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653章 诸葛亮步鸷陆逊

汉起 第653章 诸葛亮步鸷陆逊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653章 诸葛亮步鸷陆逊

“刺史,司监察、军事,

需有

纵观全局之格局,

独当一面之威望,

历宦各职之经验,

领兵作战之勇毅。

扬州地带山河,战事频繁,豪族桀骜,百姓轻狡。

业儿年龄太小,功劳不显,智慧不高,暂非统筹兼顾此州之人选。”

大妇王荣的说法,很多来自于张昭、任旐、邴原等重臣,他们反对将不满二十的刘业直接从县丞提拔为刺史,同时也担心建业直面袁术控制的庐江、九江,军事压力过大。

一般而言,十几岁的年龄,智商与成人无异,甚至更加活跃有创造性,情商却远远不及,因为在有限的生命当中,缺乏足够历练,生活经历单一,也缺乏足够的社会关系。

对王荣的看法,刘备是认同的:“拔苗助长,实非善计。”

于是以刘业为丹徒县长。

刘业收到任命同时,也听说了其中曲折,他生性稳重,倒是没有一丝沮丧,对两个伴读诸葛亮、陆逊说:

“父亲让我改名业,而秣陵北面的新郡城名建业。

父亲是以我之名为城命名,亦或是以城名给我改名?”

诸葛亮说:“不管怎样,都是对兄长的爱护与重视。”

陆逊:“传闻君侯本来打算把丹徒改为镇江,升为大县,后因为任命少君为丹徒长而暂缓。”

“镇江?!”

几个少年对视一眼,都难免震惊

步鸷轻轻的敲着桌子,等几个人都看向他,才说:“多半是真的,前任和现任毗陵典农校尉要求在江南原有水军基础上,设几营水师。前些天君侯任命徐盛为镇江水师都尉。”

“都尉啊!”

几个少年注意力显然不在“镇江”二字上,而转为对徐盛的艳羡。

陆逊:“你兄长也不过县长,徐盛年纪轻轻就是都尉,可了不得!”

“我兄长可是地地道道的孝廉!”诸葛亮仰着头,难免露出一丝骄傲。

去年郦炎刚一到任琅琊太守,就推荐虚岁二十一的诸葛瑾为孝廉,现下诸葛玄又做了泰山太守,诸葛亮继母徐萱之同族徐奕,为吕宋都尉、亭侯。

投靠刘备不到十年,诸葛家就以可见的速度爆发成长,后来居上,压了淮浦陈氏、海西糜氏、东海王氏一头,隐隐成为徐州第一世家。

步鸷有些艳羡更有些嫉妒,前些日子他家长辈欲将族妹步练师嫁于刘业,而诸葛玄、徐萱亦欲将诸葛亮的姐姐嫁给刘业。

刘业本人一眼就看上了姝丽绝伦、乖巧柔美的步练师。王荣却倾向于诸葛家的女儿,个高、臀圆,家族男子又都满腹经纶,一定好生、易养、善教。

母子两有些争执。诸葛与步氏也多少有些矛盾,诸葛亮跟步鸷两个更互相看不对眼。

王荣、刘业都争取刘备意见,刘备心里想的是给娶个幽州或青州女子,最中意的是不其侯伏完之女伏寿,不其侯是县侯,伏寿之母是孝桓帝长女阳安长公主刘华。

伏完之前自恃身份,不服刘备,现下随着皇室倾颓,已近软化。

结亲正好化解恩怨,能让刘业的子孙与东汉皇室取得血脉上的联系,为之后一些大事铺平道路。此外可以拉拢青州官将,使后院更加平衡,不论王荣,还是邴原、任旐、刘繇、太史慈自然都是支持。

没想到袁术嫁女求和,打乱了原有计划。

伏完和诸葛玄担心舆论,都不愿意女儿做侧室,两门亲事就搁置。

步鸷胸有城府,悄悄劝族人,说步氏只是普通豪族,将步练师嫁给刘业为侧室,也是好的。要不能抓住这次机会,步氏始终为局限郡县之普通豪族,难以崛起。

娶妻尚德,纳妾取色。

王荣这次倒是蛮高兴的同意了,行了文定之礼。只需袁氏女过门,就给步练师操办。

诸葛亮对步鸷就更为不满,几乎要指着他的鼻子吼“奸猾”“幸臣”

步鸷反唇相讥:“诸葛家莫非不是外戚?”

两人年少气盛,也都没有像原本历史中那样颠沛流离,经历艰苦,故而互不相让,处处针锋相对。倒是陆逊性格柔和些,居中劝和。

对属官们的竞争,刘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却不说破。

作为嫡长子,刘业处处学习模仿父亲,最大的感受,就是父亲做事天马行空却又务求实效,用人重贤又亲朋并举,往往既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刘业有意将将竞争引导到良性轨道上:“我是丹徒县长,兼别部司马,卿等皆亲近之士,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都出出主意,如何治县、练兵,有了成效才能提升,诸位也都有功劳。”

步鸷、诸葛亮、陆逊都是大家子弟,深知在这大争之世,谁也没有自家亲朋故旧更可靠。就比如陶应,虽然才具普通,因为陶谦的原因需要扶持,刘备就会让陶应历任多职,积累智慧、功绩和人脉,待时机成熟再与提拔。

陆逊作为刘业的预备妹夫,年龄虽小,最有大局意识:“估计陶应任建业令只是暂时。少君只要干出成绩,就能接替建业令!

刘业与建业,明眼人都能看出不同,只要编一些传言,相信不少世家豪族、勇士商人会慕名而来。

有人有钱好做事,如扩大开垦、建设道路、扩建城池皆是功劳。短则几年,就可有郡守国相之位”

步鸷:“大善,而后组织民壮剿抚山越,引诱到平原上,一可充实户籍,二可练出一支精兵。三嘛,我等也好追随骥尾,水涨船高,仕途也都容易些。”

刘业点头称是:“两位果然有州郡之才!”

诸葛亮:“可笑,步子山说的是之后的事儿。现在先治好丹徒才是正经。”

步鸷:“我倒是要听听你有何高见。”

诸葛亮早就找兄长诸葛瑾、叔父诸葛玄做了功课:

“君侯最喜欢修渠屯田,可建议毗陵校尉将丹徒到区阿之河挖深,接入太湖,则太湖周边之粮,都可经过丹徒、广陵运往淮安。

开挖河渠,两岸都可灌溉,必粮食充盈,此其一也。

粮船商旅过境,丹徒之商业必然繁荣,商税、卡税必多,府库富裕,此其二。

有前两者,丹徒就可升级为大县,少君升为千石,此其三。

君侯北伐中原,而少君坐镇镇江,督促江东之粮饷、兵丁不绝,君侯必喜,或以少君镇守江东,则世子之名坐实,此其四!”

刘业欢喜过望:“卿等皆国士,是我的狐偃、赵衰、先轸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