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玉宸金章 > 第四百三十七章 入灭(求订阅)

玉宸金章 第四百三十七章 入灭(求订阅)

作者:一炁化三清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4-12-25 01:21:25

第四百三十七章 入灭(求订阅)

对于青童君的所作所为,他的同僚虽早有预料,但还是有些无奈和气愤。

云梦山白云洞琅圜洞天内,久未露面的袁公同另外三人端坐在一起。

“看样子,青童君已经做出了决定。”

攫欝攫。最先开口的是一位被濛濛仙气笼罩身形的修士,一尊宝塔悬浮在他头顶之上,庆云之中,伴随着三朵青色莲花不断起伏,垂落丝丝缕缕的神光,在琅圜洞天内自成一体。

此人乃西城王君王方平,本是秦朝一位宗亲,始皇陛下自号皇帝之后,封君,称西城王,身居龙气,奉命修行仙道。

后在新旧世界更替之时,领命维持科仪运转。

东汉时转世成功,受龙气牵引入朝为官,精通天文、河图、道鑯学。

后于新旧世界更替科仪影响下觉醒道性,辞官隐去,入王屋山修道,证阳神,开辟小有清虚之天,位列十大洞天之首。

“他和我们本就不是一路人,当初愿意帮忙,也只是被陛下压服的而已。不过,这玉宸道人的举动,倒也符合昔日陛下的想法,我等是否应该帮上一把?毕竟,科仪停滞太久了,在这么下去,恐怕会出乱子啊。”

第二个开口的乃是西城山太玄总真之天主上宰王君,他同样没有显露出身形,顶上悬浮一枚仙印,上有符箓道文,又有人道金书,隐隐约约之间,有仙人两道气数汇聚其上。

此人来历同西城王君类似,都是昔日宗亲,有龙气加身,享王号,算是始皇帝的死忠。

巘戅妙笔库戅。“玉宸此人来历莫测,青童君虽言语不详,但据我所知,恐怕是界外而来,不可轻信。”第三个开口的乃是一位高冠博带,面容清癯的老者,他周身有着一股异力运转,透着金戈杀伐和严峻刚正之意。

“界外之人?”袁公闻言皱了皱眉,叹息道:“知道是哪里来的吗?”

“这个不好说。”老者摇了摇头,叹息道:“我终究不是昔日的法网之灵,伴随着天地科仪的运转,我的力量也在不断衰退。时至今日,维持我意识的力量,大半是昔日那些先贤留下的法家之力,这是陛下留下的最后一手,若是用来调动天地权限,那么我等便再无后手可言……”

老者话没有继续说下去,其余三人都明白。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时距离秦朝已近过去了千年,世界道则法理也已经更替,眼前这位昔日由法家诸多大能合力创造,用来辅佐陛下统治天下,布置科仪的法网之灵,也失去了天地权限,无法轻易探知玉宸的来历。

四人陷入了一阵沉默,最后还是袁公率先开口:“玉宸现在所做所为,到底为何,我等看不明白。就暂且放在一边,日后若是真有变故,还请道友动手,拨乱反正。”

袁公对着老者躬身,老者点了点头,道:“当初,我本该随着法网一起消散,之所以活到现在,便是为了以防万一。若玉宸道人真的有心为祸,我保留的力量,也足够将江浙一带的错误修正。”

袁公闻言,转头看向王方平和上宰王君,道:“我等便先想法子解决袁道人的问题。”

“袁道人又怎么了?”西城王君王方平有些好奇,笑道:“他准备的那个天罡地煞科仪我看着还不错,只要稍加修改,便可能辅佐陛下留下的大科仪,进一步推动世界更替。”

上宰王君也是点头,道:“的确。我近几日已经动手,将旧世界的气息,借助这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星命,引入人间,等到科仪完善,无论是这一百零八星命之主被封印,还是袁道人借此中兴朝廷,都可以推动新旧世界的更替。”

#21434#21437#32#22937#31508#24211#32#109#105#97#111#98#105#107#117#46#99#111#109#32#21434#21437#12290袁公叹了口气,无奈道:“两位的想法虽好,但现在,旧世界的一些人,已经借着星命进入人间了。”

“谁?”上宰王君眼中浮现出一缕寒光,冷声开口。

他倒也没有说什么不可能。对于旧世界的一些存在,会跑到新世界,他并不意外,甚至他还知道,当年始皇帝特地给这些旧世界的“遗民”留了一个可以通过的“窗”。

只是这个“窗”比较特殊,上面有着多层“过滤网”,想要通过,非得要将自己的形状,变成始皇帝需要的模样。

这个举动,本质上是为了将原本不受控制的力量,重新归入新世界。

类似于现在的魔道,很大程度上,便是旧世界魔的概念,被“过滤”后,修改形状的产物。

但也有一些“遗民”神通广大,能够绕过这个“窗”,逃到新的世界当中,而针对这些“翻墙”的主,便是袁公的工作。

因此,袁公开口,对面三人都没有多问,而是直接询问谁。

袁公摇了摇头,有些纠结:“我也不知道是谁,但我可以肯定,已经有人通过星命进入人间,所以这个科仪不能够在继续维持下去,必须尽快解决。”

“你不行吗?”西城王君看着袁公,他可是清楚这位云梦山白云洞琅圜洞天之主的能耐。

修为虽然同他相差无几,但传承自仙界,又几经修改的天罡三十六法,地煞七十二术可谓是穷尽此方天地一切道则法理运转之规律,神通之玄,道法之妙,远甚于他。

面对西城王君的问话,袁公沉默了一会儿才道:“虽然在国都那一次,我并没有被袁道人重创,但我同他的争斗,的确是输了。袁道人现在的能耐,已经类似于昔日的那位裴剑圣,只要在他的剑光范围内,我的诸多神通都没法施展……”

