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晋击天下 > 第375章 兵临枋头

晋击天下 第375章 兵临枋头

作者:湘南笑笑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07:42

第375章 兵临枋头

当年曹操攻袁尚,围邺,在淇水入黄河口用大枋木作堰,遏使淇水注入白沟,增加水量,以利漕运。时人称为枋头

枋头以南之地,是黄河北岸渡口最为密集的地方,而且边上还有白沟,粮草辎重等物质可以漕运通往邺城。

占领了枋头,不但可以直接攻击邺城,而且也占据了黄河北岸的运输集散点,便于司马珂后续的粮草辎重据此源源不断的运往河北。

司马珂的这次渡河北伐之战,可谓大张旗鼓,他不但要攻城拔寨,占领河北,还要将声势造出来,让所有河北的百姓和士族豪强们都知道,王师北伐了。

他让邓遐和王猛率背嵬骑为先锋,一路不紧不慢的缓缓而行,将大晋最精锐的兵马展现在河北的汉人面前,就是为了给河北的汉人鼓舞信心,进而加入进来。

果不其然,这一路五千重甲铁骑招摇而过,顿时震撼了坞堡内的豪强们,更振奋了河北的百姓们,一时间整个黄河北岸一带的汉人都为之精神一振。

所以当邓遐和王猛两人率着背嵬骑即将抵达枋头城下时,兵力数量几乎翻了一倍,那些坞堡内的豪强们组织的义兵就有数千人。

除了兵力增加之外,还有一些百姓们陆陆续续的加入了协助运输和照顾马匹的队伍,显得更为声势浩大。

所以当背嵬骑兵临枋头城下的时候,姚弋仲虽然早早得到了消息,还是被晋军的声势所震慑。

枋头城上,后赵的抚军大将军、西羌大都督、羌族首领姚弋仲,全身披甲,手按长剑,屹立在城楼正中,皱着眉头望着城下。

在他的身旁,分别立着长子姚益、次子姚若、三子姚猛、四子姚良、第五子姚襄等人。姚弋仲一生有四十二个儿子,但是在第二十四子姚苌之前的诸子,以姚襄资质最佳,其次是长子姚益和姚若,其余皆庸碌。

此时的姚苌,年方十四岁,与其他兄弟一并尚在襄国,其实也是石虎控制姚弋仲的一种手段。石虎将枋头重镇全部交给姚弋仲,就相当于将邺城乃至石赵最关键的南面防线交给了整个羌人首领,自然也担心其反叛,故此姚苌等儿子在襄国也有扣押为质的意味在里面。

立在姚弋仲身边的第五子姚襄,二十四五岁左右,身材魁梧而威猛,跟着父兄们一起正观望着城下的晋军。

城楼远处,众义兵和辅兵以及协助运粮的夫役们正在扎营,人来人往的,忙碌不停,那连营的长度接近两里。在城楼下百步之外,五千背嵬骑,将阵型扩展开来,合计二十排,每排二百五十人,每人相距大概两米,排出来的阵型足足一里长,几乎将整个枋头城的南门都遮挡住了。

马背上的背嵬骑,个个全身披着厚重的明光铠,头戴兜鍪,又全部将面甲放了下来,只露出一双眼睛,令人望而生畏;胯下的战马光肩高就高达一米六左右,比起北地常见的蒙古马足足高出一头来,又全部披着马铠,极其雄骏;他们手中五米长的马槊,一杆杆斜刺苍穹,如同死亡森林一般,遮蔽了天日;那一片锋利的透甲槊刃,在日光的照耀之下更是闪烁出一片耀眼的寒光,令人不寒而栗。

五千人的阵列,弥漫出一股冲天的杀气,直卷枋头城上而来。

姚襄满脸震惊的望着城下的背嵬骑,忍不住赞叹道:“想不到晋人居然有如此的虎狼之师,若是当初得此雄师,岂会被羯人赶往江南。”

由于枋头城内几乎都是羌人,身边的也都是姚弋仲的亲兵亲将和羌人将领,姚襄说话便没有那么多顾忌。

姚襄话音刚落,一旁的次子姚若说得则更为直接:“晋军雄壮如斯,看来羯人气数将尽,我等羌人还得尽早另寻他路才是。”

