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南明汹涌 > 第枠六章 知己难求

南明汹涌 第枠六章 知己难求

作者:杜春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38:17

第枠六章 知己难求

后世对甲午战争的理解有偏差,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一次战役中,其实当时的满清是个陆权国家,注重的是陆防。对北洋舰队根本就没放在心上。

而且,北洋舰队,那是李鸿章这个汉族军阀的私人武装,被全歼对大清来说根本就不是个坏事,当时不论是爱新觉罗皇室还是满汉大臣没几个人把这当个事,有的人甚至不知道北洋还有舰队。

北洋舰队覆没,在当时看来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真正给大清致命一击的是朝鲜半岛上陆战的惨败。

在平壤,大清虽然用马克沁机枪狠狠教训了日本人,杀得日军尸积如山,但是在接下来的持续作战中,清军被彻底击败,一溃三千里,损兵折将达二十多万,堪比本时空的坐天山大战,大清政权从此失去了合法性。

别的不说,这一战中士兵的体重起到了很大一部分作用。

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当中**队还需要埋锅造饭的时候,日本士兵吃的却是高热量的奶糖,其持续作战能力更强,非常能打。糖类对大脑的刺激甚至远远胜过脂肪和蛋白质。

当然,最厉害的还属德国。希特勒给第三帝国的军人们配发了海洛因。海洛因其实是德国实验室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本来是为了治疗感冒的。但是,有二战的德国士兵回忆说,在东线的冰天雪地里,注射一针药剂后他可以三天三夜不休息的连续作战,再后来又凭借五瓶海洛因一路狂奔,连续跑了五天五夜都没有休息,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一路跑到乌克兰逃出生天。

战争把人推向死亡的边缘,此时才能够开发人的潜能。海洛因是毒品无疑,一辈子都不要碰,更不要尝第一口,否则大脑就永远无法摆脱那种快感。海洛因是为战士准备的,不是提供给废青自嗨的。

其实,李存真认为黑人和亚洲、欧洲人仍然是没有办法比的。黑人是纯粹的智人基因产物,他们身材纤细,四肢修长,爆发力强,擅长奔跑,但是体脂率相对低。而欧洲人当中大约有百分之四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亚洲人除了尼人的基因之外还有百分之二左右的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因此白人和黄种人相比非洲黑人更胖一些,体脂率更高。

这种胖不是通过单纯的猛吃猛喝就能弥补上来的。一个苗条的女人往往比一个肥宅男人体脂率更高,精力更旺盛,但是吃的却少。正是因为基因上的不同,导致黄种人胖了一点点,从事同样的工作耗能又少。因此更能持续作战。

进入二十世纪中叶之后,白种人与黄种人的战争中白人鲜有胜利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黄种人体脂率高造成的。

不过,科技能够弥补短板。越战时美国给大兵们配发了巧克力,很好地弥补了不足。但是越南战争却终究还是败给了失败的政治。美国只能“望越兴叹”了。

韩临东与李存真交谈首先谈的不是他最拿手的货币,而是谈的日本。通过交谈,李存真了解了日本的目前的社会发展和政治生态,为进一步入侵日本打下了一个基础。

说起日本这让李存真想到了自己销往日本的鸦片。此时,吸食鸦片还不够流行。因此,输往日本的鸦片贸易获利没有他预计的多。

然而,韩临东根本就不看好李存真对日贸易当中的鸦片生意。他认为日本普通百姓命贱,得了病自己挺一挺也就过去了,若是挺不过去,死了便罢,哪里用得着昂贵的鸦片?

真正能用得起的其实还是贵族。然而,关原之战结束距今已经六十多年了,日本的流血冲突已经非常少了,贵族们不疼不痒,要鸦片干什么?得了绝症来不及诊断就死了,根本用不着拿鸦片缓解痛苦。如果心情不好,生活不如意,想要麻醉自己可以喝酒嘛,吸食鸦片实在犯不上。

其实,韩临东考虑的还是很有道理的。莫不要说此时鸦片被当成一种止疼药使用没人吸它。

听韩临东这么说,李存真大失所望,本来打算用鸦片狠狠赚一笔,但是现在看来时机不成熟,太超前了。用鸦片腐蚀日本人看来也不是特别现实。

韩临东认为日本真正有利用价值的地方在金银。日本并非如同后世人想象的,是贫瘠之地,相反,日本盛产黄金和白银,是名副其实的金银岛。应该在这上面做文章才对。

德川幕府开幕之后,自己铸钱,同时限制贵金属流出。这对大明很不利。大明不能仅仅依靠美洲的金银,日本的金银更应该利用上,毕竟日本的白银成本和美洲白银不相上下,路途却近,效率更高。效率其实也是一种商品。

大明需要通过武力打开日本大门,用不着去打德川家,击败一个地方大名就可以起到打开日本大门的效果。然后,迫使日本拿出金银来和大明做生意并使用大明所铸货币。也只有打开贵金属交易的大门才能让对日贸易真正兴盛起来。

李存真感觉自己碰到了一个具有穿越者思想的明朝人,两人聊得十分投机,不知不觉天色竟然已经晚了。

知己难求,李韩二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遂秉烛夜谈。

两个人从日本国内形势谈到贵金属,然后又谈到体重与战力的关系。当聊到“砂糖革命”的时候,韩临东提出应当占据南洋地区,在此地种植甘蔗,然后打开糖类贸易的大门的设想。

而中国南方地区可以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特别是桑棉,还有粮食,然后将加工厂全部设置在本土,这不仅利于航运,防守,繁荣本土经济产生大量工人促进消费,而且更利于技术保密。

之所以要糖,是因为现在明李政权之下,工人数量急剧增加,可是鱼、肉、蛋的供应不足,工人持续生产能力不强,影响发展。以后工人数量再上升,没有糖,粮食消费就会增加,农业压力就会增大。搞不好,马尔萨斯屠刀就会收割生命。

如果拓殖南洋,广泛种植甘蔗,然后把糖运回江南,卖给工人和农民,这不仅能够提高工人劳动生产效率,更可以增加收入,使铜钱回流。一举三得,岂不美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