袁公说着,苦笑道:“当然,施展了八成也没用。”

“裴剑圣吗?”上宰王君闻言,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腹部,莫名的有一点疼痛感。

法网之灵见状,开口道:“既然如此,那我等近期便先压下袁道人的布置,而后再去处理玉宸道人的问题。”

“善。”西城王君和上宰王君纷纷点头,而后散去身形,只留下法网之灵和袁公二人。攫欝攫

“后面的事情便麻烦你了,我先继续沉睡,减少消耗。”法网之灵说完,也是一点点的淡去。

在袁公等人商量对策的时候,玉宸也是骑着青牛,顺着地脉来到沩山。

此地乃是沩仰宗祖庭之一,沩仰宗名字由来,是因为灵佑禅师和他的弟子慧寂先后在潭州的沩山、袁州的仰山举扬一家的宗风。派系成立之后,灵佑禅师于沩山之中开辟净土,而慧寂则是在仰山开辟净土,故佛门皆知仰山慧寂才是灵佑禅师的衣钵传人。

玉宸进入沩山之后,灵佑禅师便已经有所察觉,垂下一道佛光接引玉宸进入自家净土。

比起过去和玉宸见面的模样,此刻的灵佑禅师展现出完全不同的姿态。

此刻的灵佑禅师完全是一位额头光洁,面容俊逸却又宝相庄严的少年僧人样子,无穷无尽的佛光从他身体之中流淌而出,遍照净土内外,演化出种种妙相,有七宝和合而成,色彩缤纷的色树;有千百种乐器声响混合而成,引人向善,念佛、念法、念僧的妙音;有金沙铺就,具有八种不可思议妙用的莲池;还有一朵朵微妙香洁的莲花,绽放各色光华……

更奇妙的是,随着玉宸的到来,灵佑禅师的身上又有璎珞加身,宝华环绕,无穷无尽的经文在他身边浮现,万千僧人禅唱在他身边回荡。脑后一轮金色佛光化作宝轮,缓缓旋转,显露无量庄严,无量神通。

见到玉宸骑牛而来,灵佑禅师便知道他的意思。#21434#21437#32#36861#25991#23567#35828#32593#32#122#104#117#105#119#101#110#46#111#114#103#32#21434#21437

那青牛是地气所化,蕴含新旧两个世界的气息,此刻前来,便像是引子,能够在日后让新旧世界的融合,冲出江浙一带。

而玉宸带牛前来,便是希望灵佑禅师将净土对应的阴世引子给他。巘戅追文小说网zh#戅

灵佑禅师不由笑道:“你这道人,还跑到我这化缘来了。”

“只许你去我那求缘,不许我来不成?再说了,和尚你现在这样子,不论是谁看到,都要称得上一句宝相庄严,菩萨在世,何不舍了慈悲给我?还是说,你现在没多少慈悲心了。”

玉宸这话问的可谓是直指要害,的确灵佑禅师如今脑后佛光金光璀璨,好似大日,炽热而又神圣,却也显得太过于极端,少了佛门慈悲清净之意。

比起来,反倒是灵佑禅师昔日枯瘦的形象,更加符合他修行的佛法。

禅师面色不变,嘴角带着笑容,话语却隐藏着一丝丝苦涩:“不过是得受佛印,修为突飞猛进所至,等我修行一段时间,便可将其恢复澄澈通透,再显清净慈悲。”

“得受佛印吗?”玉宸听到这话,有些好笑,却也无奈,他望着灵佑禅师,目光有些复杂。想了想,平淡道:“和尚如何才能给我?”

“怎么也要一些人事才可。”灵佑禅师说出这话的时候,言语之中的苦涩更甚,玉宸皱眉,暗道:‘已经无法完全自主了吗?还是说,想要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什么?’

玉宸大致明白灵佑禅师现在的问题,便顺着他的意思道:“法海的问题已经有所缓解,想来用不了多久,便能解开心结。借此,贫道向内讨个人情?”

玉宸说着,便是伸手一挥,灵佑禅师眼前莲池之中浮现出法海正在经受的种种幻境,灵佑禅师嘴角含笑,道:“玉宸道友这等教授之法,倒是颇有我佛门禅宗之妙。”

“不过是学你昔日传授香严之法罢了。”

玉宸笑着回应,这话倒也不能算是假话,至于他口中灵佑禅师传授香严之法,则涉及到佛门一宗“香严击竹”的公案。

昔日香严智闲禅师向灵佑禅师的师父百丈怀海禅师学习。智闲禅师性识聪敏,教理懂得很多。每逢酬问,他都能侃侃而谈,但是,对于自己的本分事却未曾明白。

后来,百丈禅师圆寂了,他便改参师兄沩山灵佑禅师。

对此,已经明白对方问题所在的灵佑禅师便询问智闲道:“我闻汝在百丈先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此是汝聪明灵利,意解识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时,试道一句看。”

智闲禅师被问蒙了,因为所有经书之中,没有一本有所解释,智闲禅师感叹道:“画饼不可充饥。”

而后,智闲禅师屡次前去询问灵佑禅师,当时灵佑禅师直言:“我若说似汝,汝已后骂我去。我说底是我底,终不干汝事。”

灵佑禅师那时候的意思很明白,他的终究是他的,若是将自己的感悟,告诉智闲禅师,智闲禅师日后必然要骂他。

对此,智闲禅师很是绝望,哭着辞别而去,直到后来在慧忠禅师的旧址处,有所领悟,遥礼沩山,赞叹道:“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

这宗公案从某种角度也说明了灵佑禅师传授弟子的一大特殊,或者说这是佛门禅宗的一大特色,他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