一旁的姚弋仲看了两个儿子一眼,他想训斥一番,却觉得两个儿子说得似乎没有什么毛病。

两个儿子只是看到了晋军雄壮的气势,而他则更加深深的明白,晋军固然雄壮,晋军背后的那个年轻王者,才是真正最可怕的。两年多前,东燕城那一战,对于他来说,就像一场噩梦一般。

夔安大营土陷的那个夜晚,不但主帅夔安在睡梦里就被埋葬在深土里,连挣扎都没来得及挣扎一下,那个叠满了羯人尸首的万人坑,更是令他至今心有余悸。而石斌率着两万多的兵马入了东燕城,就再也没出来,那晚上的通天大火,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也大概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两万多人活活的烧死在城中。

还有云台山的那场大火和浓烟,一万五六千人的羯人,活生生的葬身于火海和浓烟之中。

一场大战,七八万的羯人就此被屠戮,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他们羌人遇上司马珂这个狠角色,又将会是怎样的命运?

姚襄和姚若的话,虽然太直了一点,但是却没说错。羯人气数将尽,根本就不是晋人的对手,按照司马珂一向对羯人斩草除根的狠绝手段来看,除非退到关外,不然极有可能被晋人灭族。他这只烧当羌若是跟着羯人一条道走到黑,极有可能也会最终跟着羯人一起覆没。

作为烧当羌的首领,他必须为整个族群着想。毕竟当初跟随他过函谷关,来到中原的羌人有数万人,都是将身家性命全部交到了他的手中,他又怎么不能为他们着想。只是如今司马珂占据了洛阳,氐人占据了关中,想要回到关中是难上加难,跟着羯人已经没有了退路,他该当何去何从?

姚弋仲心中深深的明白,最好的出路,就是投了晋朝。

毕竟,汉人的政权才是几千年来的正统王朝。汉人几千年来的沉淀,其文化传承和底蕴所具备的力量,不是靠一时间的兵强马壮就能压制和替代的。

可是,若是投靠了晋朝,他在襄国的妻小,恐怕就要全部被石虎杀得干干净净,妻妾死了还可以再娶,但是三十多个儿子却是他心中的宝贝。

姚弋仲一时间不能做出决定,只是望着那城下的晋军骑兵出神。

长子姚益见他不说话,也忧心忡忡的说道:“听闻晋军的船队也即将进入白沟之中,司马珂举中原之力,兴师动众而来,其势锐不可当。况且枋头城小,若是被其团团围困,恐怕我等危矣。”

枋头虽然是军事重镇,但是终究只是个小城,而且城内的百姓早就跑走了小半。而姚弋仲的兵马却达两万余人,其中骑兵五千有余,步卒一万五千多人,造成城内是兵多于民。之前一直靠着从邺城经白沟运输粮草。

南人精通水战,船舶之坚远远强于北地的船只,一旦司马珂的舰队进入了白沟,必定会断了从邺城而来的粮道。粮道一旦被断,这人吃的马嚼的,粮草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

更何况,这城中的两万余人羌人,几乎是烧当羌的全部精壮之士,若是折在这里,烧当羌这一支几乎就完了,所以姚弋仲是决计不可能死守枋头的。

“踏平枋头,还我河北!”

“踏平枋头,还我河北!”

“踏平枋头,还我河北!”

此时城下的背嵬骑,在邓遐的率领之下,齐齐挥舞着手中的长槊,高声打呼喊着。巨大的声浪冲霄而起,几乎要崩塌云霄一般。

姚弋仲望着城下的晋军那冲天的战意,心头愈发焦躁,对诸子道:“先回府衙,再做商议”。

枋头府衙之内,姚弋仲经过一番思量,做出了最终的艰难的决定。

“此番前来的是邓遐,并非司马珂。我听闻邓遐此人,年岁比司马珂还小,有勇无谋,其副将王猛,亦是籍籍无名,不若今夜趁司马珂未到,晋军营盘未稳,先行夜袭一番。不管夜袭是否成功,明早一早立即退往邺城。”

在姚弋仲看来,守住枋头的风险太大,一旦司马珂的后续军队全部围上来,恐怕就将成为孤城,想跑都难。但是若就此不放一箭,灰溜溜的退回邺城,又恐石虎怪罪,故此决定冒险夜袭一次,无论成功与否,对石虎也有个交代。

