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击天下 > 第345章 一战定河南

晋击天下 第345章 一战定河南

作者:湘南笑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7:42

第345章 一战定河南

黄河北岸。

百余名骑士,衣甲血迹斑斑,人人伤痕累累。衣甲破损,手中的兵器也崩着缺口,只是挺腰坐在马上,勒马立在黄河北岸。

正中的纛旗之下,挺立的正是羯赵的大将李农。

东燕城一战的最后关头,李农麾下的上万步卒在撤逃时,被背嵬骑和羽林骑腹背夹击,然后又穷追不舍,几乎全军覆没,李农也只率得百余名亲兵逃得生天。

抛弃了李农的姚弋仲,率着八千骑兵不顾而逃,退到了濮阳城,但只是稍稍补充了一下粮草,便又舍弃了濮阳郡,趁着黄河往北的冰还没融化,渡河而去,退往河北。

东燕城一战,羯人近七万的精锐,只剩得姚弋仲这八千骑兵,整个羯赵在黄河以南的地带,就只剩下他手里这只骑兵和死守陈留郡的张貉手里的五千兵马。姚弋仲自是不敢再据守濮阳郡这座孤城。因为濮阳城中粮草已不多,黄河即将全面解冻,后续的援军很难渡河而来,死守濮阳城只有援尽粮绝一条路。

李农无奈之下,也只得带着百余名亲兵,退往了黄河北岸。他身边的亲兵,都是跟随他多年的汉人。

李农手按长剑,望着那宽敞的河面,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身边众亲兵满脸不解的望着他,一名跟随他多年的心腹之将,疑惑的问道:“明公新败,何故发笑?”

李农大笑道:“我本乃汉人,却率羯人与汉人交战,最后被汉人大败不说,还被羌人诓了一把,最终致使羯人几乎全军覆没,岂非是很有趣?大胜者,汉人也;覆没者,羯人也,我既为汉人,何败之有?我何败之有?哈哈哈……”

身后众将士一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原本大败带来的沮丧神情一扫而光,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唯独那名心腹之将,满脸忧心之色,低声道:“明公还请小声,莫要传到了天王之耳……”

李农脸色一肃,冷笑道:“姚弋仲此次又率八千羯人骑兵安然退回河北,必先告我一状,其又是羌人首领,在襄国一带尚有数万羌人,石虎还须仰仗他,必然不会治罪于他。而石虎新丧精锐之师,又折了儿子,我若再回河北,必惨遭其屠戮,岂会自投罗网?”

众人一听不回河北,顿时都露出好奇而兴奋的神色。毕竟此战如此大败,又连折了太尉夔安和燕公石斌,李农回襄国必然受到石虎的责罚,李农若问罪,他们这些亲兵亲将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心腹之将的眼中也亮了起来,笑道:“我等原本乃汉人,明公何不带我等去了南晋?那中庶子李颜,尚且封伯爵,以明公之才,必不失封侯之位。”

李农摇头苦笑道:“现今以败军之将,惶惶然奔投,必不被南晋所看重,归晋尚未到其时也。”

众将士不解的问道:“明公**何处?”

李农肃然道:“我欲率你等奔往广宗,投奔乞活军,你等可愿往?”

众将士齐声道:“愿跟随明公左右,肝脑涂地!”

李农大笑,长鞭北指:“走,随我往广宗!”

铁骑滚滚,往北而去。

其他人不知道,但是这些跟随李农多年的亲兵亲将却知道,李农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当年乞活军的首领李恽的族侄,此番若投乞活军,地位一定不会低。

李农的想法便是如此,以他是李恽族侄的身份,再加上在石赵的三公身份,此番投奔乞活军,必然是高层首脑之一。

如今石虎此番新败,包括石遵和冉闵镇守北面的五万精兵,留在襄国一带的精锐之师也不过十万,而广宗的乞活军有数万人,石虎想要找他麻烦还真得掂量掂量。

在李农看来,东燕城一战,包括之前的连续失利,司马珂已经要了石赵政权的半条命,接下来的石赵政权只是苟延残喘而已,一旦司马珂渡河伐赵,则寻找机会率乞活军投晋。届时他手中有数万乞活军,必然受到司马珂和南晋朝廷的重视,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能卖个好价钱。

乞活军,跟北府兵一样,也是流民组成。

乞活军的组建者是晋廷的并州刺史司马腾。在匈奴人刘渊的强大攻势下,司马腾在并州待不下去了。他率领并州能走的两万多户汉人向冀州迁徙,这其中包括士族、官僚、流民,全部混杂在一起,这就是最早的乞活军。

