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试锋 > 第七十八章 借粮

明末试锋 第七十八章 借粮

作者:温风如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3:11

第七十八章 借粮

周大虎眼前的寨堡比较大,寨墙高约近两丈,上面有寨堡壮丁巡哨,警惕的望着下面密密麻麻数百的饥民。

此时寨堡巡墙上的壮丁发现了周大虎一行人的靠近,立时精神集中,全部戒备起来。

一名亲卫上前,高喝而道:“喂,寨堡巡哨着,我家大人要见你家员外,速速通报!”

几名巡哨聚在一起嘀咕了一会,其中一人出来喝道,“滚蛋,哪来的野物,来此喧闹,我家老爷岂是你等想见就见的人。”

周大虎听着沉默不语,知道自己等人身着便衣,带着武器,又不是当地官员,是生面孔,断断不会轻易让自己进入寨堡之内。不过他早有腹案计划,先立威、后进寨。

此次之行,这些随行亲卫个个都是神射手,带的都是一石以上的强弓,还带了十把神臂弩,十把朝廷制式军弩,尤其是神臂弩,是周大虎的杀手锏,到现在能用的只有四十把。

寨堡上面巡哨的恶言恶语,顿时惹怒了喊话的亲卫,扭头请示看向周大虎,周大虎一点头,只见拿出弓箭对着寨堡巡哨就是一箭,箭矢贴着巡丁头皮划过,巡丁惊出一身冷汗,头皮发麻,瘫坐在地上喘着粗气,受到此等惊吓、好比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吓得惊魂未定。

“见血,不要命。”周大虎发出命令。

身后亲随护卫一听,个个咧着大嘴喜笑颜开,他们整天训练射死靶索然无味,如今要射人见血,皆是精神大震。

“得令!”

走出十几名护卫,笑着来到距寨门约八十步的地方站定,收起脸上笑容,肃穆盯着前方,从随身的撒袋中抽出弓箭,搭弓射箭一气呵成。

“嗖、嗖、嗖……”数箭齐发,寨堡之上巡哨立时数人中箭,惨叫之声不断,吓的防守寨堡之人缩头低身,不敢抬头。

护卫营的人没了目标,便后退五十步,百无聊般的站在那里等待机会。一刻钟后,一位管家模样的中年人出来答话,一番重新交涉后,寨堡中人要周大虎一方派出一人,验明身份后再请进寨堡。

跟随周大虎而来的老夫子王庙鱼,自告奋勇前去说话。他对自己山寨……不对,叫千户所,有莫大信心。

周大虎盯着寨堡淡淡说道:“告诉寨堡之人,老夫子如果出事,我将踏平此寨堡,鸡犬不留。”

王庙鱼一听,心中更是感动的一塌糊涂,他从山寨的一名名不经传的老夫子童生,成为现在的千户所民事几个管事之一,虽然没有官身,但他也很知足,这也是他事事当先不惧危险的原因。

士为知己死,女为悦己者容!

王庙鱼拿着周大虎给他的千户官铜质腰牌,被人用竹篮吊上寨堡商谈。

很快就有了结果,一刻钟后,寨门半开,防着饥民一拥而入。

一位管家模样的微胖中年人在数名寨堡乡兵的保护下,走出寨堡来,朝周大虎拱手一礼道,“周千户大驾光临,我家老爷王举人派我过来迎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周大虎面无表情摆摆手,冷声道,“无妨,请管家前面带路,我有事与你家老爷相商。”

管家前面带路,周大虎一行人三十人紧跟其后,艺高人胆大,虽然大家没有穿铁甲在身,但是便衣里有牛皮软甲和棉甲两层不显眼的甲衣,即使老夫子王庙鱼也如此穿着,并在随行之前,学会了一出事情就抱头护头立刻趴下的训练。

当然这只是最坏情况发生所做的准备。周大虎镇定自若,身边的护卫们却高度紧张,全神戒备,不敢有丝毫麻痹大意。

寨堡里面犹如县城一般,街道纵横、房舍林立,很快周大虎一行人来到一处高门大宅前,这时出来一位约五六十岁老者迎接周大虎一行人。

老者快速扫视了一眼眼前众人,目光便定在了周大虎身上,随即他对着周大虎拱手一礼道:“有失远迎,还望恕罪,周千户,请进。”

来到宅院客厅,主客主次上下分座,上来热茶,话头进入正题。

周大虎抱拳一礼,便说明来意,“我想借贵寨堡粮食一百石先行救济灾民,数日后立即归还,不知王举人可否行个方便?”

王举人呵呵一笑,道,“这点粮食我答应了,马上就可以由周千户提走。还不还都行,只不过都是一些陈年老粮,特此告知,请不要介意。”

“理解、理解。”周大虎躬身谢过。招呼手下跟随寨堡管家去提粮食。至于陈粮,周大虎千户所绝大多数都属于陈粮范围。

人们通常把当年收获的粮食叫做新粮,把储存一年以上的粮食叫做陈粮。陈粮除口感有所下降外,其他品质指标与新粮差不多。粮食陈化是一种自然现象,主要表现在食用品质下降,严重陈化时食味明显变差,酸度明显增加。

陈粮除口感有所下降外,其他品质指标与新粮差不多。有些耐储粮种的陈粮品质比新粮还好,比如说储存2至3年的陈小麦,经过后熟作用,其品质指标远远优于新小麦。

当然,存储五年以上的粮食如果变质就是陈化粮,就不能食用,这个道理,周大虎是一清二楚,明白的很。

这位王举人的痛快答应借粮,使周大虎对其观感好感增加不少,像王举人这样考上举人而不当官的,明朝中后期有不少,不是他们不愿当官,而是想考进士几次考不上后,就会心灰意冷,安于现状。

而大明可以当官的除了进士、举人还有贡生、国子监生、以及异途捐纳官位之优秀者。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

贡士不同于贡生,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元”。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排了个名次而已。

大明除了三甲进士可以很快选派实缺地方官和京官外,其余人等皆需数年,十几年候缺补官位,人多粥少。毕竟官位是固定的,而取得当官功名的人,几乎年年增加,常年累月积累下来,数量惊人。

这种情况下,做官竞争十分激烈,许多基层官员如县令一职,竞争最为激烈,朝廷为了缓解人多官少的情况,知县一职往往都是一任知县三年任期,就会回家待仕,而升迁的人少之又少,只有政绩突出,官风清廉或有关系后台很硬之人才会擢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