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开篇时候的中央官制(可看可不看)

开篇时候的中央官制(可看可不看)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的原因,此时的中央官制十分混乱。

三省中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二为一,成为中书门下,又称政事堂,有决策权和封驳权,还有部分行政权。此时的三位宰相按排名分别是范质、李谷、王溥。

政事堂下边有孔目、吏、户、兵礼和刑五房,但职能都不全

还有知制诰或直舍人院,负责撰拟诏旨。写诏书,给皇帝参考意见,帮皇帝做决策,是政事堂的主要职能

尚书省下辖六部本来分为户、兵、吏、礼、工、刑,此时基本上名存实亡。

五代时期,兵权和财权的地位不断上升,以至于皇帝不想让宰相掌管,更愿意将此握在自己手中。

户部的职能归于三司,三司之首为三司使,又称计相,此时的三司使为景范。

兵部的职能归于枢密院,枢密院之首为枢密使,又称枢相,此时由魏仁浦担当。

刑部则因为中央将司法权下放给了地方,名存实亡。

工部也基本没了,职权被拆分,地方的归各个节度使,开封要施工,就政事堂临时任命人来干。

吏部、礼部职能都还有一部分,吏部有负责七品以下官员升迁的铨选司,考核七品以下官员的考功司。七品以上的官员升迁,都是皇帝的职能了。

礼部主要就是负责祭祀、科举、编写历法啥的,反正一直都不重要。

弹劾监督权归御史台。

比起以前的三省六部制来说,皇帝的权力更集中了。

那个时候的官制确实挺复杂的,还有使职差遣制度,很容易把人搞晕,我尽可能简洁地描写出来。

使职差遣,就是一个官员,他的官职分为本官和差遣。

本官就是他的级别,差遣就是他实际在干的事情。

这个时候很多本官,用的是唐朝留下来的官名。

比如范质,这个时候的本官是门下侍郎,这个时候门下省都没有了,并到政事堂里去了,门下侍郎就成了本官的一个品级,也就是范质会有门下侍郎这个级别的待遇,但不干门下侍郎的事情。

范质的差遣是平章事,平章事就是这个时候实际拥有宰相职权的差遣。

这个时候政事堂有三个平章事,也就是三个宰相。

那这三个宰相如何分辨地位呢,这个时候的高级文官,会有馆职的头衔,靠这个来分辨他们地位的高低。

范质的馆职是弘文馆大学士,排第一,

李谷是监修国史,排第二

王溥是集贤殿大学士,排第三

但注意,这些也都是虚衔,李谷的馆职是监修国史,但他不干这事,

所以范质这个时候官职的全称就是门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馆大学士。

门下侍郎是本官,平章事是差遣,弘文馆大学时是馆职。

文官就这么复杂了,武官其实也挺复杂的。。

武官一样是使职差遣制度。

以主角他爹李重进为例子,

官职的全称是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加同平章事,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归德军节度使是他的本官,决定他的待遇,每月发400贯的工资,还有一大堆实物

同平章事是他的文官衔,继承唐朝出将入相传统

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是他的差遣

但是武官有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的本官,有时候也是差遣,

高级武官分为正任官和遥郡官

正任官就是本官不是虚衔,是宋州节度使,那他就是真的宋州节度使,

遥郡官就是非正任官,但名字里有某某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的人。

比如开篇时候的赵匡胤,官职全称是权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严州刺史是他的本官,他有刺史级别的待遇,但不当真正的严州刺史,

权殿前都虞侯是他的差遣,实际在干的工作,权就是暂且的意思,郭荣让他暂时当殿前都虞侯,也就是殿前军的副官,仅次于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