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打搅南宋 > 第562章现在还不是最后的胜利!!!

打搅南宋 第562章现在还不是最后的胜利!!!

作者:冯妙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8:36

第562章现在还不是最后的胜利!!!

离开皇陵之后,赵诵一行人来到开封。

到达的时候,开封城外正进行垦地,准备今年农作物的种植。

为了加快耕种速度,临安府的工匠带来了新的种田工具。

改进后的种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劳作。

当初赵诵一道旨意下去,各地的官员正带着百姓在疏浚黄泛区的河道。

如今,开封的水运也基本上恢复了通行,从南方来的船只也到了开封城下,一切也恢复了秩序。

这天码头上停靠了不少南来的商船,赵诵接见了从南方来的各商号的负责人。

当初就是这些商号的存在和经营,才帮助太上皇赵竑夺回了皇位。

所以赵诵对他们非常感激。

如今赵诵希望他们来中原,需要他们带着商品前来,重新打造一个商品经济,稳定和发展中原的经济。

赵诵对这些商人道:“开封位于中原之地,当年是天下漕运的中心,所以对我大宋国来说,地位十分突出,更占了天下漕运的三分之一。”

“如今我朝收回开封,势必让开封重新恢复漕运,而你们都是宋人,自有经营的一套,在你们的经营之下,开封势必重现当年的繁华,我对诸君可是非常看好的,诸君也不要让朝廷失望。”

商人们也知道皇帝的意思,这任务对他们来说非常繁重,但为了完成皇帝交待的任务,他们不得不重新在这里经营商号。

就好像当年去鄂州、襄阳以及台湾府那样,他们要在新的地方开始新一轮的经营。

当年要不是太上皇,他们也不会过上这样幸福的日子。

要知道当年他们可都是失去土地的流民,日子都过不下去的那种。

后来去了泉州才有了好转。

此时他们虽然经商,但已不仅仅是商人了,更不能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活,而要为大宋的百姓而活。

他们也是恪守这份信念,所以才有如今的生活和地位。

至于那些为富不仁、违背了初衷的商人则被太上皇和皇帝二人永远地剔除了商人的范畴。

所以他们更能明白自己的使命。

赵诵也适当的说起往事,给这些跟随太上皇多年的亲信一一斟酒。

众人也十分感念太上皇皇帝父子的恩情。

......因为原先的城池年久失修,为了吸收人口,赵诵打算在开封地区修建新城。

新的城池并不是修建而原先的城池上,而是另选了一块地方,与原先的城池形成了东西两城对峙的格局。

这也是为了更好的防守中原,不至于将所有人都集中在一座城中,可以更好的防守中原。

实际上赵诵也想让世人记住那场耻辱,因为开封毕竟对宋国百姓和士大夫们来说有一个抹不掉的情节。

众人以为皇帝会在开封待很长一段时间,但只有刘秉忠等亲近的大臣才知道皇帝早就迫不及待要北上了。

这次皇帝北上,不是从原路返回,而是选择了一条新的道路。

赵诵北上,先是去了大名府,毕竟大名府曾是宋国的北.京。

当年的大名府经过重金打造,外城周长48里,宫城周长3里,颇为雄伟壮丽,又因为大明府居于当时黄河之北,有“控扼河朔,北门锁钥”之势,成为阻止契丹人南渡黄河的重要屏障。

不过此时的大名府因为战略地位下降,所以被蒙古人重视的不够,人口也只有十万人差不多,显得有些荒凉,但好在现在投降宋国的官员正准备修复这座城池。

而宋**队为了防止其他地方刚投降的地方造反,所以在大名府这里准备了五万兵马,防止地方上有任何不臣之心。

大名府就像是一把利剑插向中原以及山东、河北地区。

赵诵看到大名府布置的军队以及各地官员带领恢复农业生产之后,和刘秉忠等人商议之后,觉得大名府走上了正轨。

在离开前他对大名府的将领和士兵说:“现在我朝虽然收复了失地,但还有忽必烈在,蒙古人无时无刻不想南下,现在他们失去中原之后,更是坚定要南下,所以你们还要继续训练,保家卫国,保境安民!不要重蹈靖康之变的耻辱,不要让你们的家人陷入战争中。”

皇帝说完之后,将士们挺起胸脯,他们一开始以为收复了失地,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毕竟现在朝廷基本收复了失地。但现在皇帝的一番话,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还未结束。

在大名府待了一二日后,赵诵一行人立马动身北上来到了真定府。

此时赵诵见到了李庭芝和夏贵,不过并没有见到李源。

此时的李源收到王安的书信之后,已经动身前往燕京了,为的是预防忽必烈的军队突然越过燕山,之后南下突袭燕京地区。

而燕京地区控制尚短,还需要预防内乱和外患。

接着赵诵得知,李庭芝等人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屯田训练士兵。

在和皇帝谈话的时候,夏贵也很担忧,他之前一直都没有说,就是担心皇帝打了胜仗之后,会高兴的得意忘形,犯了以前统治者犯的错误,此时在真定府见到皇帝了,他直言不讳对皇帝说。

“陛下,老臣知道朝廷虽然收复了不少失地,但将来说不准忽必烈还会南下。毕竟忽必烈南征北战,如今又是蒙古的大汗,要不是有阿里不哥要对付,你觉得他会放弃中原么?”

“自然不会。”赵诵注视夏贵,他明白夏贵和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所以老臣才大胆和陛下说话,希望陛下可不要重蹈历代先帝的覆辙啊,也希望陛下不要怪老臣多舌。”

“老将军多虑了,我不会置气的。”赵诵很肯定夏贵他们能有这样的想法,此时就应该要有居安思危的想法。

夏贵见到皇帝听了自己的话,丝毫没有责怪自己,反而听了进去。

此时赵诵对李庭芝、夏贵他们说:“忽必烈是个强敌,但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我们宋国士兵也是很厉害的。”

李庭芝和夏贵相视一眼,点点头。

......

赵诵离开真定府之后,一路北行。

此时,北方大本营燕京一刻不停地送来信函。

这时候他最关心的还是蒙古人之间的战争。

赵诵希望两方势力分不出胜负,这样对宋国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一旦忽必烈取得胜利,势必还会南下与宋国一战,到时候情况就麻烦多了。

但现实的情况是即便忽必烈的兵力不足,对方翻盘的机会还是挺大的。

所以赵诵才如此担心,他不希望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双方的势力此消彼长,而是相互牵制。

但赵诵也无可奈何,毕竟现在天下只剩下了这三足,所以......

又因为忽必烈太优秀了,让他还是有些后怕的。

赵诵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刘秉忠:“阿里不哥虽然可以牵制住忽必烈,但结果阿里不哥还是会败在忽必烈手下的。”

此时刘秉忠看出了皇帝的担忧,却说:“陛下,你想的并不对,实际上蒙古国内还有其他的势力。”

“你是说?”

“还有那些蒙古宗王,既然有阿里不哥,那就还有第二个阿里不哥,第三个阿里不哥,臣就不相信,这偌大的蒙古国他们不会惦记,这漠北王廷大汗的位置,没有人惦记。”

喜欢打搅南宋请大家:打搅南宋蛋疼小说网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