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诸葛亮刘备的千古佳话—刘备历史形象二

汉起 诸葛亮刘备的千古佳话—刘备历史形象二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诸葛亮刘备的千古佳话—刘备历史形象二

前面所谈刘备白手起家、以人为本、刚烈勇猛、义气为先的性格和形象,主要是在与关羽、张飞、赵云等一起打拼时体现的。谈刘备,就不能不说诸葛亮,刘备将诸葛亮从白身步步提拔为丞相,后为托孤重臣,诸葛亮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两人君臣相得,可谓千古佳话。

从成就讲,论军事,诸葛亮开疆拓土甚至比不上法正;论治国,也未能扭转蜀汉人口、经济实力上的战略劣势;论文采,也不及同时代的曹操、陈琳等人。然而诸葛亮的名气、形象,比法正、王猛、郗超、房玄龄等都要高大的多,以至于后世读书人(如左宗棠自称今亮),往往把诸葛亮的一生当做毕生的追求——若得明主赏识,就要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兼济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若不能则应向陶渊明一般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形象高大的根本原因就在刘备、诸葛亮这一对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君臣、搭档上。

一、君臣相谐的千古佳话

刘备待臣下亲切而宽容,与不少人建立了和谐的君臣关系,除了与关张赵云恩如兄弟外,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与诸葛亮的千古佳话。

1.相知相遇——三顾茅庐还是心有所属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经徐庶推荐(《襄阳记》记载司马徽推荐),顾而刘备知卧龙诸葛亮之名,于是“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诸葛亮见刘备心诚,这才为其分析天下形势。罗贯中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基础上,演绎出闻名天下的隆中对,可见他是认可三国志的说法。

然而,《魏略》却记载诸葛亮主动面见刘备,刘备初时因诸葛亮年轻,不以为意,而后诸葛亮献计充实人口,刘备这才以上礼待诸葛亮。

不论三顾茅庐或主动投靠哪种说法为真,世人对诸葛亮投靠刘备的动机,都有诸多不解。易中天等人认为诸葛亮有自比管仲乐毅的志向,希望独揽大权,而曹操不可能提供这个机会,于是诸葛亮便选了刘备这个老板,既宽容,又言听计从。

其实这些看法,忽视了诸葛亮、诸葛瑾生长于徐州琅琊郡,曹操两次屠徐州,在徐州士民心中埋下了深深的怨恨,内心对对屠杀徐州的曹操及其不认同。《三国志张顾诸葛步传》记载了一次孙权与诸葛瑾的谈话,孙权“怪校尉殷模,罪至不测”,诸葛瑾劝道“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弃坟墓,携老弱,披草莱,归圣化”,孙权“闻之怆然”,特地赦免了殷模。这里“本州”,就是徐州,“本州倾覆,生类殄尽”8字道出了曹操屠徐州的惨状,也道出了诸葛瑾投靠孙权而不投靠曹操的重要原因。身为弟弟的诸葛亮,当时年龄更小,很可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同时对救徐州的刘备,埋下了良好的印象。

诸葛亮、孙乾、麋竺,诸葛瑾、二张、鲁肃、徐盛、吕岱、步鸷等大量徐州籍或在徐州居住过人士的投效,为蜀、吴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也让曹操失去了统一中国的人心基础。

2相随相持——言听计从还是有所侧重

相比与演义中的有事就问军师相比,现实中刘备更多时候将诸葛亮作为内政外交的文官使用。长坂坡失败后,刘备逃到江夏,鲁肃来见刘备,商议联盟作战。诸葛亮便与鲁肃,前往东吴,以言辞打动孙权,并争取合作中的利益。

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后,刘备收荆州江南以南地区“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刘备入蜀,先后以庞统、法正为谋主,将诸葛亮留在荆州。刘备攻下cD“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汉中之战,刘备也是以法正为谋主,将诸葛亮留在后方“镇守cD,足食足兵”

可见刘备、诸葛亮虽然君臣相谐,但刘备对诸葛亮的使用还是有所侧重的,并不将诸葛亮当做军事参谋,而是当做文臣之首。陈寿称诸葛亮为“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曾经“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可见刘备有所侧重的做法是有其道理的。

3相托相付——从托孤重臣到死而不已

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托孤,说如果刘禅可以辅佐,就辅佐,如果不能,你“君可自取”。诸葛亮哭着表忠诚“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当即让刘禅像尊重父亲一样尊重诸葛亮。

之后诸葛为了蜀国的存续,殚精竭虑治理蜀地,南征南中,北伐雍州、凉州,最终病死在五丈原,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履行对刘备的诺言,谱写了一曲忠诚的赞歌。刘禅也投桃报李,将女儿嫁给诸葛亮二子诸葛瞻。

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结束,公元263年,魏征西将军邓艾偷渡阴平,经平武县南坝镇入蜀,诸葛瞻与子诸葛尚等带兵与邓艾战于绵竹,缺乏战争经验的诸葛瞻、诸葛尚当场战死,成为压垮刘禅的最后一根稻草,刘禅开城投降,蜀国灭亡。

至此,历史方才短暂停下脚步,刘备提拔诸葛亮于白身,诸葛亮自己鞠躬尽瘁,却死而不已,子孙皆为蜀汉而亡,可以说献完青春献子孙。君臣相得如此,历史上可谓罕有。

二、刘备的人物性格是不断发展的

这里简单补充下刘备性格的变化。

人的性格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环境的变化,地位的变化,有所发展和变化。

一是从刚烈到隐忍,从刚出道愤而鞭打督邮,到中年时感慨髀肉复生,低声下气前往江东联姻,到临死之前请诸葛亮自取之。

二是从过于沽名钓誉,到更加务实。曹操南下时,刘备携民南迁,以至于江陵被曹操的骑兵所占,要了面子失了里子。赤壁之战后,刘备据有荆州一部分,孙权建议刘备一起取益州,刘备装疯卖傻不同意。待周瑜死后,刘备却摘下仁义面纱夺了刘璋的益州。

这个过程中,刘备仍然坚持仁义为本,甚至在临终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仍然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可见,虽然性格发生一定的变化,但其心中燃烧的火焰却依然不灭,坚持仁义的态度始终不变。

当然,汉起中的刘备,性格也会有发展变化,例如开始柔弱,以后见惯了血火会逐渐强硬,之后地位渐高、逐渐会使用权数,当然也不能失去赤子之心。

今天看到一些评论,真的很头疼,也很无语。赤血是兼职,上有老下有小,小孩很小,写书用的都是挤出来的休息时间。

赤血写书不快,几个小时才能写一章,有的时候反复修改,与一小时一、二千字的牛人没法比,其实大部分历史作家的文都比较低产。赤血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融合了很多当代的政治经济和其他政策,争取做到大部分情节合情、合理、有新意,争取做到大部分人物都有出处、有独特的性格,争取做到剧情的主线、辅线符合历史和现实、甚至能指导现实。

赤血会认真把书写下去,赤血也相信看以刘备为主角的书的书友们,多是对三国或刘备有情怀的,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赤血。

你们的支持是赤血不断前进的动力。最后,希望大家给点、推荐,谢谢大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