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重振北疆 > 第六十七章 卸岭校尉

三国之重振北疆 第六十七章 卸岭校尉

作者:雪豹导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48:04

第六十七章 卸岭校尉

整顿兵马的事还在进行中,童远又将注意力放在屯田和屯田军上面了。

现在是乱世,部分地区小农经济已经崩溃解体,取而代之的却是士族、豪强经营庄园、建立坞壁,占有大片土地和人口。

如果以目前的基础,大幅倒向、拉拢这些士族、豪强为基础,倒是可以依靠他们迅速崛起、发展,但稍不如意也会被他们一脚踢开,扶植他人取而代之。

所以,他不打算选择这条路。那就收拢流民,开创一条不久后曹操所走……

不!是结合历史上曹操屯田和更多方面的经验,走一条更能够战胜百年之后时代变迁的道路。

不管行不行,这是奉行的意志,也将走出一条独特的轨迹出来。

新西凉军有着接近两百万石的积累,不用将全部军屯和民屯投入到种粮食上。军屯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投入到畜牧、油料、蔬菜、工程、医疗和预备役等方面,民屯也可以增加副业和工矿的比例。

目前还有哪个人没有安排考虑吗?

申隆!没错,绰号“土里翻”的他,出身南阳地区,曾经是黄巾的一员,现在他和他的部署对于回归土地虽然可以安身立命,没有太多不满,但是还不够,还没有把他们的力量挖掘出来。

童远年轻气盛,也不犹豫,径直去找申隆商议如何安排。童远和他也不多礼,直接讨论成立特殊兵种一事。

申隆实际年龄只有二十七八,但苦命人往往辛劳过度,从外貌看,说是年过四十都不为怪。此时了解到童远专门找他是想发挥他的特长,在军屯的基础上单独组建一支兵马时感动不已。

童远说道:“某以为可以组建一支擅于翻山越岭、发丘卸岭的兵马,这只兵马不完全脱离生产,要负责辖域内的修路和开山,特殊时刻从事卸岭的任务。”

申隆回道:“甚好,吾等一身本领正好可以发挥作用。”

童远说道:“你以后就是新西凉军,军屯卸岭部的校尉,并且负责全军的工程任务,这个任务以后可是要发挥很关键作用的,有没有信心。”

申隆挺起胸膛说道:“请放心吧,在下一定会让将军成为最富有的人。”

“哈哈哈!这倒是不必,不过我希望我的军队是装备、吃食和精神最好的,我的民众也是最富有的,所以开山、涉水、修路、倒斗这些事情你们一定要重视。”

“诺!”

就这样军屯的最高主将还是童远,不过设置了四名校尉,分别管辖四部。

卸岭部置卸岭校尉申隆一人,负责军屯中工程任务,至少短期之内主要在三县之内开山修路,帮助经济发展。

卸岭部一千户,粮食也不是白吃的,必须听从军屯号令,完成任务方给予粮食。另有少许人马,前往并州各地探寻大墓位置,待找到以后,等待命令有序发掘。

又在全部军屯中召集擅于骑乘、放牧和照料马匹、羊群者,这些人编成游骑部。设置游骑校尉一人,所部一千户,设配有马匹两千,以及大量驴、牛等。

由于将之前西凉降卒中的数百轻骑兵编入其中,所以这一部人马定位是部分人战时为轻骑,其余照顾牲口,提供后勤军需。

又选取军队和难民中擅于草药、造饭、打柴者,编成一支后勤部。设置后勤校尉一人,所部一千户,配有工具,并花钱邀请医匠对部分人进行急救、防疫和草药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的培训。

这部人马的定为非常清楚,执行战场救护、日常防治以及炊事、后勤的保障。所部虽然一千户,但是那些兵卒的家属大多可以参与进来,所以实际投入职能的人数超过三千。

现在无畏军有任命勤务系统,但还没有炊事人员的编制的,由军屯中的后勤校尉统帅的部队直接为他们提供伙食。童远平时就让这只部队和无畏军磨合,战时在将其编入其中。

乱世中拥有兵马,又掌握大义和粮食,当然不用担心积极性,反而军屯中的其他人还羡慕从事后勤的兵马,因为他们吃得较好,一旦打仗也不用上阵搏杀。

其他兵卒划入大的军屯编制中,军屯和少量脱产的无畏军不同,仍然按照一共四千余户,每百户每一屯,设屯长,五屯为一曲,曲有军候,曲上设军司马,军司马上设屯田校尉一人,负责这些军屯的日常生产和训练。

