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锦衣 > 第六百五十八章:新鲜血液

锦衣 第六百五十八章:新鲜血液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1:59:29

第六百五十八章:新鲜血液

张静一想了想又道:“在臣看来,黄公之言,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在臣看来,士绅也有好坏良莠之分,纵有许多劣绅去与李自成勾结,可我大明未必没有心怀天下的士子和读书人,现在有人大造舆论,说什么因为新政而逼迫士子与读书人宁愿支持李自成,臣却对此,不以为然。”

天启皇帝听罢点了点头,觉得颇有道理。

张静一随即又道:“眼下的乱象,恰恰是因为新政不够彻底而导致的。因此,当务之急是继续推行新政,除此之外,铁路的建造,也要加速,所以臣以为,如今最需要的是加快融资,将所有的建造,统统铺开。”

天启皇帝听罢,凝视着张静一道:“张卿莫非又有了办法?”

张静一心里想,之所以要推出股票,本质就是单靠一人之力,或者一人两人的资金,没办法快速的折腾出一条规模宏大的产业链出来。

而融资或者说金融的本质,就是快速地推进这个进程。

张静一道:“臣听说,现在许多人交割股票,都十分不方便,许多人为了买卖,还需四处打听是否有买主和卖主,即便是交易,如此巨额的资金,双方也难有保障。”

“所以臣以为……臣的辽东矿业,反正也准备挂牌发售新股,除此之外,铁路公司需再兴建各处的支线,也需再继续融资,不妨陛下于钟鼓楼处,开一个交易股票的地方,如此一来,大家要交易,就都有了一个去处。”

天启皇帝惊讶地道:“交易股票的地方?”

天启皇帝认真地想了想,随即猛地眼前一亮,禁不住道:“这个主意好,这就好像……东市和西市一样,只是买卖的不是货物,而是股票?”

“正是。”张静一忍不住在心里给天启皇帝点个赞,聪明人就是一点就通呀!

于是他接着道:“将来无论是卖主还是买主,至少不必没头苍蝇一般的乱转,而且价格,也会比之此前更透明一些!除此之外,大量的交易在一个地方完成,这些交易的数据,也可造册,将来也可备询,免得这京城像没头苍蝇似的。”

天启皇帝道:“这个事,就由张卿来办,得立下一个章程,将规矩立起来之后,这买卖更便利,反而更有利于流通了。”

股票为何有价值。

除了盈利分红之外,其实它还有一个属性,那就是一旦自己急用钱的时候,可以立即脱手兑现。

可是在这个时代,想要兑现要走的程序很多,你得找到买主,找到买主之后,你还得跟他谈价钱,谈完了价钱,你却还需跟人交易!

这其中有数不清的麻烦,涉及到大量的时间,还有请保人的花费。

这也是为何寻常百姓很难交易小额股票的原因。

可若是建立起了一个随时兑现的保障机制,那么这未来的股票市场,可就不好说了。

张静一道:“臣的想法已经有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陛下拭目以待便是。”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

黄立极却没走,他支着耳朵,一声不吭地认真听着,尤其是当听到张静一的辽东矿业即将要发行的时候,心里不禁一动。

这时,天启皇帝才留意到了黄立极还在,便道:“黄卿家,这里没你的事了。”

