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重振北疆 > 第六百零七章 刘表主动找事

三国之重振北疆 第六百零七章 刘表主动找事

作者:雪豹导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48:04

第六百零七章 刘表主动找事

终于,到了童远平定汉中时,刘表才灭了张羡。

桓阶却逃脱隐居,继续等待他的主公曹操南下。

经历这次内乱,刘表损耗不少力量,刘磐、黄忠兵马只能稳固长沙附近,对孙策的征战彻底陷入守势。

又有零陵人刘巴,历史上在巴蜀留下美名。

此时他也拒绝刘表的征召,心向往曹操,为曹操南下时,做好招纳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准备。

只是不知会不会像历史一样,他投曹操的路被刘备阻挡,为了不投刘备,向南到交州和交趾,再北上为益州刘璋效力。结果阻挡刘备入川失败,最后逃不脱在其手下任职的命运。

还有一汝南文士和洽,字阳士。

和洽与袁绍同乡,在袁家威风时拒绝了袁绍的征召,反而与家人亲戚一同向南到了刘表这里。

刘表想要任用,和洽却对别人说道:“不投袁绍就是为了避免群雄争夺,如今昏聩的人,更不能接近,有其要小心其身边谗言的人挑拨离间。”

刘表与蔡家、蒯家关系过于紧密,不仅难以发展自身直接控制的兵马,连云集的天下人才也用不起来。

和洽此时观天下尤其是故乡局势,对于曹操用人颇为关注。

旁人常说曹操用毛玠、崔琰这种公正清廉,作风简朴的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和洽却认为这只是表面,而且过于追求这种作风是一种偏激约束,不符合世道发展。

旁人以为和洽对曹操没有那么欣赏,其实和洽透过表面看到了本质,知道曹操非常擅于用人,公正如毛玠、崔琰,放荡如郭嘉、徐邈,其他出身尊贵或者黔首者都有重用的。

这才是他欣赏的用人之道。

除了这些等待曹操号召的人才,其他如刘表统治的最主要支持者,本地大士族蒯家、蔡家等,也对曹操持欢迎合作态度。

不过刘表本人及嫡系势力,除了保持独立性以外,基本上倒向刘协。

这是其自身控制的兵马势力有限,较为依赖本地大族和外部支持的特性所致。

刘表最初为何进属臣,被董卓举荐为荆州刺史,“单骑入荆州”得蒯家、蔡家等支持后,与袁术、孙坚大战,而结好李傕和袁绍,后来又与李傕共同对付刘焉、刘璋。李傕死后,摇摆于袁绍、曹操、童远之间,只有孙策有杀父之仇,完全无法合作。

当刘协这边秘密伸出橄榄枝后,刘表理所应当的再次拥抱外援,更可况这是当今天子呢。

出兵上庸,搅乱益州,遏制童远,在他自己理解,这也是其战略发展的方向。

反正那孙策、周瑜厉害得很,完全压制了强大擅战的黄祖,太史慈又和刘磐、黄忠打成拉锯,对江东只好采取防守,向西发展才是正途。

童远这边本来没想对刘表动手。

第一,荆州刘表根本无法争霸天下。相比于张鲁发展汉中一郡,刘表则带领荆州大部安稳发展,其功绩大军事弱,其自身逐步老迈不成威胁。

第二,荆州处于强敌夹击之下。童远现在与曹操默认以太行山为界,他是居高临下占优的一方,宛城方面有李儒在北刘表在南,地形相对狭窄。

可是童远要是拿了襄阳、江陵,不仅要分兵南下,面对曹操比较被动,还会和强大的孙策接壤。孙策与刘表黄祖有杀父之仇,其拿荆州的意志不可能因童远而改变。

所以,刘表作为一个缓冲,守土发展保护百姓和文化,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除非刘表主动进攻找死。

偏偏刘协让他送死。

童远和杨阜、许攸和王异,商议如何对付张松和其幕后的刘表。至于天子的事,暂时不透露更多。

对于这种问题,还是先把目标梳理清楚,再谈如何实现。

“张松为刘表效力,各方面证据已有,但是最终目标是让刘璋加入吾的体系,所以怎么处理这件事,需要仔细研究。”

童远把目标说清楚,现在抓张松容易,但是以这件事促成刘璋投降较难。

要是刘璋以为张松暗中降了他,然后误会导致开战,那就是弄巧成拙了。

通过裴潜半年的努力终于让刘表幕僚傅巽打听到刘表在洛阳的上线杨彪。

杨彪在历史上是名臣,维护朝廷利益,在三国演义里施计挑起了李郭交兵,兵连祸接危害一方,功过是非不好定论。

他无疑是智商很高,他的儿子杨修更是绝顶聪明。一连串单线联系的操作手段确实对得上杨彪的手笔才。

刘表出兵上庸,张松先投童远,后来改投朝廷,在后来在益州大造舆论,组织世族豪强与各派别作乱,使得刘璋六神无主如惊弓之鸟,随时担心被童远吞并,与童远的谈判陷入了僵局。

目前曹操已经平定乌桓回归,童远虽然平定了河西、稳定了汉中,可一旦张松说服了刘璋,让刘璋投靠了朝廷的话,童远的处境很危险。

东有刘表,南有刘璋,北有马超余党,中有朝廷、曹操,可以说四面楚歌。

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尽快解决益州。

为了尽快让刘璋投降,童远请教贾诩,两人密谋半天定下一个冒险计划,一旦计划实现,可不费一兵一卒,让刘璋投降新西凉军。

原来张松祖上不在成都,原藉汉中,家境富足,张松排行第三,上有两个个哥哥一个姐姐,父亲张诚高大,母亲美貌,在大哥张肃八岁,大姐张颖五岁,二哥张琐两岁,这年家里请来一位教书先生。

此人五短身材,额镢头尖,鼻偃齿露“,额头像锄头,头尖,鼻塌,牙齿外露,干瘦如材,老鼠眼,八字眉,下巴一撮山羊胡,两条手臂过膝盖,犹如一只老猿猴,寒先生这副长相真能难倒崔唐人的和说书的。不过人不可貌相,这个教书匠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里。

此人出生寒苦,有过目不忘之才,念了几年私塾就辍学了,少年时就离家出走,专门去书香门第帮工,不要工钱只求借书读,只要把东家的藏书读完就另找下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