军屯终究与民屯不同,还是要进行较多军事训练的,战时如果出征也是要上阵搏杀的。

不过里面由之前兵卒组成,战斗力还是有些许保障的。并且由于董家的财富惊人,每人安排一到两套两档铠都没问题。

兵马平时交给下属校尉、军司马统领,但童远还是规划了训练方向。这只庞大的军屯主要安排步兵阵型,弓箭和盾矛的训练。

弓箭虽然比弩机需要长得多的训练时间;盾矛在单挑方面也略逊于如环首刀等兵刃与盾的组合,可是弓箭、长枪因为成本更容易成规模,而且列阵作战能够发生质变。

弓箭抛射可以覆盖一大片区域,对于轻甲无甲或者无盾的对手来说如同死亡风暴一搬恐怖。在紧急情况下,还可以可以爆射杀敌,经过一定的工艺还可以配置火矢或者鸣镝,成规模之后效果极佳。

盾矛列成阵型虽然效果不如长枪,但混战中可以克制骑兵,防守时能够应对箭雨,近距离接敌也是胜过装备更为简陋的对手。总之,盾矛成本较低,方便训练,实在是军屯兵装备的不二之选。

再加上这些兵马也不是新手,平日家人生产,兵卒在农忙等重要时候,再全部投入生产,所以训练时间有所保障。

结果在初步编成之后十日,略加训练就已经声势惊人,他们本就多是老兵,估计在野战中作为保持战线的主力不成问题。

此外还有军纪、思想和县屯矛盾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但由于事务实在庞杂,童远只好待到秋收之后,再进行整个区域的安排。

随着张既等人统计土地有了结果,童远最后处理民屯一事。令他惊讶的是,郃阳、衙县两地主要区域竟有五十万亩空闲的农田亟待耕种。

如果全力开发还有农地五十万亩左右,完全可以容纳十万农民耕种生活,所以安排现在五万余口的民屯、军屯是绰绰有余。

由于这两百年来,左冯翊各县人口并不很多,所以有大量区域属于自然演替的状态。再加上此地有洛水等大小十余条水系,实在是种粮的好地方。

不过童远略微思考,如果一味破坏山林,破坏此地看似丰盛,实则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会促进环境的恶化,而且会让内部矛盾激增,贫富差距拉大。

对此,童远打算两县控制在七十万亩地以内,目前安排总共的军屯、民屯六万人,后续如有之前帮过工的三辅难民也可安排在此处,计划最多共安排十万人。

但并州和其他地方如有难民到来,就要开拓新的土地再做安置。

毕竟他来到夏阳这三县,名义上也是来平定白波军和南匈奴的,不去开拓并州,窝在这里岂不让人笑趴。

这一计划没有费什么口舌,就让张既和其他官吏表示认同。在这个年代,可没有什么人口红利一说,对于多数官吏而言,人口是压力和混乱。

不过曹操等少数真正有大抱负的人,就完全相反,会竭尽所能尽量收拢难民和人口,使之存活并效力。

最后经过一番讨论,郃阳、衙县各安置两万五千民屯人口,民屯都按照军屯的方式百户为一屯,五屯为一曲的编制组织起来。

不过相应的设置隶属于县里的屯田校尉进行管辖,校尉下设屯田军候,屯田军候各自统辖十位屯长和副屯长。

屯长往下就不像军队一样设置队率、什长、伍长等职位,而是每二十户设置一队,置队长、副队长两人管辖。这样民屯也改变之前二五倍进制、设置屯田官吏,与新军的五倍进制、新设的军旅等职,和军屯的二五倍进制、保持原有军制相区别。

考虑到需要一定的流动促进人才挖掘和能动性,童远也草拟了一个基本晋升方向。

民屯如果擅于畜牧、工程、炊事、医护或者工匠、手艺等能力,可以升入相应军屯。军屯如果在各部表现出色,且有功绩,可入无畏军。

无畏军和军屯如果年纪略长,或者有较多功绩,可授予五十至一百五十亩的土地。这样就形成了一条有序,主要考量能力和功绩的晋升方向。

不过种粮还是民屯最主要的任务。以屯为单位,如果粮产较高,除了分配粮食更多,还会像军屯一样享受肉食、蔬菜等各类物资或者钱财。

现在粮食充裕,没有什么压力,以后统辖范围扩大还需要逐步完善。

这样基本的方案在张既这位行政大才的帮助之下,又加以完善。具体的执行就由各县统领屯田校尉去落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