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重振北疆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议取并州刺史

第一百二十二章 议取并州刺史

与黑山军巩固同盟后,童远还需要返回夏阳,与董白商议,并上表朝廷。

二月份的河东郡已经春暖花开,大地又重新换发了新生的活力。他看着经过的一个个乡村,有大户也有小农,有屯田也有作坊,由于不久前下了场小雨,小麦的长势也颇为喜人。

他还是先返回他选取的驻地——皮氏,然后从这里乘船到对岸的夏阳津。

随着临近各方先后来夏阳开展贸易,这里的水上、陆上交通愈加频繁。夏阳已经成为河东与关中、并州与三辅,以及秦晋之地贸易的重要节点。

另外,全无种羌、匈奴各部,还有其他胡人也响应这里的欢迎政策,夏阳也不乏往来河套、阴山的各族商人。

此时由于西凉战乱数十年,原本自长安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受到较大影响,而河套–阴山–西域这一条已有取代之势。

童远来到渭阳君的府邸,上一次来这里还是过年以前了,他和无畏军的将士们为了收复河东北部和太原南部,基本上过年前就进入了战备状态。此时再回来,已是春暖花开之时。

他不用通报就进了府邸,当然已有管家专门去请董白。

看着董白这边已有五百精锐护卫,他也想到,要不要组建一支警卫营或者直属部队,专门负责他和相应首脑的安全。

“你可算来了,我可早就想去找你了呢。”董白还是一身劲装,显得英姿飒爽。

“诸事初定,远也不敢过于托大,安排给可靠之人以后,才来拜会君女,实在是抱歉。”

董白还是安排两人隔着案几就坐胡凳,原本就颇有胡风的临洮董家,这半年又与胡人颇多往来,自然不是怪事。

她略有些心急地问道:“那王允贼人一家已经跑的没影了吗?”

童远知道董白一定最关心这件事,回道:“我军进入祁县之前,那里早就空了。据可靠情报,王允被诛不久,王家就开始逐步转移,去年我们进入河东以后,王家就全跑没影了。”

董白咬牙切齿,愤怒不已,发誓一定要抓到王允一族,为自己一家报仇。

秦汉时期,非常流行血亲复仇,并且种类众多,一旦发生,复仇者便将复仇作为人生第一要务,甚至朝廷官吏也会成为复仇对象。他们虽然会遭到政权的禁止,但在民间和史书上还受到广泛尊敬和宣传。

所以,世人普遍认为董白、童远报仇是理所应当,甚至是正义之举。相反,如果他们如没有尽力复仇,反而会被抨击为数典忘祖。

童远又把张燕那边提供的情报转述,特别是吕布很可能在袁绍那一边的情况。董白虽然知晓自家目前无法直接和袁绍决战,但不忘反复叮嘱,要寻机报仇。

谈及呼厨泉归降,需向朝廷活动授予单于,以及未来应对匈奴旧王庭一事,倒也很容易就达成了共识。

“我早就看匈奴旧王庭那边不顺眼了,他们曾经藏匿吕布贼人,要不是让他们离开,我才不会答应展开贸易呢。”

“呼厨泉当单于没问题,只要有助于剿灭仇人,都由你来安排,我配合就好。对了,据我所知,那王允有两个侄子从长安逃走,估计跑回了太原一带,这两个人也千万不要漏掉。”

“诺!”

王允的两个侄子分别是王晨和王凌。历史上,由于李傕等推行天下太平的政策,对于吕布都专门赦免,王凌一家也没有像现在一样,从太原祁县逃难。

他反而到袁绍、曹操统辖区域的魏郡,当了发干县的县长。结果没想到,马日磾、赵岐奉朝廷命令,与关东诸侯暂时和解。王凌却没有被赦免,要髡形五年。

幸好,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路过,得知他是王允的侄子,当即解除他的刑罚,委任为骁骑主簿。王凌就此加入曹魏阵营,日后成为太尉。

很可惜,这条世界线由于董家尚在,祁县王家当然不能老实待在家乡。王晨、王凌两兄弟也早已为家族生存和复仇奔波起来。

董白对于童远安排,多不干涉,只是再次提出要前往河东,要亲自投入搜寻王家,并争取早日诛杀吕布。

童远当然不希望这样,只能许诺时机一到,自然会达成复仇。

不过,还需要两人仔细商议,尤其是并州发展,以及刺史及别驾、治中等官员配置。

童远和卫觊、张既、徐荣、张录等人都交流过并州刺史的情况。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三月,匈奴休屠部杀入西河郡,斩杀并州刺史张懿,并联合匈奴左部,杀了支持东汉朝廷的羌渠单于。

后面就是童远等已经知晓的,羌渠儿子於夫罗、呼厨泉新立王庭,匈奴分新旧王庭的事情。而这个休屠部,也在耿清拜访旧王庭的时候,作为背后黑手出现过。

并州刺史张懿死后,兖州人丁原接任。不过丁原只能巩固河内和太原、上党部分区域,对于势大的匈奴人、黑山军、白波军办法不多。

一年后,董卓又杀丁原。

自此以后,并州刺史空悬,直到数年以后,袁绍将黑山军压制的抬不起头来,快要攻灭公孙瓒的时候,才任命女婿高干为并州刺史。

董白听了童远提起并州刺史,问道:“据我所知,这并州刺史若是由你兼任,总归是比较合适的吧?”