“是,是。”黄立极只好告退而出。

现在的股票市场,确实已到了高位,铁路公司每股已到了二十七两纹银。

这个价格,已经慢慢稳定了,从前的热潮已经渐渐的散去,毕竟傻子都知道,这样的高位,虽未必会跌,但是还想暴涨,却没有这么容易。

倒是在此时,手里有银子的,已经感觉到矿产和钢铁以及纺织还有伐木等行业有利可图,因而此时疯狂的寻找机会。

尤其是矿产,是最不容易的,因为盐铁专政,地方上的耕地开始划分,而山林等其他土地,则已落到了朝廷手中,这个时候……就算想要投资挖掘,此时也没有这么容易。

因而大家干的事,只能是囤积废铁和矿石。

只是……这种效率实在过慢。

倒是不少纺织作坊却是遍地开花。

只是张家已取得了纺织的先发优势,其他人跟风,也不过是喝一口汤罢了。

倒是这些日子,大明报之中一直推波助澜,说是铁料紧缺,煤炭也紧缺。

甚至煞有介事的说,将来这铁只怕价格要堪比黄金。

至于煤炭,报纸已称其为‘黑金’了。

如今这大明报,几乎是士绅和商贾,还有许多颇有产业的人必读之物。

这等连日来的狂轰滥炸,倒是让人形成了某种根植在内心深处的印象。

于此同时,又有重磅消息传出。

铁路公司将发行新股,为未来的十条支线铁路进行融资,消息一出,不少人持币观望。

当然,在市井之中,更多人流传的却是,这新股买了肯定不亏,不过更多人却不禁生出一个念头。

如今要造这么多的铁路,而且在将来,照着这个趋势,我万里江山,更不知需要多少铁路运营,那么它所耗费的钢材和煤炭会有多少?

现在听闻,这铁矿和煤炭,只可用十五年,天下的煤炭和钢材便要掘尽,这可是有根据的,有人算过现在的产量,还有现有的一些矿产,十五年已是保守估计了。

这钢铁和煤炭,岂不当真要翻天?

也就在此时,辽东矿业的消息开始悄然的传播。

消息一出,顿时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

想不关注都不成啊。

在大家的印象之中,关内的煤炭可能有不少,可是铁矿……说实话,从秦汉开始,各地都在发掘铁矿,绝大多数容易开采的矿石,早就开采的差不多了,至于那些没有发现的,就算发现出来,只怕也属于那种开采成本比较高的那种。

可是辽东不一样,辽东地广人稀,许多容易开采的矿产,却因为人口稀少,再加上常年征战,根本没有发掘。

很明显……这里是未来提供煤铁的主要来源。

不只如此,若是将来铁路一通,未来的前途可期。

一时之间,万众期盼。

却在此时,股票交易所,终于成立了。

各处都放了公告,数不清的人奔走相告,再加上报纸的推波助澜,就在这一日,这靠着钟鼓楼的股票交易所,锣鼓喧天。

许多人早早就在此等了。

比如刘文昌,刘文昌这些日子一直在新县呆着,可谓是大开眼界。

那里的商业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有了许多的新兴行业,例如成衣之类,都是从那里率先开始发展,而且商贾聚集,刘文昌每日都穿梭在大街小巷,时间久了,便也结交了不少的朋友。

当然,他还是怕丢人,生怕有人知道自己是内阁大学生刘鸿训的儿子,毕竟……在寻常人看来,像刘家这样的人去经商,毕竟是可耻的事。

因而他极少将自己的身份告知别人。

在新县,与他交往最多的人,叫一个叫李沁的商贾。

李沁是关中人,其实当初也是小士绅,因而读过不少的书。

关中大旱之后,除了大士绅之外,像他这样家里有几百亩地的,其实也迅速的败落,以至于凄惨到和流民一起来了京城。

不过他能写会算,很快就在京城立足下来,先是给人做账房,慢慢攒了一笔银子,立即敏锐地察觉到了成衣行业势必火热。

毕竟原来的百姓,绝大多数都是男耕女织,就算是要做衣衫,也是购置了布匹自己回家找婆娘裁剪,制成新衣。

可京城这边,到处都在雇工,甚至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女工之后,这家里裁剪衣衫的妇人,便越发的少了,因而人们开始倾向于购置成衣。

他先是开了一家成衣铺子,很快便做的风生水起,随即自己又开了一个作坊,作坊用于生产和制造,铺子则用来销售,生意极为红火。

现如今,这李沁已成了京城里有数的几个成衣行业里的大商贾之一,身价比起真正的巨贾其实也不算多,却也有纹银十万之巨。

他另一个爱好,便是股票,这玩意太刺激,其实自从铁路公司发行股票之后,像李沁这样的商贾,并不局限于买卖股票,他们最大的梦想,便是将自己的买卖也打包变成股票,兜售出去。

今儿一大清早,李沁与刘文昌二人就在此等着了。

二人翘首以盼,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这修葺一新的巨大建筑,听着一旁的人议论纷纷,李沁忍不住对身边的刘文昌道:“刘贤弟,你说……好端端的,为何要折腾一个交易所?”

刘文昌便道:“想来是为了交易方便吧。”

“交易方便又有什么用?就算没有,大家不也一样交易吗?”

刘文昌毕竟是读过书的,而且偶尔也会听父亲说一些治理国家的事,他笑了笑道:“交易便利了,这买股票的人就越多了,买的人越多,资金量就越大,资金越大,这股票不就越值钱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