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打搅南宋 > 第八十三章 如火如荼的工匠们

打搅南宋 第八十三章 如火如荼的工匠们

作者:冯妙指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8:36

第八十三章 如火如荼的工匠们

赵诵将靶子挪到一百二十步外。

寿小春填充好后,将还在燃烧的火绳伸入弹孔中。

一切妥当后。

赵诵和寿小春就看着一百二十步外的靶子上留下了一个弹孔,只是位置还是有些偏。

寿小春甚是激动,能够射中一百二十步外已经是很不错了。

赵诵却摇摇头,这角度怎么又偏了,是这把枪有点小问题,还是对准的准星有误?如果是在射击中出现这种问题,那会要了小命。

这时候李怀恩出来了,他方才听到有什么声音撞到木板上,然后出来一看,在院中见到一个奇怪的靶子,靶子上画着奇怪的符号,还有两个小孔。

赵诵看见了李怀恩立马对他道:“怀恩,你会射箭么?”

“少主,怀恩会啊,可是百发百中!”李怀恩很是自信道。

“去调一下那把枪的枪口,然后对准那个红色的靶心。”

李怀恩按照赵诵的吩咐,立马去调整那把枪。

赵诵则将靶子又向前移动了三十步,现在一百五十步了。

赵诵不知道能不能达到一百五十步的射击距离。

寿小春乐此不疲,继续填装黑火药与小铁珠子,然后将燃烧着的火绳伸入弹孔。

李怀恩就看着寿小春操作着,不知道方才少主他们是否就在弄这种武器。

“少主,你们在做什么?”

赵诵道:“怀恩,待会儿张开眼睛看看,什么是利器!”

李怀恩有些不信,道:“比震天雷还厉害,比床子弩厉害?”

李怀恩很好奇,他的眼睛一直盯着这杆黑色管子的物体上。

随着寿小春将燃烧的火绳伸入那个口子,李怀恩就看着里面冒出了有些黑色的气体。

李怀恩知道那是黑火药的味道,混合了硫磺、木炭、硝石。

虽然有些难闻,但他知道这武器是要靠黑火药来用的。

想着的时候,忽然他看到一颗东西从黑色枪管里面射了出去。

那应该是小铁珠,但那小铁珠的速度太快了,他眼睛也捕捉不到小铁珠子的运动轨迹。

只听一百五十步外,靶子偏离正中心位置的地方忽然多出来一个小圆孔。

小圆孔里面有一个小铁珠子卡在那里。

李怀恩瞪大眼睛。

寿小春也没想到这一次目标居然射的这么准确。

“少主,厉害了。”寿小春与李怀恩道。

赵诵对寿小春道:“再试试一百八十步看。”

赵诵立马将靶子又移了三十步。

只见一百八十步外,小铁珠子差了几步,就落在了地面上。

看来能有一百七十来步就不错了。

赵诵觉得应该差不多了,应该跟火药的多少有关系。

然后又让寿小春多加了一点。

寿小春照做,这时候那小铁珠子就射到了靶子上。

赵诵对今天的试验结果还算满意,然后就让寿小春再研究精进。

比如子弹设计成尖头的,火绳那里可以用燧石点火,然后膛线的问题,要等钻床这些出来再试......

然后赵诵从其他铁匠中调了两名过来。

一个叫穆罕默德·阿卜杜勒·赫曼,另外一个叫穆罕默德·侯赛因·拉齐。

这两人都是番邦来的,黑衣大食国(阿拔斯王朝)人,来泉州已经定居了三十多年,只是如今大食国快要被灭国了。

那两人当然不知道这些,不过这两人的锻造工艺可是一流的,会锻造大马士革钢。

赵诵对寿小春道:“这两人日后就归你管了。”

寿小春很是激动。

赫曼和拉齐看着赵诵,接受了赵诵的安排,用很流利的官话道:“一切听少主安排。”

赵诵又去其他院子去看了。

那些工匠正在按照赵诵的吩咐在赶制车床、锉床、钻床等。

这些是制作工具用到的器械,也是为了方便日后制作军器。

除外,还有工匠在做一件东西。

回回炮。

回回炮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之作,也是重要的攻城利器,据说当年“回回炮”的主要制作者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将回回炮献给了忽必烈,在襄阳一战中,元军就是用这个攻城利器攻下了襄阳城。

赵诵认为,蒙古人虽然文化上落后,但非常重视技术,优待各色工匠,哪怕屠城,工匠也会被保留,所以他觉得发展科技是非常有必要的,否则在科技实力上就会落后蒙古人。

而回回炮也是赵诵在那本书上找到的,现在就让工匠们试着做做,不过现在用不上,也不好试验。

至于将来,就可以用到攻城作战之中。

他相信在未来对蒙古的作战中,南宋一定会取得更好的进展。

除此外,还有工匠在研究弹簧。

工匠们刚开始不知道那弹簧是什么,只有图片上的东西。

看到少主来了,那些工匠立马上去问。

赵诵道:“有铜丝么?”

“有!”

赵诵就让他们去找一条又细又长的铜丝。

工匠们找来一段铜丝之后,赵诵就把那个铜丝一圈一圈地弯了起来,绕成一个圆柱体的东西。

工匠看了之后就懂了。

“这铜丝可以绕成弹簧一样的东西,不过这弹性不足。”赵诵就把这个给工匠们说了一下。

工匠们也就懂了,少主这是要他们寻找弹性十足的材料。

赵诵没有打扰他们,他在院中站了一会儿,看着工匠们如火如荼在制作工具,在操作刚刚试验完成的,然后看到车床、钻床这些器械都初具模型。

赵诵把这一切都交给了这些他们,无论好坏都由他们来试验,那火绳枪他先留给了寿小春和两名番邦工匠研究。

他也没有带回去。

火绳枪还是很不好操作,没有燧发枪容易。

看到他们埋头苦干,用双手操持着,赵诵很是感慨,这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们匠心独运,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

赵诵相信,只要给他们一个空间,就可以创造一个高端的科技文明世界。

到了下午,赵诵看时间不早了,立即与李怀恩二人急急忙忙坐了马车赶回临安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