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重振北疆 > 第一百八十五章 构建上升渠道

第一百八十五章 构建上升渠道

官僚、士族只好找到郭汜、樊稠,百般吹捧一番,又许诺帮助他们遏制李傕,这样郭、樊两人才坐下来好好商议条件。

郭汜、樊稠开出的条件是粮食二十万石,并且事成以后,全都和李傕一样,开府仪同三公。

这个价码实在是太过惊人了。二十万石粮食,也是三辅这些士族加在一起半年的财富了。更为要命的是,他们两个人也要开府。

开府几乎是这个时代非刘姓者可以得到的最高实质性待遇。在这些人眼中,樊稠是个凉州边鄙小人,而那郭汜更是盗马贼出身。

这些人只配给士族当下人,现在竟然索要开府了。实在是太过可怕了。

但是郭汜、樊稠不着急,反正羌人不敢骚扰他们的大军,反而专门找士族报仇,抢夺他们的财产。时间拖得越久,他们损失就越大,说不定明年他们自己就变成难民了呢。

士族这边淳于嘉、赵温迫于本地士族的压力,与杨彪、士孙瑞等人达成统一,帮助郭汜、樊稠开府。那二十万石粮食,就只能是本地士族、豪强盘剥百姓的口粮,往出拿了。

郭汜、樊稠看到了粮食,欣喜若狂。他们带领手下精锐尽出,先用骑兵突击消灭了渭河沿岸的叛军,然后集合主力直接与罕种羌主力决战。

罕种羌都是轻装的牧民为主,羌人又是各个部落自行发展,没有统一的组织,所以数量和质量都比不过郭汜、樊稠。

再加上他们一心劫掠,疏于大战,结果被郭汜、樊稠击败,折损超过两千人。

郭汜、樊稠一战获得大量装备、物资,还解救了上万被俘虏的百姓,两人罕见的没有将他们掳走贩卖,而是稍加安抚,大部分归还给士族处理。

长安的官僚、士族见到两人很讲信用,也信守之前的承诺,向朝廷表彰他们的功绩。在多方暗中推动之下,郭汜、樊稠成功开府。

这样长安城中,郭汜、樊稠与李傕和三公一同开府,再加上镇守在外,最早开府的董白,西凉军的威风无人能望其项背。

很可惜,这个虚假的辉煌估计也就维持半年时间。

李傕看到郭汜、樊稠再次追上他的步伐,已经在谋划如何拉拢郭汜,对付樊稠了。

而汉献帝也不会什么都不做,甘愿做一个傀儡。

郭汜、樊稠驱赶羌人入侵,镇压了右扶风境内的羌乱,确实值得载入史书,让后人记忆。

但不管是西凉军还是大士族,都不能让右扶风好好地发展下去。由于田地在战争中受损严重,朝廷的救济又是决计不可能见到,这里又有五万被挑剩下的百姓,被迫加入流民的大军。

位于左冯翊西北部的云阳、祋祤两县,就迎来了其中的三万。

在童远的安排下,这回由胡琅儿和骑兵第三旅维护秩序,沿着郑国渠,也就是祋祤县和万年县的分界线,暂时安置难民、开设市场。

张既又亲自派遣了一批郃阳、衙县屯田屯民升为吏员,在这里组织新的屯田。

祋祤、云阳、频阳和粟邑这四县本身共有两万百姓,目前一共开发了七十多万亩地。

换句话说,目前这几个县,人均三十亩田左右,户均达到百五十亩以上。这个亩还是后世的亩,而非汉亩。说是地广人稀一点也不夸张。

这几县从李傕手中交易过来以后,原有的人口不足以应付四个县全部的土地。

张既为了不耽误农事,没有将他们组织成屯田制,而是保护原有大族、小农正常恢复生产。集中力量紧急种下了一批粟。

这种地广人稀、壮劳力又非常有限,还是种植相对粗放、更为农民熟悉的粟,要更方便一些。

不过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方式肯定无法应对各类异动,农民的平均供给水平,只有屯田的一半,并且也无力支援新西凉军恢复并州。

这样算来,等到正常秋收以后,最好要调整原有格局,安排一到两个县发展屯田,另外的保持原有的自然经济。

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稍有保留的开发,一个县最好不要超过三十万亩的土地,供给的屯民控制在三万以内为好。

童远、张既规划,与衙县隔洛水相望的粟邑县适合发展屯田。粟邑县处于三辅北部,人口不足三千人,是确确实实的地广人稀状态。

这里可以安排两万屯民,待秋收以后立刻编组。从衙县也可以选拔一千余优秀的屯户,升任为屯田的基层吏员,传授屯田管理经验,帮助他们种植稍微精细的宿麦。

另外临近的祋祤县,由于位置处于秦直道、汉直道的关键所在,本身有特殊优势,可以综合发展农业、畜牧、采矿、冶炼等,所以计划将它重点发展。

届时原有的县域南部保留大族、小农经济,并结好靠近山野的豪强。然后在祋祤县北部拓展出一片屯田区域,安排一万屯户,开展多种行业生产,并进行军事训练,保护附近区域。

计划既然已经明了,在夏末稍微不特别忙碌的时候,征集了原有农民中愿意且适合加入屯田的一万人,计划安置在祋祤北部。

新涌入的难民还是之前那几轮,有亲属的和携带工具,有一定技艺的,安排一万五千到粟邑县,按照县、乡、屯、队进行编制。

粟邑县屯户这边先补种一批蔬菜,然后开沟挖渠、翻土整地,为后续的宿麦种植做好充分准备。

其余的一万多难民暂时安置在诸县北边,加入到工程工作之中,为后续大幅收复土地,做积极的准备工作。

不过并不是所有遭遇饥荒的人都会顺从安排,有少数三辅寒门子弟,不愿与农夫、小人在一起劳作,又缺乏能力或品行,可以投靠渭阳君府。

童远和张既、各县官吏交流后,在屯田中安排些许教育工作,除了让屯民中的能手传授技能外,也吸纳部分不出众的寒门士子,让他们教习识字和典故。

一些资历稍微丰富的人,还可以安排到县中充任吏员,或者调配到恢复并州的队伍中,做一些辅助管理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