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六十六章 初见火药

奋斗在五代末 第六十六章 初见火药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4:43

第六十六章 初见火药

泗州的城防与濠州并无二致。

铁蒺藜、鹿角木、联排拒马、极深的护城河,当然还有护城河后令李重进深恶痛绝的羊马墙。

在泗州城防的建设上,范再遇自忖并未偷工减料,该修的都修了。

可城防是死的,人是活的。

城防不会害怕周军,人却会害怕周军。

范再遇恼火的是,该派谁镇守羊马墙?

钟镐两日前的那一败,不但葬送了五千精锐士兵,还令泗州折损了半数军官,更严重打击了泗州守军的士气。

镇守羊马墙九死一生,就凭城内这低落的士气,范再遇很难找到可靠的人选。

那,干脆就让钟镐戴罪立功好了,他虽因畏惧北贼而临阵逃脱,但若是能将他的胆怯激发为勇气,或许可堪一用。

范再遇完全是死马当作活马医,能不能顶用完全听天由命。

一阵凉风吹过城墙,范再遇沧桑的面庞平添了几分萧瑟。

投降的事,范再遇有考虑过。

毕竟泗州孤立无援,哪怕守城再努力也免不了被破城的结局。

可范再遇对周朝实在没什么好感,他想拼一把。

至于失败之后该怎么办?那就等失败之后再说吧。

......

范再遇在城墙上独自凌乱的时候,李延庆正在军中匠户的火器制作现场进行考察。

唐代道教繁荣,火药易燃易爆的特性随着炼丹术的推广被发现。

随着唐末乱世的开启,面对愈来愈难攻克的坚城,以及士兵们愈来愈难以击穿的甲胄,一些军事家开始在战场上利用火药的这一特性。

根据李延庆的了解,早在十几年前的后晋朝,开封都作院内就有了专门制作火药的火药作。

都作院是设立于开封,专门生产军需装备的官营手工作坊。

都作院拥有六千多名工匠,分为南北两个作坊,南北作坊下面又细分了几十个“作”,其中就有负责生产火药的火药作。

周军此番南下所携带的各类攻城器械,自然都是由都作院提供。

为了维护炮车、弩车等金贵且脆弱的攻城器械,都作院还派了数百名工匠随军南下,其中也包括制作火器的工匠。

由于火药易受潮的特性,以及易爆炸的危险性,加之制作工艺仍处于初级阶段,此时的火器难以长途运输,通常会在现场制作。

李延庆站在一个草草搭建的木台上,观摩着台下工匠制作名为“火药箭”的火器。

所谓火药箭,就是在箭矢的前端绑上一个装有火药的小球。

小球的外皮用桦树皮制成,球内一般装有二两到五两的火药。

发射前,士兵会点燃树皮外壳并迅速发射火药箭,箭矢射中目标后,火会烧穿外壳并引燃小球内的火药,进而引发爆炸以及燃烧。

不过此时的火药配方比较原始,爆炸威力也非常低,主要还是靠火药散开后的附着燃烧来杀伤敌军或是引燃目标建筑。

前些天周军攻打濠州时,就用过这种火药箭。

虽说火药箭的效果很是一般,但李延庆还是头一次见识到这个时代的火器装备,立刻就起了兴趣。

今日恰逢随军工匠制作火药箭,李延庆便委托父亲给自己发了个入场观摩的权限。

看着工匠们熟练地将桦树皮缝制成小球,并往球内填入黑乎乎的火药,李延庆心中有些好奇:火药这么危险的玩意,就用易燃的树皮给包起来,也不加根引线,这上了战场岂不是很容易伤到自己人?

李延庆很快又想到:或者说,此时引火线尚未被发明出来?那根看起来很简单的引线莫非还挺有技术含量?

正当李延庆盯着工匠们若有所思的时候,他身后传来了钱长生沉稳的嗓音:“衙内,冯奉礼到了。”

李延庆转身一看,只见钱长生领着一名高高瘦瘦的青衣文官朝自己走来。

“这位是?”

面对李延庆的问询,文官模样的黑脸年轻男子毕恭毕敬地回道:“回衙内,下官乃是奉礼郎,知火药作冯继升。”

这自称冯继升的男子,目前的差遣名为知火药作,负责监管火药作的几十名工匠,本官则是正九品的奉礼郎,在开封算是个不入流的小官,今日见到李延庆这位大名鼎鼎的衙内,自然是恭恭敬敬。

“原来是冯奉礼。”李延庆脸上露出微笑:“你且过来,我有几件事想向你请教。”

冯继升上前几步:“请教不敢当,衙内只管问便是。”

李延庆看向台下的工匠,问道:“这火药作目前有多少名工匠?”

“目前火药作共有工匠五十五人,算上在下则是五十六人,在都作院内算是人数最少的几个作之一。”

冯继升的回答很是详尽,同时也透露出火药作的现状并不太乐观。

火药毕竟还是不成熟的兵器,用途也不是很广泛,故而不太受到朝廷重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