童远说道:“我认为这样做有些过于高调,难免会过于引起李傕、郭汜等人的防范。”

董白却坚持道:“不行,你需要挺身而出。我这个西凉军领袖加司隶校尉,可有些辛苦。你乖乖当并州刺史,助我一臂之力吧。”

她这么说其实也有些小心思。

主要是董白实在不喜政治,尤其对祖父入主洛阳、长安后的一些变化,心有余悸。

童远打仗日渐成熟,但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对民生的重视,以及一些有趣的发展和组织。

童远也大约感觉得出来董白的想法。

他说道:“君女一直已恢复并州为己任,一句‘女子亦能守藩篱’惊世骇俗。如今已经平定白波军和於扶罗部,又稳住了匈奴旧王庭及诸多胡人。”

“我如果出任并州刺史,虽然表面不归属你这个司隶校尉管辖,但是后者的威势远胜并州刺史,甚至并州牧也不如它。”

“所以不论怎样,你这个司隶校尉才是擎天之柱。”

董白微微汗颜,她真想拿流星锤揍童远。

不过,先在心里玩一会啦。

她笑道:“这些事情其实大多是你做的,我这个司隶校尉有时真是手足无措。”

童远说道:“各方面来看,君女的司隶校尉都做得很好。第一,西凉主将本就各自为政,不服从董家,也不听从李文优的安排,如果君女没有实权,而我又割据一方,那世人恐不知董家的威名。”

“第二,你我分工配合,非常合适。我在外面拼搏开拓,君女既可影响朝堂震慑群小,亦可继承发扬董家威名,让海内畏惧。”

说到这里,童远看到董白脸上一丝哀伤和些许欣慰。

那一丝哀伤,估计是他的话让董白想起往事了,感到伤心了。而些许欣慰,应该是董白对他的话非常认同,再加上他言行一致,可能让她感到比较可靠吧。

既然有了并州刺史,那就需要一位并州别驾。

童远认为,此人可以在事物上配合自己,但人待在夏阳比较好。

一方面因为别驾是州刺史的佐官,另一方面,是因为夏阳以北的大片土地也是并州土地,童远已经在谋划收复这片区域了。

他提出三个候选名单,与董白商议。第一位,王邑,字文都,现任河东太守。他是北地泥阳人,这个泥阳往北不远就是并州,而且也是童远故事开端的地方。

王邑对于董白、童远一直持欢迎的态度,而且他师从已故太尉、名士刘宽,也曾经担任离石县长。对内不会惹得朝中非议,对外非常熟悉胡人、边事。

第二位,王泽,晋阳王家之主,曾任代郡太守。童远设想对并州士族,要限制他们兼并土地、拥兵自重,也要稍加拉拢,特别是不能让过去祁县王家相关势力继续庞大。

这个晋阳王家虽然与祁县王家同一渊源,却是后起的一支,如能拉拢过来,最好不过。当然,也能让王泽来夏阳,方便影响控制。

第三位,卫觊,字伯觎,现任河东郡丞。他是河东卫家的首脑之一,也是童远的重要帮手,从能力和品德来看都是最优选择。

“其他人我也有考虑,不过都没有这三个人合适。还请君女看看他们之中,哪一位比较合适。”

董白听了这三个人选,说道:“这个王邑,各方面都比较好,但他是轶两千石的郡太守,让他去担任六百石的州别驾,恐怕略有不妥。”

童远也是一晕,他虽然对军事、民政驾轻就熟,但朝廷官吏等级俸禄,升迁规律还是不太懂。

要是真要这样把富裕大郡的太守“升迁”为领土尽在他人手中的州别驾,估计王邑都有可能气得挂印而去。

看来后面要偷偷搞出一套自己因地制宜的品轶制度来,他还是想重新设定一下州郡县的权力架构。

董白继续道:“同理,王泽也是类似,虽然他现在已经不是代郡太守,但既然要拉拢他,这样认命还是有点不合适。”

“卫觊,这个人你年前跟我多次谈过,我觉得倒是适合。不过我觉得有一个人更适合,你也非常熟悉,不知你怎么考虑?”

童远问道:“哦?是何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