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起 > 第724章 君子,法之原

汉起 第724章 君子,法之原

作者:赤血萌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16:59

第724章 君子,法之原

海东治下,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迸发出资本主义萌芽

静海系无疑是诸多工矿商贸中佼佼者,涉及钱庄、商社、车马行、船队、工坊…实乃巨无霸般存在。

静海钱庄又是静海系中提纲挈领者,汇集幽、青、徐、扬、海东支持安东军的大批家族、庞大官吏、众多将士之余资、余俸、战利品,化为股本或储蓄。故股东横跨各界,根深蒂固;总资产以百亿计,大如鲲鹏;分行、业务遍布郡县,枝繁叶茂。

静海钱庄与偏向实业的静海商社一同,构成安东军和刘备本人在商业上的左膀右臂。

从一个幽州、青州区域性钱庄,发展为集货币兑换、发行,储蓄、放贷,资产评估、典当,预决算,远洋保险等为一身的庞然大物,相当于汉末最大的商业银行,只用了不到10年。

刘备最满意的一点,是静海钱庄同时发挥了救济和推动经济发展双重作用:

通过给灾民提供低息贷款,帮助他们越过寒冬,通过给移民者提供三到五年启动资金,助力向海外迁移、开垦、贸易、繁衍,通过给包括小手工业者在内的工矿商贸提供抵押贷款,推动剩余劳动力释放、商业经济蓬勃发展,通过给安东贷款实施胶莱河、江淮运河、青徐海堤等大批政府工程,以工代赈……

然而,琅琊王刘熙父子、不其侯伏完等勋贵、豪族,董承等外戚,却对静海钱庄恨之入骨。

“静海钱庄之低息贷款,彻头彻尾乱了将州郡,坏了祖制……”

琅琊王曾给似懂非懂的皇帝痛陈静海钱庄之害:“其一,百姓不务农桑而多求经商之厚利,民风遂败坏,少淳朴之家而多奸猾恶徒…”

“其二,贷款多以田租、口算赋为抵押,租税遂入刘备之私产,使国家、皇室无财,州郡缺用…”

“其三,静海钱庄勾连多地家族、将校、官吏入股和储蓄,织就一张保护网,为其生意保驾护航。却偏偏不许陛下与我等入股,长此以往,必使各家、各地离心离德…”

琅琊王家族长久经营琅琊港,商业悟性远超常人,要是刘备听到琅琊王这三条品论,也必然暗自称赞心生警惕。

“琅琊王意欲何为?”

然而? 对于尚未成年,缺乏理论和实际经验的皇帝,钱(金)庄(融)的串联作用就太过复杂? 很难完全听懂。

伏完道:“天下之财,本由郡县献之入司农,如今却多入静海钱庄,使得朝廷贫困,殿下无钱供养眷属士卒。

然静海钱庄势大? 便要刘备交出来,他也必不许。琅琊王是想牵头另设钱庄。”

皇帝一副你早说的表情:“那就设吧”

琅琊王:“请陛下御赐‘皇家’两字? 为钱庄之名? 并勒令各地府库之钱存入皇家钱庄。陛下可得二成利润,其余臣等按照出资分成。”

既要分利? 就要给政策,刘协哪还犹豫:“准了? 但朕要五成利。”

“万万不可!”

琅琊王、伏完、董承等皆惊怒? “陛下分文未出而独得五成利,本金、风险尽在臣等? 合适么?”

刘协没像其父刘宏那样经过商,不懂其中关节? 见众人反对,也就退了两步? 只要三成利? 再加上外戚伏家、董家各一成? 票数占一半,皇家钱庄之名也算名副其实。

为了将皇家钱庄做大做强,琅琊周边百姓就遭了秧

琅琊王与伏完尚且有爱惜羽毛之心,立起皇家正派旗号向臣僚们吹嘘做大做强,以集资千万钱。

其下具体操办的子弟、管家、豪奴就丝毫没有顾忌,反倒是将皇家招牌当做护身符、保护伞

借给范家20万钱,利滚利收回40万还嫌不够,上门将对方腿打折,再催了20万;看上张家田舍,就勾引人儿子赌场输钱,带着武士化妆成的豪奴,上门逼迫张家老父母签字画押赔偿田舍,否则就打断儿子腿脚……

若实在家无资材不能还的,年轻女子有姿色的逼良为娼,其他女子扔到纺织厂,纺纱织布。男子贩卖到富贵家签下十年奴约,货车卖去徐州、海东挖矿……

一时间民怨沸腾,百姓闻皇家商社之名色变

一户王姓百姓告到郡县,说借了20万钱已经偿还100万钱,郡县官吏却枉法责成继续赔偿,并派捕快上门逼迫,老肖不堪其扰,夜里在官府门口自缢身亡,郡县却判罚夫债妻偿,将老王唯一房产查封、将其妻女赶得露宿街头……

蔡璇与蔡琰出游,恰巧救了乞讨的王氏妻女,问了缘由,心中恻隐:“惨状如此,你还坚持原有立场?”

蔡琰:“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之所以出此惨状,实是因为律法未禁止高利贷、利滚利,我这便请父亲上书。”

蔡璇:“上书?

有用么?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反之,有恶法,必有恶之上位诸君,难道过错不是上位诸君造成?”

蔡琰:“……”

“法者,治之端也”出自于《荀子·君道》,意为法律是治国开端,君子是法律的本源,公平立法、公正司法根本上依赖于“君子”。荀子集儒家之大成、法家之开创,熟读经历的蔡琰当然清楚。

之前,皇帝身边诸君以不尊上、不守份指责刘备不守礼、不重祖宗成法,如今反被妹妹以事实为依据、以《君道》为准绳批评不守君之道,蔡琰真真不知道如何反驳。

蔡琰忽然生出“我为什么接受皇帝册封贵人?我高洁如此,为何与一帮硕鼠为伍?”

她忽然感到羞愧,同时又有些小小的庆幸,庆幸没真正入宫,只嘴巴上不退让分毫:“父亲常讲,外施儒礼而内行法治,君臣百姓皆守其道,则天下无不治。

玄德公走了康庄大道,把皇帝、重臣逼迫到独木桥上,把善名归己,恶名归人,岂是为臣之道?”

“……”蔡璇:“姐姐!明明不那样想,却非要那样说,不矫情可以么?”

蔡琰仰着头道:“不可以,人活着,就要随性。”

大步离开,远远丢下一句话:“反正玄德公不守臣节就是不对。”

走进父亲书房,蔡璇早就收起矫情,将来龙去脉一一讲了:

“琅琊王不恤百姓疾苦,把压迫和剥削百姓当做天经地义,认为财富积累就是从别人身边抽走财富或许压缩工厂工人原本就不多之薪俸

就两字:

吃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