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汹涌 > 第一百圩九章 大败李国英

南明汹涌 第一百圩九章 大败李国英

作者:杜春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38:17

第一百圩九章 大败李国英

李国英并非无能之辈,眼看大军就要败北,他立刻收拢剩下的几阵人马希望能够撤到武昌城内去。

然而,当李国英的命令刚传达下去的时候明军的武刚车阵已经推进到鸡鸣山下了。保罗率领炮队,近距离朝着鸡鸣山轰击,把鸡鸣山炸得“热火朝天”。不过,李国英此时已经领着清军从另外一面下山了。保罗的火炮攻击只不过打碎了一些简易的工事而已。

“让我去拖住明军!”

看着撤退的清军,董学礼高声说道,显得大义凛然。

董学礼,陕西武宁人,本是明朝花马池副将,李自成时投降大顺,后来又投降清朝。顺治十六年的时候董学礼是浙江总兵,驻守温州。在历史上到了顺治十八年,董学礼调任为湖广绿营提督,后来参与了绞杀夔东的战役。但是,在本时空,到了李率泰攻打南京之前,由于李存真的出现,清朝为了加强湖广防守,提前将董学礼调往湖广。此时的董学礼继任湖广绿营提督不过两年。期间,他表面上对张长庚言听计从,但是张长庚乃是弘文院侍读出身多少看不起武人出身的董学礼,导致董学礼更加偏向李国英。

李国英看了看董学礼,想了想道:“好!董军门,若是这次能安全退回武昌便是你的首功!”

说罢,李国英督促部队赶快撤退。而董学礼则“义无反顾”地领着自己的人马反而朝着明军冲来。

有道是兵败如山倒,此时清军全线都在溃退,怎么可能还有人会甘愿朝着明军冲锋呢?若不是有董学礼的严令,他的五千人马早就跟着大队往武昌城飞奔,怎么可能会朝着明军而去呢?

董学礼的人马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队先打,后队支援。突然,董学礼发现自己的侧面出现了明军骑兵的影子。他赶快叫探马去查探。回报的消息是,明军数千骑兵正从两翼迂回而来。

董学礼一惊,问道:“我军的大队骑兵呢?”

探马回答:“根本就没有发现什么我军的大队骑兵,兴许是马快,早就跑了吧?”

“什么?跑了……”董学礼不禁脑袋嗡地一下,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张勇和赵良栋乃是军中宿将,怎么会在这个时候逃跑。他本以为张赵二人定然是引着骑兵与明军周旋,好拖慢明军追击的速度。正是因为会有骑兵的支援,董学礼才自告奋勇当“断后”的。

其实,董学礼的算盘是很精的,他是打算在这危机时刻“挺身而出”使满清的重臣李国英能够脱险,日后自己必然高声。况且李国英是“旗人”,自己应该巴结。当断后定然是九死一生,这董学礼岂能不知,但是对于自己手下的这五千人马,董学礼并不完全在乎。

这五千人中能够堪用的不过是自己身边的一千五百人。而这一千五百人中只有五百人绿营披甲是他的亲兵。这些人全都配备有战马,如果事情不妙可以立刻撒腿就跑。有马,不怕被抓住。至于其他几千人,这都是无所谓的。只要自己的核心力量在,多少人都是有的。

但是,现在麻烦了。明军的骑兵包抄过来可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他和他的五千人马得全都丧命于此。

董学礼怎么也想不明白,清军本身的骑兵是很强的,这个时候都到哪里去了?不是应该截住明军的吗?

形势比人强,此时是危机时刻,想不明白就别想了。董学礼在后队,听说骑兵都跑了,竟然毫不犹豫,第一时间带着自己的亲兵和一千五百多人反身便逃。清军士兵往前冲了一段,回头一看主帅跑了,顿时认为自己上了当。然而此时他们距离明军已经非常近了。愤怒的士兵在领催的率领之下,扔下兵器,跪在地上请降。不愿意投降的,全都一哄而散。

很快,明军骑兵便追上了李国英、王一正、王明德领着的一万多清军并且狠狠地咬住后队。

李国英见走不脱,大叫道:“将士们,不如奋力一搏!”说罢,他集合了自己的标营,王一正和王明德等人仅有的一点骑兵,一共不到两千六百人,朝着王辅臣发起“决死”的冲锋。

然而,让李国英失望了。明军的步兵大阵根本就没有散阵,仍然按照自己的鼓点稳步向前,如今已经过了鸡鸣山,正步步紧逼,朝着武昌城而来。

追上来的不是明军步兵而是骑兵。李国英认为只要冲散了骑兵,便能够争取时间使清军赶快回城。

然而,明军骑兵的统帅王辅臣虽然号称“活吕布”但是并非莽夫,看到清军气势汹汹而来,他知道这是清军最后的挣扎。困兽之斗非同小可。只要自己不冲动,慢下来,待敌军气势消退便可。他就立刻让自己的骑兵散了开去,放李国英骑兵过去。

李国英一见明军骑兵“示弱”了,大喜,以为是自己的气势吓倒了明军,正在高兴。然而,李国英一抬眼,眼前的一切让李国英转瞬之间如坠冰窟。

明军轻骑兵散去之后,露出来的竟然都是甲骑具装的明军重骑兵。这些骑兵由赵无极率领,如墙而进。赵无极一声令下,骑兵全都亮出了明晃晃的马刀,一起呐喊,伴随着隆隆的马蹄声一往无前。

清军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还没交手便士气全无,吓得四散奔逃。然而,人想逃,马却受惊,很多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战马在原地跳来跳去;有的人则干脆狠下心来,舍得一摔,爬起来打算徒步逃走。可是,明军重骑兵转眼就到了跟前,真是玉石俱焚。最后一排重骑兵过去之后,留在地上的是人马尸骨被劈砍践踏而成的肉饼。一张张糊在地上。

明军重骑兵毫不停歇继续前进,虽然速度并不快。但是,很快追上了清军步兵。一看到这个时代的“重装坦克”到了,清军开始崩溃。面对明军重骑兵士气全无,跪在地上求饶。重骑兵并没有停下来抓俘虏,而是继续向前挺进。王辅臣、杨再辉率领的轻骑兵也跟着一起追赶清军。李国英等满清将官早就已经无影无踪了,他们混在士兵当中一起逃走。

清军的撤退本来还算有秩序,但是却从尾部开始变得散乱。披甲们丢盔下架四处乱窜,而明军骑兵便冲破这乱纷纷的人潮一直向前。终于在距离武昌城还有不到五里的地方,清军彻底败了。

数万清军,丢盔卸甲,嚎叫着,哭喊着,漫山遍野地朝着武昌城飞奔。在他们后面则是不紧不慢井然有序攻上来的明李大军。

站在武昌城头的湖广总督张长庚在望远镜中看到清军败了,顿时记得脸红脖子粗,声嘶力竭地大喊,向属下下达命令道:“不准开门,不准开门!”

于是,湖广绿营将武昌城紧紧守护起来。李国英率领的大军哭喊也没有用处,根本无法进城,于是便绕城而逃。

张长庚的做法是正确的。数万败军进城需要不少时间,而且定然十分混乱,趁着混乱明军很可能攻入城内。而且,这些是败兵已经没有太大用处。武昌接下来是守城,败兵只会消耗粮食。

李国英等人早就料到张长庚的想法,他们混在士兵当中由亲兵保护已经往襄阳逃窜去了。张勇、赵良栋等人率领的都是河西兵,这一次战役是李国英指挥的,败也也和他们两个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回武昌,率领骑兵一路绕过武昌城也往襄阳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