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打搅南宋 > 第397章远方的消息

打搅南宋 第397章远方的消息

作者:冯妙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8:36

第397章远方的消息

“向日葵这种东西长势十分旺盛,等再过几个月这片滩涂上就会长成一片了,到时候郝先生就能看到了。”

县令赵为仁喜滋滋地说了起来,因为去年种的不错,今年他打算将所有的滩涂这边都种上这些向日葵,而除了向日葵之外,再种一些适合在滩涂盐碱地上的作物。

郝经听了赵为仁说的点点头,接着就去了仁和县其他地方去视察春耕情况。

晚上的时候,郝经他们又回到了仁和县县衙,就着灯火记录这两天看到的情况。

郝经对这两天看到的春耕情况大体上颇为满意,也将看到的存在问题也记录了下来。

杜子如则在边上研墨,磨着磨着因为实在太累了就睡过去了。

郝经并没有生气,而是面色和悦继续在烛火下记着将来要向朝廷汇报的内容。

半夜的时候外面下起了零星的小雨来,郝经才写完折子才起身关窗去了。

这时候杜子如才醒了过来,嗔怪自己睡了过去,但郝经并没有责怪杜子如。

第三日一早郝经与杜子如离开仁和县,他们下一站要去萧山县。

……

昨夜,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过后,次日一早空气中到处都是水汽,太阳光从南高峰、北高峰上倾泄下来,在山峰之间形成一道道光雾,在光照下散发彩虹一般的光晕……而这个时候钱塘江上微风徐徐,吹皱了江上的浪花,隔着好远只见雾气中忽然就撞出来不少海船。

在雾气背后,赫然出现几十艘海船,这些海船排列整齐,给人极其震撼的感觉。

此时此刻钱塘江北岸南星桥港口位置处的工人见到海船之后,便开始摇旗招呼、锣鼓喧天。

这些船正是从台湾府那边来的,在去年造船登记下海,每一艘船只上都镌刻了特殊的记号。

排在前头的这艘船被命名为开拓者壹号。

据说是在基隆港船坞厂那边制作而成,去年下海之后一直负责对外贸易与海外土地的开拓。

不一会儿,码头上的工人江大棉就认出了是刘一二与刘四五兄弟,许久不见不禁喜极而泣。

刘家兄弟刚到了南星桥的港口,就见远处岸边上耸立着不少的高土窑,这些窑与台湾府那边的窑口要差不多,二人一看这分明就是水泥制造厂,虽说现在的水泥还在试验阶段,但刘家兄弟深信一点,未来大宋必然要推广这种新的建筑材料。

三人一番谈论之后,江大棉忙令工人从船上卸货,顿时整个码头上忙碌成一片:“看你们这阵仗可是要见殿下?”

“对。”

“殿下就在那边的水泥厂,离这边很近哩!”江大棉指着南星桥那边道。

刘家兄弟听了之后迫不及待赶了过去。

而江大棉则继续指挥工人们搬运海船上来的货物。

这些货物若要进入临安城,就必须换平底船进入内河河道,然后再进入城内。

每一次刘家兄弟回来的时候,江大棉都感觉自己累得精疲力竭了,休息了好几日才恢复体力,而这次他也有同感,但令他非常骄傲。

不久之后刘家兄弟在南星桥水泥厂碰到了赵诵。

赵诵正在查看工人们试验新型水泥,目不转睛盯着刚出炉的水泥粉。

这时候有人告诉赵诵刘家兄弟来了。

赵诵才回头头看到刘家兄弟恭敬地站着朝着拱手。

赵诵也快一年没见刘家兄弟了,忙让他们不要行礼。

因为常年在海上,刘家兄弟的脸都被海风吹的有些皱了黑了。

见到赵诵之后刘家兄弟十分高兴,二人准备了一肚子要说的话说给赵诵听。

赵诵于是命边上的蔡子义与高襄去准备接风洗尘一应物事。

高、蔡二人便匆匆而去。

“走,去屋内聊去!”

赵诵边走边和他们聊起了台湾那边的情况。

听刘家兄弟说此时在澎湖列岛上已经建立起了一座军港。

当年还是贫瘠,鸟不拉屎的海外荒岛,如今已经成为一座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的岛屿,渔民出海捕鱼,牧民放牧,农民种植。

根据统计如今澎湖诸岛上有海民二千人,而常住士兵有三万人,他们守卫着这座岛屿,在岛上以及海域范围训练,时刻等待着朝廷的号令。

而身为沿海制置使李源已经为朝廷训练了一批三万人的海军。

赵诵听了甚是高兴,大宋朝廷将来北伐中原就必须要海陆两地一起进攻,因此海上的补给线至关重要。

除了澎湖之外,赵诵也关心那边的情况。

当刘家兄弟说起台湾府的现状,二人脸上的喜悦与自豪的表情油然而生。

据说眼下台湾府的官吏正在计划建设环岛道路。

要致富先修路,赵诵也清楚将来若是这条道路通了,就可将分散在台湾岛内的各处聚落串联在一起,也会极大地促进了台湾各地的交流与商贸。

赵诵非常期待这条道路能尽快通。

而除了道路之外,基隆港那边的情况也是振奋人心。

如今的基隆港口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军港、商港为一体的港口,围绕港口附近还新建了一座新的小型镇子,附近也形成了不少的村落。

在基隆港口最多的就是船坞厂了,那边的船坞厂负责制造的是民用海船以及大型海上战船。

还有今天八斗子煤矿厂的煤炭,金瓜石和九份金矿厂的金矿,大屯山硫磺矿厂的硫磺矿,还有布袋盐场的盐等也是通过海船运来的,如果没有船只,这些都运不过来。

接着刘家兄弟就谈起台北城的情况。

赵诵屏住呼吸都不敢随便问话,深怕遗漏了一点。

刘家兄弟继续说着台北的现状。

工匠们在也黑迭儿等人设计下正在建造这座号称台湾府第一城市。

而眼下台北城成为整个台湾府的首府,当初来自南宋各地的百姓在这里定居下来,从事农林牧副渔等。

来自南洋占城、麻逸、三佛齐、浡泥国、高棉、罗斛等国家的商人也在南下北上的商贸中选择,据说有不少海商选择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带来了自己国家的文化。

在台北可以看到各国文化交流碰撞,在街道上就可以见到很多建筑的风格融合在一起。

还有在台湾府也有军队在训练,驯养马匹,孙家父子一家人都在尽心为大宋朝廷制作甲胄,为将来大宋朝的北伐战争做准备。

眼下赵诵没时间去那边亲眼看看,但他相信未来这座城池一定会是一座大城。

除了这些之外,赵诵关心的还是吃的问题,这涉及到民生问题,不容忽视。

赵诵这几个月吃的都是产自台南的大米,在临安街市上卖的也有台南来的大米,不过台北的大米价格要比临安本地的大米稍微贵一些。

据刘家兄弟所言,台南的水稻有用现在这个时代的占城稻谷种植的,也有用那批杂交水稻种子种植的,不过杂交水稻稻谷的子一代的性状比较稳定,到了第二代的时候还需要进行性状分离、杂交试育。

总的来说台南的水稻光照充足,香软程度要比这里的好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