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715章 南北裂痕

汉起 第715章 南北裂痕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715章 南北裂痕

安东军同时面对袁绍、袁术,兵力分散,袁术军就在战斗中获得优势,节节推进,安东军在兖州步步后退。

荀攸认为:“淮南与广陵相接,豫州之淮北与徐州相邻,如同交错之犬牙。

若袁术强,则徐州、江东之势薄,若我强,豫州、淮南之势弱,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早晚必有一战,先下手制人,后下手制于人!”力劝刘备首先解决袁术。

鲁肃亦道:“扬州之地沃野万里,襟江带湖,依山旁海,人口众多。

大江天险,分裂南北,此为内界;其次淮河、大别山、鄱阳湖为外界。

今淮南、豫章在袁术,于江东归而言,险峻之地只得广陵、丹阳,不能尽得豫章、淮南、庐江,长江、淮河之险袁术与我共!

天险既不存,而接壤千里,屯兵既多,耗费民力财务无数…

不若一鼓作气,攻淮南、袭庐江!袁术定回军向南,与主公战,则彭城、兖州之危自解!

且秋冬水浅,江淮漕运易搁浅,惟徐州、淮南地近江东,江东之兵、粮,运之无碍。”

刘备抚须而思,鲁肃考虑了战略、兵力、后勤、战争时间长短等诸多因素,可谓非常全面。

正要称赞,却听一声“不可”

众人皆惊,转头视之,竟然是年不满弱冠的刘业,不由更加惊讶。

刘备道:“国家大事,无父子,只有君臣。你要说不出个道理来,可要给子敬陪不是。”

刘业从江东押运粮草北上,听闻与袁术交恶,离开船队乘车经过淮安,接上王荣一同赶回彭城,今日早上才到,脸上满满的风霜之色:“诸君。安东与豫州约为婚姻,人虽无义我不能不仁,否则因小恶而坏大盟,最终得利者袁本初是也!”

众人面面相觑,这时候渐渐回过味来:刘业年不满弱冠,之前绝少在大政方针上发言,这次一席话与鲁肃、荀攸去大相径庭,莫非是刘备授意?

刘备这时正接过王荣手中孙儿逗弄,恍然间才发现嫡长子又长高了许多,面色亦沉稳不少,看来为人父却立即不同,叹气道:“袁公路,我之外亲,业儿之岳,我长孙之外祖。

若是击之不能破,袁绍得利;若大破之,世人皆云我度量狭小,不能容亲朋,徒令亲者恨、仇者快,岂非中了袁绍之计?

进退两难,委实难断,请诸君替我谋断。”

这就显出袁绍的高明,只略施小计便打破刘备、袁术之前着力维护的秦晋之好,使刘备处于两难境地,无力北顾。

荀攸:“若不解决袁术,徐州、江东之兵终究不能北上,亦无法解决袁绍。请兄勿念昔日之情,勿怀妇人之仁。”

刘业:“叔父此言差矣!江东之兵难为之用,却非唯豫章、庐江之故。”

要是其他人有荀攸这般位份,对刘业的屡次质疑定然恼怒,荀攸涵养极佳,只道:“喔,贤侄请言。”

刘业道:“安东军得江东之地不到三年,根基未深,豪杰百姓未能尽数归附,此其一。

江东地广人稀,气候温暖,故易于生活,百姓厌战,此其二。

江东南有数十万山越、逃民,时常掠夺为乱,故江东之民虽多,担心故乡而难以动兵北上,此其三

为今之计,莫过于集中力量攻击山越,夺其粮草辎重,烧其聚落,而后扼守要地,断绝内外交通,只需一冬一春,山越必瓦解,下山投效。

而后以之屯田,并择其强壮者为兵,既平定贼患、安抚地方,又能得数万精兵,还补充江南人口不足,何乐而不为?”