司马腾死后,乞活军首领田禋率领其部将田兰、薄盛后来又杀死汲桑,为司马腾报了仇。此后乞活军内部产生了分歧,为了生存,他们各奔前程。

田禋留守邺城,李恽、薄盛投奔了东海王司马越,王平到了梁国,陈午到了陈留,诸路乞活军依旧同胡人进行了殊死抗争。

虽然后来大部分乞活军因为主将战死,或者内部矛盾,以及羯赵政权的威压,与石勒达成妥协,但是乞活军并未彻底投降,一直坚持与胡人斗争在最前线,尤其又以广宗、上白的乞活军为甚。

历史上的李农正是在349年因为石赵内讧,投奔了乞活军,并因其名气过大,成为了乞活军的首领,后来更是以乞活军为班底,协助冉闵建立的冉魏政权。

而因为司马珂的到来,历史发生了变化,导致李农提前了七年投往广宗,聚集乞活军与羯赵为敌,以自保己身安全。

………………

东燕城东门。

朔风猎猎,朝阳如血。

太阳逐渐升得很高了,很亮,照在人身上却没有一点温暖。

东燕城一战,羯赵的四个主将战死两个,叛逃一个,而且这三个之中,两个是三公,一个是天王石虎的儿子,除此之外,十万大军更是几乎全军覆没,只跑掉了姚弋仲的八千余骑。其余近五万的羯人战兵,不是被活活烧死,就是被射死,只有三万多汉人辅兵,得以归顺晋军。

羯人的尸体横七竖八的躺在东门前的原野上,堆积如山,尸骸身下的泥土已变成厚厚的褐色——那是血,那是羯人干枯的鲜血。

一只乌鸦飞了过来,落在一具尸体上,欢快的啄了起来。它的叫声又引来几只乌鸦,看到满地的丰盛的食物,齐声咕咕欢叫起来。

乌鸦越来越多,以至后来成片成片的飞来,满地都是密密麻麻的乌鸦,欢叫着啄着地上的尸体。

随后,几只秃鹫,也闻到了食物的气息,也呼啦啦的展翅狂扑而下,挺着凸起的肚子在遍地尸骸间,舞动着那不祥的长喙。

所谓鸟为食亡,这些乌鸦也好,秃鹫也好,在这么多食物面前,丝毫没有怕人的意思,只是拼了命的

西风烈,然而再劲烈的西风也吹不散空气之中那浓重的血腥味。

司马珂在王辉等亲兵的簇拥之下,负手肃立旷野之上,周围遍地都是尸体,浓重的血腥味中人欲呕,但他对这一切却视若无睹。征战多年,见过太多的尸山血海,使得他逐渐麻木了,尤其是面前的羯人尸体,在他眼里,和非洲猪瘟时见到满猪场的死猪没什么两样。

东燕城内外,到处都听到晋军将士的欢呼声。

这一战,被羯人堵在城内堵了三个多月,堵得太憋屈了,如今几乎全歼羯人,叫他们如何不回肠荡气。

而且,不要说是军司马以上的主要将领们,就是普通的士卒也知道,羯人经此一役,是没有能力再渡河而战了。整个黄河以南之地,归为大晋的治下版图,那是迟早的事情。

这一次,晋军是把羯人的军事力量彻底打残了,再加上东北还有慕容燕国虎视眈眈,西北的代国也不是吃素的,羯人已经自顾不暇。石虎唯一能做的就是据黄河北岸而守,彻底进入全面防守。

天策军将士,其中**成都是祖籍黄河以南之地,如今黄河以南之地即将全部彻底归于大晋的治下,心中是别提有多兴奋和自豪了。

谁能想到,他们昔日名为羯赵士卒,其实不过是被羯人驱使的奴隶,今日却成为横扫中原的汉人雄师。

司马珂令邓遐组织天策军步卒,清理羯人的尸体,将羯人的身上的铠甲、兵器、箭镞和财物等全部扒下来,收集和整理在册,充入军库。又令毛宝组织归顺的汉人辅兵,负责挖土坑和掩埋已经被天策军清理完毕的羯人的尸身,避免产生瘟疫。

同时又派人飞马传报镇守在云台山一带的庾翼,率五千兵马,进驻濮阳城,安抚百姓,整顿整个濮阳郡的政事和军事。

虽然黄河以南之地,还有青徐两州尚未占领,但是整个黄河以南的晋军,只有在死守在陈留郡的张貉的五千兵马,其余青徐两州的防卫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直接令夏侯长、桓温进驻即可。

但是他并不急于占据青徐之地,陈留郡的张貉尚未攻下,必须先解决张貉再说。他有心大力扶持谢尚,要让谢尚、夏侯长和桓温所率的北府三军同时进驻青徐诸郡。

陈留郡的张貉部兵马,已经死守了四五个月,也该是结束战斗的时候了。他修书一封,派人飞马送给谢尚,密授破城事宜。

同时,此时已到了342年的农历二月中旬,再过段时间就是土豆育种和播种的时间了。石虎已被打残,他不用太赶时间去对青徐两州大兴兵戈,先把第一季的土豆和红薯种下去再说。

