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三十章 幽燕猛士

奋斗在五代末 第三十章 幽燕猛士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4:43

第三十章 幽燕猛士

“臣张藏英,参见陛下。”一位须发黑白相间的高壮老者跟在张守恩后步入内。

郭荣点了点头,直奔主题:“张卿,驻守胡卢河的王彦超今发来奏章,称有契丹探子在胡卢河北岸出没,对此你有何见解?”

张藏英深邃沉稳的眼眸中爆出利芒:“陛下,契丹贼子野心,时刻觊觎我中原,胡卢河乃是限制契丹骑兵奔突之利器。

若让萧思温得知胡卢河之事,他必然按耐不住,短则一月,多则两月,至少会遣五千骑兵奔袭胡卢河。”

郭荣闻言面露疑惑:“张卿为何能够如此肯定,这萧思温就一定会出兵袭扰胡卢河?”

萧思温是已故契丹宰相萧敌鲁的侄子,官居契丹南京留守,此时驻守在幽州。

“陛下有所不知,萧思温此人虽然不是什么帅才,但为人颇有心计,用兵十分老到稳重。

若是让萧思温知道本朝在疏浚胡卢河,他虽然摄于我大周军威,不敢大举入侵彻底摧毁胡卢河疏浚工程,但见我军多为步兵,必然会派一支数千人的骑兵部队来扰一番。”

张藏英归顺周朝前就是在这萧思温帐下效力,对于自己昔的上司,张藏英极为了解。

这萧思温的用兵就突出一个“稳”字,骑兵的机动高,而周朝驻守边疆的部队大多是步兵,即便攻不下周军的壁垒营寨,跑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郭荣点了点道:“原来如此,那依张卿看,该如何防备萧思温的扰呢?”

“臣有两策,其一是立刻调遣一部精锐骑兵北上,以骑兵对骑兵,将萧思温派来扰的骑兵部队彻底击溃,这样此獠便再不敢窥探胡卢河;

其二则如臣奏章中所言,臣愿北上招揽边境数千亡命徒,他们大多是燕赵猛士,饱受北蛮的欺压不得不亡命边境,对北蛮恨之入骨,稍加训练即可成为精锐,足可抵挡北蛮骑兵的扰。”

张藏英声音洪亮,显得有成竹,因为他本人在幽燕之地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只要他往胡卢河边上一站,打出旗号来,多得是幽燕豪杰来投靠他。

他本是幽州一宦家子弟,年少时游历于幽燕,闯下了不小的名气。

十七岁时张藏英全家丧于幽州地方豪强孙居道之手,仅余张藏英一人生还,投效到了当时的幽州节度使赵德钧麾下。

后来张藏英为了报仇,一路打探孙居道的足迹,追杀了孙居道二十多年。

最后在幽州豪侠们的帮助下,张藏英藏匿在孙居道家门前,趁孙居道外出时用大铁棒袭击了他,用牙齿咬下孙居道的耳朵,然后将孙居道押到自己父母的灵位前,用三天三夜将其千刀万剐。

报完血海深仇后,张藏英便直截了当地去官衙自首。

然而在自古多有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之地,张藏英的壮举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狂支持,幽燕之地盛传“报仇张孝子”的美名。

当时幽燕已经是在契丹人的统治之下了,为了笼络幽燕的民心,同时又看上了张藏英在幽燕的社会影响力,契丹朝廷便赦免了张藏英,并征召张藏英为官。

张藏英在契丹官途亨通,一路做到了刺史级别的高官。

然而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六十岁当上了榷盐制置使后,见海边有充足的船只可供他调用,他就带着饱受契丹压榨的七千多名盐户还有他的一众部下,逃回了中原。

对于张藏英的光辉事迹,郭荣也是早有耳闻,只是张藏英奏章中提供的法子实在是太简单粗暴了。

简单到只有三步,将张藏英派去河北,他招揽亡命徒,然后就能抵挡住契丹骑兵,至于细节那是一概没有。

郭荣也很想相信张藏英啊,可自己是大周的皇帝,大周朝的一千多万百姓安危都系于自己一人,不能仅凭这样一份奏章就对张藏英委以重任。

况且这张藏英看起来虽然很高大威猛,语气又狂妄无边,很典型的幽燕猛士,可是他真的能靠得住吗?

“若是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你能招揽到多少人?”郭荣皱着眉问道。

张藏英毫不迟疑地答道:“一个月足可招揽三千精锐。”

“当真?这可是三千精锐,不是三千散勇。”郭荣还是有些不相信。

军训练新兵都是半年起步,才敢称得上能上战场,张藏英说他一个月就能招揽三千精锐,郭荣实在是不敢相信。

“若是一月内不能招募到三千精锐,臣愿提头来见!”张藏英语气坚决。

见到张藏英如此自信,郭荣不有些动摇。

郭荣也很清楚,若是派出五千侍卫马军,或是前司的五千铁骑军北上戍边,依照张藏英和王彦超的说法,胡卢河沿岸自然是固若金汤。

可骑兵的消耗却是一个无底洞,每一名骑兵意味着至少两匹战马,出动五千骑兵戍边半年,人吃马嚼下最少要花费掉十万贯。

若是这支骑兵再和契丹骑兵硬碰硬打上几场,那损耗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便是最下等的战马,一匹也值二十贯,每名骑兵上的全甲胄也值十几贯。

而且每一名骑兵都是军里精锐中的精锐,没有个四五年的锤炼是成不了一名合格骑兵的。

不行,现在的国库难以支撑骑兵的出动,这笔钱必须要留着来年征讨蜀国,郭荣很快就否决了出动骑兵的方案。

不如现在就让这张藏英去河北,若是他能招到足额的三千精锐,再加上王彦超和韩通手下的州军,防住几千契丹骑兵应该没有问题。

而若是张藏英二十天内不能招到两千名精锐,那时再派遣骑兵北上也不迟。

河北的官道每年都会整修,骑兵只需六到七便可抵达胡卢河。

嗯,这样最为稳妥。

坐在御椅上思来想去,郭荣最后下了决断。

“张卿,朕任命你为缘边招收都指挥使,本官还是之前的德州刺史,你务必在二十天内招揽到两千精锐,若是不能做到,你的头颅朕自会取下!”

缘边招收都指挥使的差遣,是郭荣现场发明的,现在的使职差遣制度下,差遣只要能确切地表达某官员负责某事即可。

张藏英闻言喜不自胜,当即拱手道:“陛下就等着臣的捷报吧!”

二十天,二千人,在张藏英看来没有任何问题。

在契丹当官的这十多年里,张藏英也不是白当的,他早就在契丹军中埋下了不少习作,而且这幽燕的山川里,多得是与他相熟的豪杰。

等到张藏英领命退下后,郭荣摊开一张白纸,写下了对张藏英的任命,召来候在上的翰林院使,令他将这纸送到翰林院去,由翰林院中值班的翰林学士书写诏令。

翰林院使是一名年轻的宦官,在郭荣与翰林院间起传达联系的作用。

在处理完张藏英的任命事宜后,郭荣又开始翻阅奏章,这一份是国子监祭酒尹拙递上来的。

这份奏折通报了国子监正式开课一事,还提及了刊印九经一事。

“哦,今年已经都到这个子了么?国子监都开课了。”

郭荣想了想,对张守恩说道:“派人去国子监知会尹拙,我明抽空去国子监看看。”

今年是郭荣登基的第一年,前十个月他的主要工作重心都放在“武”上。

如今也该表达表达对“文”的关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