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五代末 > 第七十三章 胥吏凶猛

奋斗在五代末 第七十三章 胥吏凶猛

作者:有点混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4:43

第七十三章 胥吏凶猛

“这只是牛刀小试罢了。”李延庆面色平静,他不会因为这一点成果而自满。

目前乌衣台的人马都是原武德司的原班人马,抓个蒋达对他们来说自然算不上什么难事。

吴观闻言有些好奇:“那三郎你接下来除了建立粮行,还有什么计划吗?”

李延庆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学生接下来打算派遣乌衣台的众人,继续去招募原来的武德司人员,同时打算安排一些府上的护卫进入乌衣台,尽量扩大乌衣台的规模。”

“这个计划好是好,可安排府上的护卫进入乌衣台,会不会引起他们的抵触?”吴观问道。

“老师指的是刘从义他们吗?”李延庆想了想:“不可能吧,老师的意思我明白,是怕旧人抵触新人,可乌衣台是新建立的,刘从义他们也算是新人。”

旧人抵触新人,无论古代现代,无论官场职场,都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李延庆前世时初入职场,也受到过前辈的排挤。

任何有人的地方都存在一些既有的利益分配模式和人际关系,有明处的也有暗处的。

新人的加入毫无疑问会破坏原本固有的利益分配模式,改变本来的人际关系,大部分人的适应改变能力并不强,所以新人受到旧人的抵触是在所难免的。

就算是孩时的学生时代,并没有多少利益纠葛,但作为转校生融入新班级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李延庆对此颇有感触。

不过如今乌衣台建立不过才几天时间,刘从义他们固然曾经同在武德司当差,可他们作为乌衣台的一员,却也是不折不扣的新人。

同时李延庆早就安排了张正作为乌衣台的台主,为的就是方便以后安排护卫进入乌衣台。

绝对不能让乌衣台成为武德司的秽土转生,不然要不了多久自己就会失去对乌衣台的掌控,李延庆对此早已有深刻的认知。

吴观闻言颔首:“你这么想也有几分道理,其实为师有此担忧也是事出有因,就在这几天,为师遭到了不少书吏暗中的抵触,弄得为师这些天几乎任何政务都无法处理。”

“还有此事?”李延庆略感惊异,将看完的信放回到了桌上:“老师可是堂堂节度掌书记,书吏们如何敢与老师作对?”

在李延庆的认知中,职场和官场的抵触一般只会在同级之间发生,从未听说过下级与上级作对的。

“可事情就是发生了。”吴观回想起此事也颇为头疼:“他们并不会明着和我作对,而是暗中用一些小手段来试探我,倘若我对政务一窍不通,恐怕就要被那些书吏玩弄于股掌之中了。”

“那老师有惩治他们吗?”李延庆问道。

“惩治他们?”吴观用手轻点桌面,语气中透着无奈:“不可能的,府衙那些书吏们大多是父死子继,为吏数代,彼此间盘根错节,我若是狠下心惩治一人,明日府衙就不能正常运转了。”

书吏们负责府衙中的基础政务,包括文书撰写、政令发布、档案管理和税收统计等,虽然职位不高,但权责很重。

“可老师一月之前,不还对胥吏们不以为然吗?”李延庆微笑着,想起来一个多月前,吴观在自己面前谈论胥吏时霸气外露的样子。

吴观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此胥吏非彼胥吏,那些摊派来的胥吏自然没什么可怕,可府衙里的那些书吏就大不一样了,他们皆是世袭的!”

听到吴观的诉苦,李延庆想起北宋的官场名言:天下胥吏皆可杀!

自唐朝开始,因为社会结构的剧变,土地彻底的私有化,小地主阶层、市民阶层、自耕农阶层开始崛起。

再加上税收制度也发生了剧变,从唐初的租佣调,转变为两税法,各级官衙要处理的政务变得愈来愈繁琐纷杂。

靠着仅有的几个官员已经完全不能处理衙门中的政务。

因此需要不少懂文书、懂律法、懂税收的书吏来协助官员处理政务,这对书吏们有较高的能力需求。

此时读书人并不多,而且读书人往往会追求科举,不屑于为吏,所以为求方便,老书吏致仕后,官府会要求他们推举一个后辈来继承书吏的位置。

慢慢地,官衙中的书吏就发展成了世袭制度,他们或者父死子继,或者以师生的模式进行传承。

此时宋州的不少书吏往上追溯五六代,从他们的祖辈开始就已经在宋州做书吏了。

汉代时曾实行三互法,禁止官员在家乡左近为官,为的就是防止地方官员势力做大。

可如今这些书吏们的家族在地方上把持基层权力已有数代,有的可能从两百年前的唐朝中期就在宋州为吏,可想而知,会发展成何等巨大的地方利益集团。

一地的书吏们为了维护自身家族长远的利益,通常会通过缔结姻亲等方式抱团,从而侵夺地方官员的权柄,有不少衙门的主政官员往往因此沦落成一个橡皮图章。

吴观碰到的就是这样一帮胥吏集团,他们因畏惧朝廷的武力,会给吴观表面上的尊重,可暗地里恨不得吴观就是个橡皮图章。

而像吴观这样的官员大多是流官,只在一地待几年就要转往他处为官,如何能斗过这些在地方上拥有巨大隐形权力的书吏们呢?

“是因为前些天的借贷之事吗?”李延庆回想起几天前吴观所说的高利贷之事,当时吴观还杀了几个放高利贷的钱民。

“应该就是此事了。”吴观苦着脸:“我本不想对三郎提及,可我如今是真不知道该如何摆平此事了。”

“当时老师提议要杀钱民时,府衙中可有书吏反对此事?”李延庆问道。

吴观抬起头边回忆边说:“当时是我与窦判官一同决定的,府衙中的书吏确实有人反对过此事,可窦判官当时杀意已决。”

“那老师可与窦判官谈过此事?”李延庆又问。

“还未。”吴观很快回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