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686章 士之优劣,无所遁形

汉起 第686章 士之优劣,无所遁形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686章 士之优劣,无所遁形

与陈矫类似,通过招贤令选拔出来的人才,有卫旌这般赋闲在家的文士,朱桓这般未及弱冠大家豪强子弟,有董袭一样低级将吏,诸葛瑾一般的低级官吏,还有会稽阚泽这般以抄书为生的贫寒士子,平原祢衡这种有人举荐而暂未擢用者……

士人官吏皆称赞这次选拔不拘一格、济济多士,却没有注意到三大革命性变化。

春秋时期,主要奉行诸侯卿大夫制度,即世官制,王侯将相与普通人处于不同阶级,战国则养门客成风,秦国、秦朝有一套严格的军功爵名田升迁制度。

高祖、孝武帝以来,选拔人才通过察举制,三公九卿、二千石、州郡举荐贤良、方正、孝廉、直谏等,中央政府经考试后分等级录用。

相比世官、门客、军功制,两汉之察举制明显有利于提拔人才、加强中央集权,故名臣良将层出不穷。

然而再好的制度也敌不过岁月的侵蚀,抵不过壤运行之规律-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

到东汉末年,世家豪族之门第、父叔母族之官位势力逐步成了最重要评判标准,出现了举茂才不知之书、举孝廉父别居类似笑话。

袁绍、袁术、曹操高门子弟皆二十出头得举孝廉,刘岱、刘繇兄弟接连为茂才,孝和帝制定的年四十方得举荐彻底沦为废纸。只有张昭这种另类,接到孝廉举荐后竟然以年龄尚且青拒绝赴任,而卢植、邴原、管宁等寒士千心万苦才能有所成就。

最终出现了四世三公之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这种极至门阀政治家族。通过婚姻、门生故吏等方式,与其他家族交换政治利益,将门生故吏当做私人,保持自身地位百年不倒,成鳞国政坛公开的秘密。

比门阀政治更极致,是门阀中的野心家

袁绍最为代表性,以党人领袖自居,建立本初俱乐部,培植势力,秘密谋划,招揽亡命,收容不法。

袁术效而仿之

随着位置渐高,权力渐大,**亦不断膨胀,不满足于三公之家,有窥探九鼎之心。

二袁、曹操、刘岱、张邈等以两次清君侧名义,将外戚大将军、皇太后与少帝刘辩送上祭台,将政治%斗争推向军事斗争,引发全国性的混乱。操纵舆论,硬把忠于大汉近四百年、立下赫赫战功的西北诸郡良家子,成十恶不赦的妖魔鬼怪。

这次招贤

就是深痛于门阀政治之桎梏,深恶门阀子弟浑水摸鱼,深思察举制度、门生故吏之弊端,吸取世官、门客、军功诸制之优劣,做出的一项阶段性改革。

此时各地太守、刺史大多清廉正派,刘备自然不能禁各地举荐,却也绝不以举荐限制入场资格!

未得举荐之人,皆可投书自荐,有力气绝技者可现场展示。

考试考察,有邴原、荀攸、任旐、张飞、典韦、张飞等亲近之臣,管宁、关羽、糜竺、张昭等忠正之士把关,几人一组分别给出评分、或写出评语,判断其长短与优劣,给出任职建议,交刘备参考。

故而士之优劣,无所遁形。实以考试考察取士与原有举荐并行,拓宽取士范围,给未来推广开科取士做了一次尝试,此其一。

其二,取士之数量,较孝廉有了极大的增加,最终任职,也多与举荐人所谋不一致。且最低任职只是比县丞尉更低之令吏,最高董袭给了假都尉,实际使得安东将军幕府取得了极大的用人裁量权。

例如祢衡是平原人,孔融作为北海相无法直接举荐,希望刘备使兼领平原相的乐安太守陈纪举之为孝廉,而后任以重职。

管宁评价祢衡博闻强识,文采飞扬,然志大气傲、不知实务,需加磨砺。

刘备就坚决不使之在青州任职,而是以发挥博闻强识优点为理由,拟派遣到海东任职。

吴郡有顾陆张钱朱等族,朱氏因为和朱治关系要好,曾在刘备与孙策之间选择了后者。朱桓好武艺兵法,希望能统兵。荀攸、张飞等人皆认为朱氏之心难测,不可立即授兵权,于是改任文职。

其余林林种种,务必考虑周到,所拨擢者,多寒门之士,勇猛之将,所压抑者,多豪门大家子弟中不甚亲附者,所废弃者多无滥竽充数或品德堪忧之人。

不仅基本上剥夺了州郡自行任命县级正副官员的权力,还偶尔将手伸向郡、县之功曹、主薄…进而通过功曹对郡县人事任用产生影响。

孔融就愤怒地:“安东将军幕府之集权、贪劝,亘古未有!就连本属于郡国守相自行征辟之属官,亦不放过!”

邴原不能回答刘备所力主谋划,只是扛起责任怼回去:“郡县制起源于秦朝,当时各类官僚多由咸阳委任,功劳计算,亦以咸阳为准。汉承秦制,看来是孔府君孤陋寡闻了。”

面对学问不亚于自己的邴原,孔融亦有词穷之时

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邴原最佩服萧何,平日镇守青州,安抚百姓,使军粮兵员不断绝,也正类似于萧何镇守关郑

萧何反秦之前,不过一介县吏。刘邦出关作战,留下萧何镇守,岂闻哪个郡守挑战其决策?

东莱起兵之时,邴原至少是个郡吏,目前也是安东将军、青州刺史之代理人,又岂会不介意孔融的自大?

汉初三杰,樊哙、曹参等人,与刘备麾下之邴原、任旐、荀攸、管宁、张昭等文士,夏侯博、典韦、张飞、关羽等将,都有共同特点:皆起于微末,从布衣至将相,此中经历过千百锤炼,历练各种职务。又岂是孔融这类来高高在上、履历简单的世家子弟所能预料和随意反对。

邴原立即建议,将弥衡拟任之职,从海东一县长,降为一县丞。

不仅如此,还勉励弥衡,人才到一线去,将相从一线来,宰相起于郡县,猛将发于行伍,要求他发挥记忆力优势,学好蛮语、边务,增益其所不能。

祢衡以为有了孔融举荐,至少得个县长,又嫌弃海东偏远,闷闷不乐向孔融抱怨。孔融劝他留在北海,继续做北海相属官,不去海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