刘业一席话,初时上不引人注目,最后倒说得众人越来越惊讶。

鲁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恭喜主公得麒麟儿。”

荀攸:“贤侄之方略,一石三鸟,确实极有见地。”

任旐:“安东军后继有人矣…”

……

刘备:“见地长进是有,如何抉择就轮到我头疼。”

这时已经明了,刘业绝非一时兴起,而是身为袁术女婿的立场,促使他成为袁术、刘备原有盟约的最大支持者。此外,南下扬州后,刘业更是接受江东世家豪族、南渡衣冠的需求和立场,倾向于解决山越侵袭。

此外,卢植为代表的幽州人和一班青州人多倾向于北上,与公孙瓒夹击袁绍。

荀攸、蔡邕、鲁肃等豫州、徐州人力谏彻底和袁术决裂,打下豫州。

三个方案、三个战略方向,代表着几个不同群体的倾向和利益之争。任何抉择,可能影响数郡之地、影响上百家族之兴衰、影响成千上万人沉浮和生死。无论谁想说服其他人,都极不容易,难上加难。

对刘备而言,在其中选择一个,必将对另外几个群体产生不利影响,绝非可以轻易抉择:

“业儿赶了近千里路,一定极疲倦,诸位半日讨论也都疲倦,不如都先回去写个表章,把图也准备上,后天我们再议。”

……

刘备靠着床榻上,疲倦之极,却无法入睡,便张开眼睛,继续查看各地奏章、密报。

蔡璇靠上来轻轻的揉着太阳穴:“夫君不如睡一会儿。”

刘备:“哪睡得着!

幽州人、青州人、徐州人、江东人…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立场、利益、诉求、思路…就连儿子也来添乱…想要调和顺畅,减少内斗,合力对外,谈何容易!”

蔡璇咬了咬嘴唇,道:“妾身以为,夫君任业儿处江东,既是为了掌控江东,亦为了促其成长,今日见他颇有见地,妾身也为夫君、为刘家高兴呢。”

刘备:“哼!刘业要有你这般明事理就好了。

一介孺子,国家大政岂是他能置喙?

公达,我之兄弟、心腹,安东之谋主,领尚书令。子敬,开拓江东之首功。皆国之重臣,岂是他能顶撞?他也不想想没有公达、子敬,焉有江东?

身为嫡子,除了坐享其成,这些年干了什么?竟然做人家说客。比刘焘差远了…”

作为父亲,刘业迅速成长,无疑使刘备高兴。可要迅速接受不满弱冠的儿子从承欢膝下到相对独立转变,接受长孙的诞生,心态中却并非容易。有了孙子,往往就意味着步入老年,可刘备才虚岁36!!!

这心中千般杂陈滋味,酸甜苦涩俱有,汇聚出一阵不满,当然不能与重臣言语,却不用刻意开避枕边人。

“不说他们了,免得气坏了身子。”蔡璇心中有着小小的欢喜,道不表现出来,只是帮刘备处理其章表:“每日如此多,何时能批完,要请王荣姐姐几位一同帮忙,就不难了。”

刘备:“不必了,左边这些批完就可,右边不用。”

蔡璇翻了翻,一张小嘴几乎可放得下个鸭蛋:“左边皆细务,右边皆大事,夫君竟然反其道而行之?”

刘备记得清代某帝为标榜勤政,坚持政事“不过夜”,结果英年早逝:“小事立即处置可行,大事要也这样干,极易出乱子。

为何?决策有误,要么及时纠正,则朝令夕改,令下属无所适从,牢骚满腹。要么将错就错,一条道走到黑,结果往往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蔡璇仔细咀嚼,又回忆过往,发现每逢大事,刘备皆思考成熟,反复推演各种可能性,甚至加以调研和局部实验…今日才恍然大悟,这才是安东军多年来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

这可是不传之秘啊,夫君今日给我透底,莫非是要我多参与政事?蔡璇眼中异彩连连,盘算把那几件新潮渎衣轮流穿几次以娱良人,看刘备也越发温柔。

……

话说荀攸、鲁肃都对刘业不满,可疏不间亲,相视一眼,就默默退出

走到半路,又绕了回来,见刘备正批阅章表,只有蔡璇在一旁伺候。知道是蔡邕之女,也不避她,重新陈述一遍先打袁术、后打袁绍的坚持。

刘备却道:“最近偶读佛经,其云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者,当如何?”

鲁肃:“主辱臣死,属下愿为主公御辱,以长绳缚之献于阶下!”

荀攸:“正是!”

刘备笑道:“佛经云只需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天必厌他。

袁术好奢而不恤下,贪婪而不信,多行不义必自毙,再待几年,你等且待之。”

荀攸、鲁肃都惊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