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打搅南宋 > 第405章台北的农业

打搅南宋 第405章台北的农业

作者:冯妙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8:36

第405章台北的农业

暴风雨虽然来的那么猛烈,但并没有摧毁他们的船只,更没有摧毁他们的意志,在天亮之后暴风雨就偃旗息鼓了,此刻海面上陷入一片平静当中,太阳升起来后,天边升起了彩虹。

在海域的附近出现了不少海船,大部分都是宋国的船只,它们穿梭来往于南洋——东洋线路,带来各地的货物,往来这条商路在各国各地之间进行贩卖。

赵竑拿着望远镜看到不少商号的船只。

此时船只继续朝东北方向前行,两三天过后船上工匠指着一片海域,在海域的尽头忽然露出来一片土地,在众人的视野中也越来越清晰,赵竑知道他们离台北城也越来越近了。

三月底他们终于见到了一片陆地。

赵竑远远就看到陆地探出海岸线的一角上有一处码头。

码头上停靠着大型的海船,船工奋力踩桨,过了一刻后终于停靠在了码头上。

赵竑见到码头上正在装卸从南洋那些个国家来的货物,船工们正挥洒着汗水,忙着不亦乐乎。

这处码头是去年刚刚兴建的的。

赵竑接着见到了码头的账簿,看了最近一年的贸易情况。

虽然要比泉州、庆元府的贸易情况少很多,但对台湾府来说是一种进步。

在进入淡水河之后,他们换了平底船。

沿河而上,两岸风光尽收眼底。

淡水河岸两岸分布了一些村庄,村庄边上的田野都被开垦了出来,种着绿油油的庄稼。

为了灌溉这些庄稼兴建了不少的灌溉水渠,汩汩清水正在从远处斗门位置流淌过去灌溉进田间地头。

如今田里已经种植了不同种类的庄稼,当地人正在给赵竑介绍情况。

而李源则带着他的人先去了台北城。

赵竑继续视察,他们在当地住了一晚上,感受了当地百姓的淳朴与干劲,到了第二天的时候一行人继续出发。

沿途都在兴建当中,原来的森林都被一点点砍伐,在一番刀耕火种之后成为新的耕地。

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种满了庄稼,每一农户都在忙碌中。

在一二日后赵竑他们来到了一处盆地,此处所在的部分就是台北城。

下了码头之后赵竑见到的是一片连绵起伏的稻田,稻田里面的稻谷都开始慢慢挂穗了,而水稻植株的色泽也变成了深绿,带了一些淡淡的浅黄色,赵竑知道这边第一季的水稻马上就要收割了。

他们继续沿着新开的路走,见到最多的还是农户。

今日的天气甚是炎热,有些透不过气来,边上的赵信等人都在给赵竑摇着扇子。

赵竑则看着这些农户,见到他们顶着草帽,底下一兜濞短裤,上面赤着身体在田野里面除草施肥,黑黝黝的皮肤上满是豆大的汗珠。

赵竑生怕农户中暑就过去道:“这位大哥,这么热的天你还不歇息一下再种田?”

“看天气哟,再过一段日子就可以收割了,不多做就不行咯,再说马上就下雨了。”老人黑黑的脸上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灿烂,皱纹在快乐当中涌动起来,仿佛纵横交错的阡陌小道,手中舞着锄头,在烈日下丝毫都没有任何疲惫。

赵竑也不多说什么,在田间小道上小步走着,身后一群人慢慢跟了上来。

这时候赵信递过来一碗凉粉给赵竑,赵竑吃了之后心底异常爽快。

据说这碗凉粉是用去年的番薯淀粉做成的,吃完之后赵竑打算继续走路。

走了不远在一处山坳位置看见那陡坡上的地里面有叶子和藤条长了出来,这就是种植番薯的地方。

窦默好不容易赶了上来,劝道:“官家何不歇息一阵子再说?”

赵竑摇摇手笑着说:“一到这边我就闲不住了,窦夫子若累了就先回去罢。”

身为臣子,窦默听了有些惭愧,连着天数下来,他的脚确实有些浮肿,但尚能走。

边上的赵信小声道:“窦夫子你这就不知道了,官家要做的事情我们如何劝都不行。”

窦默没有说话继续跟着。

此时他们的身影没入农田庄稼当中,这是一片玉米田。

秧苗也长得有半个人的身子那么高。

据农户介绍再过些日子,半米高的玉米苗会越长越高。

远处的向日葵露出青色的叶子,花盘尚未形成。

淤泥中的荷花也只是开出了小叶子,漂浮在水面上,水面之下还有一些鱼苗。

这些鱼苗大部分是一些鲤鱼。

淤田的两边都种了一些桑树,桑叶碧绿碧绿的,上面还留着一些水珠,这些都是蚕的美食,远处有一庄园内的农妇都在采摘新鲜的桑叶,喂给蚕吃,等到蚕吐丝后用来纺织蚕丝。

......还有不少的庄稼,见过长势喜人之后,人心情都愉悦了不少。

赵竑抬起头一看,远处山峰那边乌云开始慢慢聚了起来,乌云越来越多,天色瞬息间变了黑色,林中的麻雀乱飞,荷叶上的小蜻蜓也飞跑了。

见势,边上的赵信等人准备起了蓑衣......过了一会儿的时候,果然一阵闷雷而来,雨点从远处山脉那边一点点倾斜过来,等赵竑穿上蓑衣之后,雨水已来到了跟前。

赵信等人又拿出雨伞来,将赵竑围在里边。

下了一刻的工夫,雨水很快就过去了,这时天边的彩虹来了,赵竑等人继续在农田里这边走着,农户们也在雨水褪去后立马进行除草,这场雨水丝毫都没有影响他们的生活。

窦默出了临安之后去一直待在赵竑的身边,其一是为了负责赵竑的身体调理,其二是整理一些书籍,其三则是见见大宋现在如何了。

窦默知道要深刻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更好的方式就是亲自去下面看看。

经过这段时间的见识之后,窦默除了震惊之外,他都不知道用什么样子的词汇描述了。

宋国开放的自由贸易,给百姓让了非常大的利,带动了城市与港口的发展,促进贸易的发展,带给国家丰厚的税收。

这与大蒙古国内落后的经济现状完全不同。

在蒙古国内虽然也有一些政策,但比起宋国来说稍显落后与僵硬。

例如蒙古虽然在开拓领土上有一套,但在治理之上还是非常不足。

在国内各地世侯各自为政,蒙古上层阶级在各地的治理手段与阳奉阴违,在蒙古人的心中,他们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而且惯用草原上的那一套方式,处处都透露着一股腐朽落后的气息。

窦默又听随行的人说当年台湾府这边还是一片荒地,人丁并不多,但是短短的一两年的工夫这边就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港口的繁荣、市镇的兴起、农业的丰饶、百姓的热情、政府的开明......而发生这种变化,都是因为它的缔造者——面前的赵官家赵竑。

窦默不由得深深倾佩起来。

赵竑也问窦默的感受。

窦默点点头,然后道:“我以前只是做做学问,给学子们上上课,教他们孔孟之道,君臣之道,偶尔还会提及一些民间的疾苦,但大多一笔而过,如果他们能来这边看看就好了,就会见到他们这辈子都没有见过的一幕,在官家的治下,我觉得大宋会越来越好。”

听了窦默说的,赵竑不过微微一笑罢了。

“现在大宋还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鞑子不灭,我大宋还是有危险的,在繁华的背后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大宋儿郎的鲜血,只有天下稳定太平了,老百姓才能享受到安乐的日子!”

.....

感谢白色宇宙风17的,绥德侯的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