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二十四章 刀与手

奋斗在五代末 第二十四章 刀与手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4:43

第二十四章 刀与手

从皇宫回家的路上,李延庆一直在思考与郭荣的对话。

总的来说,郭荣目前并不想与李重进起太多冲突,希望李重进能够安心领军征讨南唐,放弃对朝政的干预。

但郭荣任命窦仪这位文官出任西京留守,又确实太过出格,遭到李重进为首的一帮武将的反对,也是很合情合理的。

所谓擒贼先擒王,郭荣为平息矛盾,当然就盯上了武将之首的李重进,希望用厚利换来李重进的沉默。

建节封侯,听起来是很丰厚,其实只有前两个字有用。

此时的爵位并没多大意义,毕竟爵位不可世袭,是一次性用品,也没有实际的封地和特权,只是每月会多上一点点微薄的薪俸罢了。

郭荣许下的利益,重点在“建节”上。

李重进早就是节度使,这“建节”自然只会是许给李重进的子嗣。

这年头,只有从七品以上的官员,或者立下大功以及战死的低阶武将,才有荫补资格,也就是保证后代有人可以继续为官。

只有当上了官,才能维持住家族的地位与财富,门楣才不至于衰败。

而节度使这等最顶级的武官,其后代就算寸功不立,至少也能靠荫补混到七品以上。

也就是说,若是周朝能够长久,一任节度使,通常可保家族三代富贵。

现在,郭荣许诺李重进,只要李重进安分守己,不干预朝政,那未来会提拔李重进的一个儿子担任节度使。

这至少可以让李家的富贵往后多延续一代。

可笑,郭荣身为皇帝,竟妄图用这种“未来可期”的许诺敷衍了事...李延庆骑在马上,望着大道右侧延绵的宫墙,有些想笑。

但凡读过点史书的都明白,帝王的允诺大半都是在放屁。

李重进之所以能被郭荣忌惮,无非是李重进手握军权,而且在侍卫亲军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如今李重进又与张永德冰释前嫌、携手并进,两人直接掌控周朝绝大部分精锐禁军,对郭荣屁股下的皇位有巨大威胁。

所以,郭荣才会找来李延庆,主动向李家释放善意。

若李重进当真卸了军权,放弃对侍卫亲军的掌控,“自废武功”回驻地颐养天年。

那假以时日,待郭荣的亲信势力全盘掌控侍卫亲军司,李重进必然会成为郭荣手中的一枚皮球,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

这所谓的丰厚许诺,自然也是看郭荣的心情兑现。

李延庆自忖,就凭父亲李重进最近的所作所为,以及先帝在位时与郭荣对皇位的竞争,一旦卸了军权,必不会得到郭荣的善待。

唯有斗争,唯有手握实力,才能得到尊重,才能拥有地位,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更何况,李延庆熟知历史,郭荣乃至周朝都没几年寿命了,郭荣此时许下的承诺,压根就是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李府离皇宫不远,一刻钟后,李延庆便返回了自家府邸。

回到一心院,李延庆先换下官袍幞头,穿回宽松的白色襕衫,便开始磨墨,准备将郭荣的“善意”转达给父亲李重进。

虽说郭荣此番示好有些搞笑,但李延庆还是得让父亲来定夺。

望着砚台中逐渐粘稠的墨汁,李延庆心中冒出些想法。

郭荣身为皇帝,还当过三年节度使,看他这些年来为削弱李重进、张永德等老将的军权、为扶持亲信近臣上位所用的各种老辣手段,根本就不像是个缺乏经验的皇帝。

他难道就不清楚,今日这所谓的示好与承诺,是何等的苍白无力?

李延庆不用多想就有了肯定的答案:郭荣必然是清楚的。

那他为何又要将自己召入宫中,又是晓之以情,又是动之以理,甚至还开下大额的空头支票?他为何要做这等无用功?

李延庆很快有了一个猜想:莫非,郭荣此举只是掩人耳目,想要迷惑自己与父亲,背后其实另藏杀招?

嗯,很有这个可能,郭荣想要抬亲信上位,逐步剥夺父亲与张永德等老将军权的意图是明晰且坚定的,更何况父亲与张永德已经足以威胁他的帝位,他是绝不可能轻易放弃的......

李延庆提起细毫,将今日入宫的所见所闻,与自己的猜想,一并写在了纸上。

写好密信,李延庆靠坐在椅上,等待着墨迹变干,脑海里又冒出了郭荣提到的“公务”:

在这等微妙的时候,自己突然被朝廷任命为洛阳留台监察御史,其后定然暗藏深意。

而郭荣又提到了所谓的“公务”,难道他想整顿在洛阳仗势欺人、横行霸道的“十阿父”?

李延庆很快又联想到出任洛阳留守的窦仪。

哪怕是冒着开罪周朝大部分高级武将的风险,郭荣也一定要让窦仪这位文官出任洛阳留守,其目的何在?

为了削弱武将的权势,以后好名正言顺地让文官出任一州长官?

这肯定是郭荣的目的之一,但应该不是他的全部目的。

说起来,窦仪前任留守是谁来着?郭荣为何要让窦仪去顶替这位前任?

一念至此,李延庆马上起身,从身后的立柜里翻找出最近一年洛阳的人事变化。

很快,李延庆就查到,前任西京留守,名为王晏,恰好还是滁州判官高锡的前任上司。

王晏,王晏...李延庆念叨了两声,脑海中灵光一动:对了,十阿父里,有个姓王的,名为王爽,他不正是王晏的父亲么?

这样看来,十阿父能够在洛阳目无法纪,肯定与王晏的包庇脱不了干系。

那么,郭荣将王晏调离洛阳,派窦仪接任,定然是对王晏放任十阿父为非作歹感到不满,动了整顿十阿父的心思......

李延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样就说得通了,十阿父大多是当朝高级武将的父亲,再派武将去坐镇洛阳,恐怕难以应对这帮老混账,毕竟当朝的高级武将们大多互通婚姻、沾亲带故。

窦仪乃是正经文官家庭出身,与武将们并无瓜葛,对付十阿父时才不至于畏首畏尾。

而自己能够升任留台监察御史,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在滁州立下功绩,理应升官;

另一方面,范质与郭荣应该是相中了家父李重进与韩令坤的矛盾,借刀杀人,想借自己这把刀来削一削十阿父的威风。

毕竟,韩令坤的父亲韩伦,正是十阿父的一员。

李延庆越想越觉得有理,自觉把握到了郭荣的目的,也对明日拜访范质愈发期待。

目的大抵相同,李延庆倒也乐于暂任“刀”的职位。

只是这把“刀”该砍多深,李延庆还有些拿捏不准,只有明日拜访过范质这只“手”,才能定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