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重振北疆 > 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二百六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贾诩平时话不多,可是一个人的时候就有点喜欢自言自语,也许是能和他交流起来的聪明人太少了。

他想到了童远,两人有一年时间没见了,现在局势动荡不休,他又在想些什么,不会被文优给耍得团团转了吧。

这个考验必须扛过去啊,有时候只需要调整一下思路,就能化险为夷。希望他能像去年一样,用那样的毅力,达成如此的成就。

“报,镇北将军传信过来了。”

贾诩快速读了一遍竹简,这字写得如此平平,想必代写书信的蔡琰不在身边。

不过内容让他颇为欣慰,他终于突破了这层阻碍啊。

……

重新振作起来的童远,专门走访上郡、西河等地,与张既、卫觊等商量了重新设立各郡的事情。

他专门看了高奴城以西,延水畔的一座新市镇,此地依山傍水,靠近新修直道,从天水来的商旅也在此重点发展,称得上上郡诸城中,最热闹安稳的地方之一。

此城现在仅是一座乡城,因为靠近延水,暂时被称作延城。但是由于位置更好,且屯田推动的各类经济发展迅速,大有盖过高奴老城的趋势。

童远和张既都觉得延城更适合作为郡治,而上郡过于庞大,南边的洛川县到北边的肤施县,有一千里路,东西宽也有六百余里,实在是一般郡的三倍有余。

这种情况,可以新设一郡,以延城为中心,临近三辅、河东的诸县组成一郡。以肤施为中心重新设立上郡,承担防御侵袭,光复河套的任务。

初步规划好以后,童远又向东渡过黄河,到达西河港。很方便就在离石城见到了卫觊、徐晃等人。

按照之前商讨,一年之内不打算从西河郡起兵,向北出击。所以此地最主要的任务是监管之前收降的匈奴等部,发展经济民生,为以后得东征西讨做充分准备。

在发展方面,他与卫觊、徐晃略作交流,发现众人并没有因为李儒劫走献帝而有所担忧。相反还觉得,对方兵马更少,所处区域地少人稀,应该会和河东等地走得更近才对。

卫觊说道:“如今裴家家主裴茂在朝中担任要职,虽然他没有彻底倒向主公,却不会舍弃自家利益改投他人。”

“既然李儒日益膨胀,不如搭建一明一暗两条线,明面以裴茂为主,聚集一批支持河东的官员。暗线的话,吾判断献帝迟早会东归洛阳,我方何不从此入手?”

童远心中凛然,之前他就有通过四海商帮往洛阳附近布置了周仓、李通、刘辟、龚都等人,专门预防曹操的行动。

再加上马日磾的关系,他又推动授予曹操兖州牧、镇东将军,拉拢住他。

结果因为李儒的行动,暂时忘记了那边的布置。经过卫觊提醒,他发现确实可以先下手为强,到时候也能大幅增加谈判的筹码。

他顺着河水南下,回到皮氏主持相应事务。

不过,等待他的是一个惊天的消息,让他稍微放松下来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

……

与此同时,李傕已经安排侄子李暹、李别撤回三辅,留了一半兵马守在此处。

他本人则在华阴等待李儒和天子的诏书。

不久,天子果然降诏,安抚一番并给予奖励,让他好生发展三辅,修缮长安,待不久也许就会返回。

这样的内容让李傕开心不已他最担心的就是这半年来得罪了献帝,恐怕被昭告天下群起而攻之。现在他不仅得到安抚,而且献帝似乎有回到他手里的可能,这太让他惊喜了。

李儒和他单出一间,问道:“大司马对这个结果可否满意?”

李傕笑道:“哈哈哈,文优啊,我们两个这几年何必争来争去?现今你我联手何愁天下不定?”

李儒笑了笑,说道:“这世道终究还是合作来得好些,大司马回到三辅可有何计划?”

李傕说道:“这还用说,当时是厉兵秣马,准备攻击夏阳等地,让那童逆好看!他这家伙从我手中骗走了不少县城,我肯定要让他加倍偿还。”

李儒却说道:“不可如此。”

李傕惊疑道:“为何?难道你怕他们不成。不是我吹牛,就他单独在三辅、上郡的这点兵马绝不是我对手。至于河东倒是可以徐徐图之。”

李儒说道:“大司马战略眼光无与伦比,可是那童远知不知道你我结盟的事情呢?”

李傕说道:“这,当然不知道啦……”

他突然眼睛一睁,说道:“原来如此,你是打算让我佯装与他继续合作,然后发动突然袭击,妙哉!”

李儒阴笑道:“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边郭汜已死,你我又曾交手,不愁他不中计啊。”

李傕说道:“甚好,甚好!你李文优的计策我肯定是要听的,这天下谁不知道你是天下第一谋士。”

李儒说道:“大司马过誉了,儒只是有幸遇到明主,稍微搞出了些名声而已。”

李傕说道:“那我这就回去,好让他们别和童逆那边起冲突,先装得乖一点,要不然就不好骗他们了。”

李儒看着李傕离开的眼神,就仿佛在看什么死物一般。其实他这么看也没有错,毕竟杀掉李傕可以为他的主公铺好问鼎的英雄路。

李傕回去之后第一件事情不是派人传递军令,而是让人问问唐姬的情况。

负责看管辎重和唐姬的胡缸来报,这唐姬被蒙在鼓里,还不知道他们和李儒达成同盟的事情,此时还以为大仇将要得报,开心着呢。

李傕笑道:“甚好,胡缸啊,你后面想当什么官,你看中郎将够不够啊?”

胡缸大喜,跪地拜道:“多谢大司马栽培,末将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哈哈哈哈!”

这胡缸乃是以前董卓五虎将之一的胡轸的侄子,之前在合阳投靠童远,后来他们这批兵马被用来交易了杨奉、徐晃等部。

此时胡轸已死,其部千余兵马由胡缸统领,随着李傕的部将相继叛变,除了子侄外甥外暂无其他人可用。

这一次李傕发现胡缸虽然没有继承胡轸的作战勇猛,却也算得上颇具头脑,做事缜密,正好了用上一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