姚弋仲将夜袭的任务,交给了长子姚益,一再叮嘱其务必小心谨慎,哪怕是偷袭失败,也务必全身而退,绝不可中了晋人的圈套。

………………

晋军大营扎在靠白沟河的一条支流的小河边,以便取水,离枋头城两里多地。

营寨连绵近两里,栅栏四周以拒马围了一圈。营寨内的晋军将士正在埋锅造饭,营地里到处一片炊烟袅袅,空气中漂浮着一阵饭食的香味。

除了正在忙着做饭的辅兵们,众骑兵们也在忙活着伺候着自己心爱的战马。对于骑兵来说,战马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决定着他们在战场上的命运,所以这马要亲伺候,才能与战马培养好感情,关键时刻不会给你掉链子。

此时已是农历五月初,就算是河北,天气也逐渐热了起来,这群中原的大汉们,一个个光着膀子,正在营地里忙活着。他们刚刚从河边遛马回来,给马喂了水,又给战马刷洗了一遍,此刻正在喂马。

这批阿拉伯战马,都是雄骏的战马,吃的也与普通的驮马,甚至与那些蒙古马乘马不同。他们的饲料是七成泡软的黄豆,三成的草料,而且黄豆是用盐水泡的。乘马则是一半精饲料一半草料,到了驮马就是三成的精饲料、七成的草料了。

邓遐作为一军之主,同样也不例外,要亲自喂马洗马,因为战马是不认职务高低的,只认谁对它好。

邓遐的坐骑,是一匹雪白的阿拉伯战马,肩高都到了他的肩膀,约一米七左右,不但四肢雄健有力,而且比起蒙古马的智商还是高多了,领悟主人意思的能力极强,而且与邓遐的关系也极其融洽,故此邓遐对这匹战马是爱不释手。

那白马低着头在木盆里吃着盐水泡过的黄豆,邓遐则在一旁给它用干布擦干刚刚洗过的鬃毛,又用手梳细细的梳理着那浓厚的鬃毛,一人一马显得十分的和谐。

邓遐旁边站着一人,头戴笼冠,大袖翩翩,手里摇着羽扇,显得十分的悠闲,正是王猛。

司马珂让邓遐为先锋,其实还是有点不放心的,所以特意让王猛为邓遐的副将,跟随邓遐出战。

对于王猛这个从未经历过战阵的十九岁的少年文人,其实邓遐一开始是看不上的,觉得战场上玩的就是枪林箭雨、刀头舔血的勾当,这样一个白面书生,跟着来能起到什么作用。不过他知道王猛是司马珂极其看重的幕僚,只当他是来跟随自己历练的,倒也是十分客气,没有显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但是,经过了这一路的畅谈,邓遐渐渐的对这个未及弱冠之年的少年产生了钦佩之情,发现这个少年无论是对战争的谋略、阵法战术以及如何充分利用战场的地理环境、天气等,都有独到的见解,令邓遐受益匪浅。

王猛是个可以扪虱而谈的人,邓遐也是个粗豪之人,两人都不拘小节,所以这一文一武两个主要将领,倒也相处十分融洽。

两人就这么在战马的旁边,一个讨论起这场战事来。

“我料姚弋仲今夜必定夜袭我军大营,还请将军好生做好防备,有备无患。”

王猛的话,令邓遐大吃一惊:“君何以知之?”

王猛淡淡笑道:“今大将军虎踞河南之地,羯人退守河北不敢南顾。姚弋仲乃羌人首领,绝非等闲之辈,岂有不知羯人气数将尽?其既为羌人,必以羌人之命运为先,岂会为羯人死战?今我大军声势浩大而来,其必生退意,否则枋头便成孤城一座,则整个城内的羌人精壮非死即降。但石虎将如此重地交予其手,岂无后手牵制?我料其家小必皆在襄国为质。如今姚弋仲退兵已是必然,又恐石虎责难,必然临退之前,与我军一战,以此对石虎有个交代。然则背嵬骑乃天下精锐,姚弋仲曾在东燕城被背嵬骑大败,岂能不知背嵬骑之厉害?又岂敢正面相抗?既不敢正面相抗,则必以偷袭为主。如今我军刚到城下,阵脚未稳之际,岂非正是夜袭的最佳时机?”

邓遐听得王猛这般抽丝剥茧的一番分析,听得目瞪口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