如今黄河以南的地盘已即将尽归他治下,他在江北的兵马已接近二十万大军,这三万多辅兵他不想再充入军中。如今之计,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来从事生产,为将来渡河北伐做好准备。整个濮阳郡和东燕郡北部都几乎被他迁移空了,正好将这三万多归顺的辅兵补充一下这一郡半之地的人口数量,不能让大量的良田荒废了。

总之,东燕城一战,将司马珂原本计划的两年之战几乎一次性了结,接下来就是如何治理、安定和繁荣这黄河以南的大片大片的膏腴之地了。

………………

太武殿之内。

接到东燕之战失利消息的石虎,这次没有暴跳如雷,而是两眼失神的坐在白玉床上发呆,脸上的神色阴晴不定。

在他的眼中,有哀伤,有失落,还有几分惊恐。

南晋之国,他一直没怎么放在眼里,甚至当年南巡到长江的时候,还动起了吞并江南之志。因为他心中知道,南晋这个小朝廷,水浅王八多,外战不行,内斗倒是很厉害,所以才会被羯人赶到江南之地,才会有当年宁平城之战羯人三千屠戮十万大军的神话,这样的朝廷,几乎没有什么威胁。

谁能料到会有司马珂这个小煞星横空出世,不但连斩他几个儿子,现今更是威胁了石赵政权的生死存亡。

东燕城一战,对石赵的打击实在太大了。过去几年对晋军之战的失利影响,加起来还不及这一次的大败。因为之前的兵马,虽然号称数万,其实羯人只占了两三成,以汉人和杂胡为主,而且折损的羯人也并非全是精锐。而这一次折损的兵马,可是实打实的五万多的羯人精锐之师,几乎是整个石赵一半的精锐。

这个残暴如猛虎,一向独断专行,嚣张跋扈的君主,心底涌起了一股恐惧感。他心中深深的知道,南晋的这个年轻主帅,给他带来的威胁,远远要比北面的慕容燕国更大的多。而且想要在战场上击败此人,几乎很难。

石虎整整静坐了一个两个多时辰,终于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扭头对身旁的女尚书道:“给朕温一壶酒来。”

那女尚书见得石虎终于说话了,而且神色也较为平静,心头终于落下一块大石来,脸上露出释然的神色。石虎历来一发怒就喜欢随意杀人,宫内的妃子、宫女和內侍,不知被他杀了多少。所以一旦石虎发怒的时候,宫内的众人就有种命不久矣的恐惧感。

温好了酒菜之后,那女尚书见石虎居然慢悠悠的吃起了酒菜,这才小心翼翼的说道:“启禀陛下,中书令在门外等候许久了,可否赐见?”

石虎面沉如水,缓声道:“让他进来罢。”

曾经在石虎手下拜为三公的太保桃豹先是因为历阳之战失利被罢免,而后又在洛阳之战中战死,司空郭殷也因故被他罢免,而太尉夔安战死,司徒李农下落不明。实际上石虎的朝廷之中,已经没有三公了,除了女尚书之外,也只有中书令王波可以直接觐见他了。

等候在门口许久的中书令王波,听得女尚书传报,这才战战兢兢的走了进来。

王波禀报的是,冠军大将军率八千骑兵退回襄国,将兵马留在城外听令,自己孤身入城,自缚入宫,跪在禁宫的宫门前请罪,已有两个多时辰了。

石虎神色依旧是阴晴不定,眼中却露出思索的神色,问道:“可有李农的消息?”

王波小心翼翼的禀报道:“据闻司徒、抚军大将军李农,已畏罪潜逃至广宗,疑似投奔乞活军。据闻,李农原乃昔日乞活军贼首李恽之族侄,其一直隐瞒未报。”

石虎眼中顿时闪过一丝狂怒之色,嘴角抽搐了几下,随即还是平静了下来,缓声道:“随朕去见见姚将军罢。”

王波一听“姚将军”三个字,便知姚弋仲这一把堵对了,至少其安全无虞,心头终于松了一口气。

禁宫门前,姚弋仲不顾天气寒冷,精赤着上身,而且被粗实的绳索五花大绑,直挺挺的跪拜在地上。

石虎在众臣和侍卫的簇拥之下,大步而来,见到姚弋仲,二话不说,当即便拔剑而出,架在姚弋仲的脖颈上,厉声喝道:“十万大军只剩得八千骑而归,还折了朕的太尉和爱子,你有何面目来见朕,何不学那李农,一走了之?”

姚弋仲朗声道:“微臣就算是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也要爬回来向陛下请罪。微臣自知罪责深重,不可饶恕,还请陛下赐予死罪!”

石虎脸上的神色终于难得的挤出一丝笑意,手中宝剑一挥,便将姚弋仲身上的绳索割断,然后弃剑在地,亲自将姚弋仲扶起,又解下自己的外袍披在姚弋仲的身上,大笑道:“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爱卿如此忠心耿耿,朕岂忍杀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