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六十八章 周朝的北伐

奋斗在五代末 第六十八章 周朝的北伐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4:43

第六十八章 周朝的北伐

年关将至,李延庆携妻妾抵达了郓州。

李重进如今困于郓州,若非朝廷的调令,否则不能有丝毫动弹。

虽说李延庆身负重任,可过年还是应当与父母共享团圆,他暂且放下手头的工作,早早来到了郓州。

逗了逗几个月大的小孙子,李重进迫不及待地领着三子李延庆进了书房。

落座之后,李重进就问道:“王溥那边近来可有进展?”

他最关心的,自然是李延庆对王溥展开的“攻势”是否顺利。

李重进在宫中以及翰林医官院皆安插有眼线。

根据线报,郭荣近来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但这大概率是回光返照。

若郭荣当真亲征契丹,就凭他那病入膏肓的身子骨,基本活不过明年。

而李重进在几日前已经收到了郭荣的亲笔密信。

在信中,郭荣先是称赞了一番李重进的领军水平,接着让李重进做好领兵出征的准备。

北伐拟定在明年的一月份,届时郭荣会亲自担任北伐统帅,李重进则会统领东路兵马,沿渤海一线从沧州北上,牵制契丹的同时伺机从侧面攻城略地。

既然郭荣亲征契丹已成既定事实,李家为夺权所准备的周密部署自然也要随之展开。

权力来源于军队,而军队又受制于枢密院。

只有搞定了枢密院,才能在郭荣死后的权力真空期内夺取大权。

枢密院的关键就在于魏仁浦这个枢密使,以及范质、王溥两位参知枢密院事。

很不幸的是,魏仁浦已经可以确定就是赵匡胤的同谋,李家几乎不可能争取到此人的支持。

范质的态度一向暧昧,他与郭荣的关系并不紧密,也从不与任何武将派系往来。

不过李重进称他与范质关系匪浅,在关键时刻一定能够争取到此人的支持。

那唯一需要就解决的问题就只剩下王溥了。

幸运的是,李延庆对王溥展开的“古籍攻势”非常顺利。

安家在整个南方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在安清念的求援信送达襄阳后不久,源源不断的各式古籍便如流水般送进了开封城。

再加上乌衣台在周朝各地的不懈努力,李延庆终于靠着海量的古籍砸动了王溥的心。

其实王溥真的不想与李家有过多交集,怎奈李延庆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当然了,王溥也并未就此倒向李家,他只是给出了一个模糊的承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欠李家一个人情。

这其实就够了。

李延庆所求的不多,只是希望王溥在未来的某个关键节点,能够稍稍倒向李家即可。

“这事你办得很好,有劳你了。”李重进对三子的工作表达了高度认可。

时至今日,李重进早已知晓自己的三个成年儿子就这老三能办成事。

长子李延顺空有一身武艺而无头脑,而且还崇拜郭荣;次子李延福虽工于心计却眼界狭隘,只看得见李家这一亩三分地。

“家族存亡之际,不敢称辛劳。”李延庆的回答很是公式化。

说来奇怪,这几年下来,李延庆愈发觉得自己与父亲的关系不像是父子,更像是上下级。

细细想来,其实倒也不算奇怪。

毕竟李延庆虽是李延庆,却并非真正且完全的李延庆,他有一颗来自未来的心脏。

况且豪门里的亲情本就淡薄,相处的时间也非常少,通常都是靠着相同的利益维系在同一屋檐下。

随后,父子二人就“未来”又进行了长时间的商榷。

未来总是不可捉摸,谁也无法确定未来的走向。

但,人们总是幻想着能够掌控未来,主宰命运。

......

当新年结束,周朝的战争机器终于露出了它凶狠的獠牙。

在冰雪逐渐消融的一月末,开封城内的十余万禁军悉数出动,沿着修葺平整的官道,朝北进发。

李重进依然没有去开封,他早已被郭荣排挤出了禁军权力层,此次北伐他不会统领熟悉的禁军兵马,而是带领山东地区八个节镇的州军直接从郓州启程,向北渡过黄河,直抵周朝的北方重镇沧州。

在沧州,李重进拜见了当朝天子郭荣,然后他就被郭荣打发出了沧州。

实地考察过沧州的水路运输状况后,郭荣临时修改了进军规划。

原本由李重进负责的东路将成为周朝大军的主攻路线,李重进则要率领两万多杂牌部队横跨整个河北,从土门关入山西。

土门关乃是太行山脉上最重要的隘口,它还有个“井陉口”的古称,当年韩信破赵国的背水一战就发生在此地。

此时的土门关掌握在周朝手中,李重进要做的就是通过狭长的井陉口,直取太原的门户——广阳县。

拿下了广阳县,周军就能彻底封死北汉东出河北的通道,周军主力也就能没有后顾之忧地专心对付契丹。

李重进部开拔不久,周朝的主力部队便在沧州完成了集结。

紧接着,十余万主力部队就登船了。

河北是唐朝最为富庶、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

而发达的农业必然建立在富足的水路网络之上。

不知为何,契丹人占据幽云后并未破坏该地区的水网,这让郭荣看到了战机。

周军从沧州登船,延绵十数里的庞大船队顺永济渠北上,只消一日就抵达了益津关下。

益津关既是重要关隘,又是幽云十六州中的霸州州治,同时还是契丹南京幽州的门户所在。

按理来说,此地应该有契丹精锐部队驻守,周军前锋部队的主帅赵匡胤也做好了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然后,仗还没开始打,益津关守将终廷晖就开门投降了。

这还不是令赵匡胤最为意外的,最令他的意外的是,整个益津关中竟找不到半个契丹兵。

驻守益津关的只有两千名本地汉人部队,契丹人竟早早跑路,将如此重要的关隘交给了汉人武将以及汉人士兵防守。

契丹占领幽云十六州才不过十几年,根本就没培养出几个忠于契丹的汉人,终廷晖也不是傻子,他一看见周军的旗帜就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