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重振北疆 > 第六百一十五章 上庸方向的小动作

第六百一十五章 上庸方向的小动作

刘表得知刘璋投了童远,立刻察觉危机即将降临。

他的东边是打不过的孙策,北边和西边都变成了强大的童远。

至于南方的交州,他不是不想染指,而是长沙郡刚刚经历张羡、桓阶反叛,控制荆南四郡,遏制叛变阻挡孙策已经是极限,无法再向更远进攻了。

幸好天子暗中扶持他发展,荆州本地最主要的蔡家、蒯家,也都对新西凉军有所敌意。

正巧,上庸郡本地豪强申耽、申仪不愿意服从童远屯田的安排,暗中勾结过来。

刘表就专抓住机会,派兵沿汉水北上,扶持申家势力发展。

刘璋投降了童远的消息不知从什么途径传到了荆州,起初刘表一点都不信,后来他派人探查发现不仅属实,连张松等人都被斩首了。

这是天大的案件,核实是益州别驾张松勾结贼人造谣,想要挑起益州和西凉新军的战争。

刘表心知肚明,这个贼人不就是指他吗?

他当然知道童远得了益州实力增加多少,不由得急在地上团团转。知道事情闹大了,真打起来,他在背后有孙策的情况下,对付刘璋他都没可能,别说西凉新军那个庞然大物了。

童远连曹操都发憷的人,想灭他是轻而易举的,悔不该听信朝中杨彪等人不断挑衅童远,这是找死的节奏。

十日后,他又得知刘璋竟然公开宣布,张松的背后涉及杨彪以及其他一些奸臣。

完蛋了,这下估计连他和杨彪以及洛阳方面的关系彪得也暴露了。

可想而知,那边听到这个消息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是给朝廷抹黑,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威信。

他不相信杨彪乃至天子会承认这件事,所以被黑锅的还是他刘表啊!

刘璋为什么把杨彪是幕后的主使公布于众,还有杨彪的亲笔信,没有童远首肯刘璋绝不敢这么做,童远完全可能拿这个理由联合曹**刘协让步乃至退位,如果把刘协逼急了,一定拿杨彪做替罪羊,杨彪则一定拿自己做替罪羊,失去朝中支持那就真的无头可走了。

刘表想找救兵,可周围谁肯救他,张绣、孙策、刘璋?这些人恨不得一夜间瓜分荆州,南越从不参与中原的事,他越想越害怕,急忙给杨彪写信,信使还没有出门,杨彪的信使就到了。

刘表小心翼翼地打开锦囊上的封泥,双手像捧着十世单传的男婴,颤颤抖抖的打开丝绸,闭上双眼,希望睁眼后看到杨彪解决挑唆事件的秘法。

睁眼后看到杨彪字字句句均为骂他愚蠢,办事不力,猪一样的队友!末尾写了一句话:继续在上庸挑事,越大越好,好引道曹操西进,背刺童远。

这就完了,还不是自己当炮灰?

看来杨彪已经江郎才尽了。刘表知道找外援是不可能的,现在谁会没事找事,都会躲得他远远的。

他召集幕僚、武将,还有蔡家、蒯家话事人,中等以上士族,把这一事件的起因和这半年多在杨彪支持下对荆州和西凉新军挑衅、煽动荆州和童远大战不成。

但为了安抚众人,则撒谎道没有人证、物证落在对方手中,如果童远、刘璋公布,那都是假的。

还把今天杨彪的来信让大家传看,看后发表意见,寻求处理事件的方法。

起初大家交头接耳,悄悄商量,刘表也不干涉,干脆回避一个时辰,期待会冒出几个好方法。

荆州是个特殊的群体,刘表是个空降州牧,自己没有经济做后盾,他可掌控的军队还是从各士族里抽调出来的。

蔡家、蒯家是本地大族,掌控这不小的军队和经济,其他中小士族实力也不可低估,他们各自有着小圈子,始终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时间到了,刘表让大家提出方案,有如下几种:假装攻城,多用船只、旌旗,虚张声势,只打雷不下雨;派人找刘协求救;割地赔款,就是把与益州交界的山区赔给对方一部分;刘表离开荆州去洛阳就职。

争吵半天,最后少数服从多数,决定采取第一种方案:假装攻城,多用船只、旌旗,虚张声势,只打雷不下雨,等待曹操背刺。情况恶化时另想它法,言未之意是各奔东西自找出路,联盟解体。

几天后,一只强大的船队由襄阳出发,从汉水逆流而上,向西北的上庸进发,半月前上庸豪强申耽、申仪哥俩不满童远的屯田四处寻找外援,找到了荆州蔡家、蒯家助拳。

这两家本来就对西凉新军吞并益州不满,益州弱于荆州,荆州早就把益州看成他们嘴边上的肉,一直对荆州虎视眈眈,突然来了一个强者,把他们嘴边前的肉叼走了。

他们打不过这个强者,但总的抢点残渣碎肉把?

于是毫不犹豫派出了几百水军,协助申耽、申义二人围控上庸。这次荆州危机,本来不应该再挑衅童远,出于自身利益,和侥幸心理,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牵制住童远,让他后勤陷入危机。

其实上庸是汉中通往襄阳的通道,如果这个小县被荆州夺走,从汉中进入襄阳就必须绕道益州,路程远了几倍,还得翻越崇山峻岭,车辆也不能通过。

无论是荆州、洛阳、童远都知道上庸的重要性,可谓是一城挡道无人通过,要想通过必须从城内经过,可以说上庸是战略要地,童远早已派出一支军队住在上庸西门外三十里的峪口,等三个方向兵马钱粮就绪,就是从上庸顺汉水而下进入襄阳之时。

荆州强大船队停在汉水,汉水北岸不远处就是上庸东城门,一千申耽、申仪、蔡家、蒯家的军队就驻扎在汉水北岸五里的地方,堵住了上庸城东门。

后续来的船队也停在汉水里,留少量士兵看守木船,四千士兵在南岸扎营,也不过汉水北岸,整天在南岸训练军队,喊杀声震天动地。

申耽、申仪、蔡家、蒯家每隔几天进行一次小规模攻城,不一会就退走了,双方很少伤亡,只有少数倒霉蛋中流矢伤亡。

如果现代人看了这种打法,一定以为在拍电视剧,因为根本就是摆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