汗之位。和连一把将手中陶碗捏碎:“我一定要打回去!”

漠南草原,弹汗山附近

蒲头接受了祖父的王廷和部分部众:“狡猾的汉人,名义上封我为汗王,实际上同时给其他人汗王印绶,是为了离间分化草原啊!”

可惜,三年前他并不知道面前是一杯毒酒,如今只好继续饮鸩止渴,继续与汉庭的良好关系,以获得更多的食物、铁器、石炭。现在他的眼睛盯着并州的河套、雁门地区。

来自中原的太平道大贤良师张角之弟,张宝,抛出了诱人的鱼饵。蒲头很愿意配合中原的太平道叛乱。

雒阳

太平道在平乐观附近有着太平观,开粥铺救济平民,名为“腊八粥”,灾民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颇得民心。

达官贵人则有专门的捐款通道,络绎不绝,安车香车塞满道路,香火旺盛,比平乐观还要盛几分。

太尉杨赐亦来平乐观看望灾民,恰逢刘备在此施粥:“这太平道施舍不计成本,又组织严密,怕是别有所图。”

刘备:“民之心如水,谁的姿态摆的更低,水就入水之囊中。”

两人忙了好一阵,刘德然端来一碗热粥:“杨公累了半天,喝碗热粥暖暖身子吧。”

“好。”几口下去,杨赐浑身开始变暖,却也发现了问题,“这粥,是新米?”

刘备:“我从徐州过来,顺便买了一批新米来雒阳贩卖。”

杨赐:“他家都用陈米,加些米糠、麦麸赈灾,静海候竟然用新米,真是宅心仁厚。”

“小侄哪有杨公称赞这么好,不过恰逢其会,生出恻隐之心而已。”本来想做囤积居奇的奸商,没想到阴错阳差,竟然得到杨赐的称赞,刘备不由有些脸红。

刘备其实压根没想过用新米还是陈米的问题。千里迢迢从徐州扬州买米,就是为了在今冬、明年春夏狠狠赚一笔,自然不可能买颗粒大、重量轻、口感差的陈米,天上人间规模不小,仓库中的陈米也早已吃光了,所以赈灾这就用了新米。

这时候一队役夫走过。

杨赐的孙子杨修问道:“他们是做什么的?天气这么冷,还穿单衣?”

杨赐明显的苍老了,牙齿没剩下几颗,依然醉心国事,脸上露出慈悲的表情:“百姓苦啊!小友可愿意上书言太平道之事?”

刘备:“固所愿,不敢请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