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一百三十六章 着眼当下

奋斗在五代末 第一百三十六章 着眼当下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4:43

第一百三十六章 着眼当下

听到张守恩建议暂缓出兵,郭荣轻轻颔首:“你说得不错,韩令坤突染风寒,派兵北上之事应当暂缓。”

张守恩又提醒道:“陛下,韩令坤留在开封,恐怕会影响到三司对韩伦的审讯。”

“这我当然清楚,可如今也只能让他留在开封了......”郭荣话音未落,忽然想起了什么,对张守恩道:“你去将王朴叫来,此事当与他商量一番。”

但话刚出口,郭荣又后悔了,右手肘撑在御椅上,以手扶额:“就王朴那性子,必然会主张严惩韩令坤,还是莫将他叫来算了。”

对于郭荣超擢提拔禁军中的年轻武将,王朴一向持反对态度。

虽说与赵匡胤、袁彦曾是同僚,但王朴对赵匡胤与袁彦向来没什么好感,甚至还对禁军中诸位年轻武将抱有莫名的敌意。

而这些年轻武将,都是郭荣在登基后提拔的,是郭荣仰仗的重要力量。

看着郭荣纠结的样子,张守恩有些心疼,劝道:“陛下,臣以为,这事就这么揭过去......”

郭荣却突然抬起头,打断道:“不,还是得叫王朴来,这事不知会他这枢密使一声,实在说不过去。”

明知道王朴会说些令人难受且难堪的话,但郭荣还是得将王朴叫来。

或许,这就是兼听则明?

王朴就在皇宫南边的枢密院衙门里当差,很快就来到了偏殿。

按照惯例,殿中又只剩下了郭荣与王朴两人。

果不出郭荣所料,听闻韩令坤突然抱病无法出征后,王朴顿时火起。

“陛下,不能再纵容这帮武将胡作为非了!”王朴义正言辞。

郭荣嘴角泛起苦笑:“文伯,你别动怒,我也知道不能放任,只是暂时还找不到合适人选替代韩令坤。”

“陛下,放任自流只会滋生骄纵,臣以为,不论韩令坤这风寒是如何染上的,都不妨另派武将领兵北上,至少也可让他吃个教训,令他不敢干涉三司对韩伦的审讯。”王朴依然固执己见,坚持要撤掉韩令坤的领兵之职。

“之前让韩令坤领军,只是为了将他调离开封,方便审讯韩伦而已,如今他既然病了,就让他安心在家养病,这领兵的人选还是先不着急吧。”

郭荣虽然和着稀泥,但心中也不自觉地产生了动摇:或许,真的该给韩令坤一个教训?

王朴压根就不吃郭荣这一套,豁然从椅上起身:“韩令坤仗着陛下的恩宠,在淮南就抗旨撤军,如今再度违抗君命,不严惩如何能让军中武将信服?!”

想起韩令坤在淮南的抗旨违命,郭荣意动了,仔细一想,问道:“可若是撤了韩令坤的领军之职,又该以何人代替他?我本打算让张永德领军北上,可他如今正在淮南,难以脱身。”

王朴略一思忖,便有了答案:“陛下,李重进正谋划讨取伪唐的五万援军,若其离间之计能够成功,唐军必然灰飞烟灭,届时陛下便可将张永德调回开封。”

说起来,之前李重进向朝廷征求出兵许可时,王朴对此持坚决反对态度。

但在郭荣多次劝说下,王朴最终还是免为其难同意了此事。

到如今,为了说服郭荣惩治韩令坤,王朴竟然已对李重进出兵之事毫无芥蒂。

这倒也不是王朴健忘,而是他这些日子想明白了,要想制衡禁军中的新近崛起的年轻武将派系,唯有依仗李重进。

若是李重进真能在淮南取得一场大胜,那对赵匡胤为首的年轻武将派系绝对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这正是王朴乐于见到的。

“你这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李重进在淮南应该已经开始用兵,再有些日子,就能见分晓了。”说罢,郭荣心头莫名一紧,他可是将近十万大军交到了李重进手上,任由李重进调用。

李重进若有什么闪失,周朝可就半截入土了。

“既已全权托付李使相,陛下不妨相信李使相能够大胜而归。”这次,竟然轮到王朴来劝郭荣了。

郭荣轻轻往御椅上一靠,面色数次变幻,终于挤出一抹微笑:“我一向信他,只是这次越想却越是焦急,若是我能亲自坐镇淮南,想来心境会平和不少。”

显德元年郭荣初登基时,契丹与北汉联合大举入侵。

郭荣怡然不惧,坚决领军北上,在高平大胜联军,并携此胜之威彻底掌控大权。

如今淮南战事再次涉及周朝之国运,郭荣却不能亲自坐镇,不能亲自指挥。

国家的命运交由他人掌控,郭荣心中之焦急溢于言表。

不过,也只有与王朴独处时,郭荣才会表露出这种焦急的心境。

王朴却冷静得多,“陛下心情,臣亦感同身受,但往后类似之事不会少,陛下当放平心境,着眼于前。”

统一天下漫长险阻,贵为皇帝郭荣总不能每次大战都亲临战局。

在王朴看来,圣上的心境还不够成熟,尚需调整打磨。

“那就听你的,着眼于前。”

郭荣左手握拳撑住下巴,右手食指与中指有节奏地轻轻叩打着扶手,摆出一个颇为轻松的姿势,问道:“范质昨日上的那份奏折,你意下如何?”

昨日,范质上了封请求重编律令的奏折,郭荣读过后,有些拿不定主意,便把这奏折给了王朴,让王朴帮忙参详。

王朴从袖中掏出了那份奏折:“陛下,范质那封奏折,臣仔细研读了一晚,以为可行,而且应当立刻施行。”

在这封奏折中,范质提出了重编律令的三大理由:

过往四朝十几位皇帝留下的敕令多而繁杂,导致地方官员引用敕令时经常出错,亟需整编;

自唐传承而来的唐律已明显不适应当今社会,需加以增删;

武将勋贵拥有太多特权,导致地方官员难以监管,对社会风气与治安造成了严重损害,需通过律令加以限制。

范质列举的这三条理由都颇得王朴认同,就算郭荣今日不召见,王朴一会也会主动求见,并恳请郭荣同意范质这份奏折。

“我也觉得这律令该整修一番,只是重编律令乃国家大事,我想等韩伦案过去之后再做决断。”郭荣有些犹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