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 第二十二章 石人、狐狸、鱼肠剑

第二十二章 石人、狐狸、鱼肠剑

“兹委任戚文长为大明北镇抚司司长,此状。崇祯二百三十七年四月三日。”

说起来,朱富贵倒是想要正儿八经搞张圣旨来册封戚文长的。

毕竟这是自己亲自任命的第一个下属。

奈何吃了没文化的亏,朱富贵提着毛笔踟蹰了半个小时,也不知该怎么写这个圣旨。

系统里面上网倒是可以搜索到一些圣旨的照片,但参考价值不大。

而且除了个别简谕,圣旨这玩意都写得辞藻骈丽,根本不是朱富贵能写出来的。

后来实在没辙了,朱大少爷一拍脑瓜,想到了某光头校长千里转进小蛙岛后,给大陆广大山贼马匪朋友们发的委任状。

能接这些委任状的,自然都是脑袋不灵光的大老粗。

委任状的内容自然就写得浅显直白了。

朱富贵就喜欢直白。

于是戚文长手中就有了这么一封加盖大明皇帝印的拼接玩意儿。

事急从权,一切从简,戚文长也不疑有他,将委任状珍重地贴身收着。

按照旧制,锦衣卫分南北两司,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就能定人生死,可以说令人闻风色变。

而南镇抚司,才是主管侦查情报的。

但在朱大少爷这边,才不来管你这个。

在十九世纪复辟大明已经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了,还想把明朝的政治体制原封不动地秽土转生?

那朱富贵觉得自己干脆也找一棵歪脖子树吊死算了。

在朱富贵的概念里,镇抚司暂时的任务就是帮他干杂活。

至于以后嘛……

北镇抚司自然是管北半球的事情,南镇抚司自然是管南半球的事情。

完美!

……

朱富贵给了老戚一大堆后世的赝品古董,自然不是赏赐给他个人的,也不是让他拿去变卖换做军费的。

如果是在国内,这些东西兴许能卖不少钱。

但在如今的北美西部,中国古董实在是没有销路。

朱富贵真正的意图是用这些东西造势。

如今殷人对华工,尤其是对朱富贵主仆的友好度已经不低了。

但这还绝不足以让朱富贵有借力的可能。

目前在北美,随着太平洋铁路的动工,华工的数量正在猛增。

保守估计,如今在北美西海岸的华人数量至少在五万以上。

过几年说不定还会翻番。

这些华工基本都是青壮。

如果能将他们全部武装,绝对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但如此还不够。

如果朱富贵真的想在北美扎根,西抗昂撒,东驱鞑虏,那么必须得到殷人的帮助。

按照史学家的推算,白人登陆北美洲的时候,美国境内印第安人的数量在两千万以上。

有些学者认为,由于受到天花等疾病的冲击,印第安原本的人口可能被大大低估了。

他们原本或许多达近亿人。

这种说法有些夸张。

朱富贵不是史学家,不知道真伪。

但现在的现实就是,经过白人灭鼠式屠杀,到了如今1863年的时候,在美国境内的印第安人已经不到50万了。

而且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被联邦政府圈养在了东部贫瘠的保留区中自生自灭。

也就是说,在西海岸附近,保守估计殷人的人口不会超过20万。

这是一个能够安心与之做朋友,也是一个能够安心将之纳入治下的数字。

……

对于村寨中的殷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即将到来的新族长试炼了。

在劳作之余,无论男女老少,全都来帮忙搭建祭台,准备相关事宜。

不过从前天开始,部落中就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怪事。

先是善于耕种的香茶家,她们家的大女儿,在耕种自家田地的时候挖出来了一个奇怪的石人。

这个石人只有一只眼睛,模样非常怪异。

在石人的背面则刻画着古怪的线条。

村里最博学的老阿嬷也不知道这个石人的来历,也不知道那些刻划的意义。

她只知道,这个石人非常古老,它突然在试炼之前现世,很可能是祖先给予的启示。

不过还没等她研究完,第二天一早,鼬就报告了狩猎时听到狐狸怪叫的奇怪事件。

再后来,就连野牛婶婶这边也出现了怪事。

她在剖鱼的时候,从鱼肚子里面意外发现了一把青铜宝剑,上面同样有着奇怪的铭文。

……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怪事,让殷人那边完全摸不着头脑。

但她们肯定,一定是祖先的灵魂想要向自己表达什么。

殷素素建议,如果搞不清楚,为什么不去问问华工们呢?

老阿嬷眼睛一亮。

她想到了明皇身边的那位大巫师,法力高强,为人却很热心。

这段时间里,老阿嬷找他学咒语,已经快背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了。

于是众人找到了李老太监,希望他能解答先祖的启示。

然而殷人没还没开口,李老太监却抢先一步,如获至宝地拿起青铜宝剑抚摸。

朱富贵适时的出现,充当翻译:“李爱卿说了,这是咱们华夏先祖的宝剑,没想到远在异国他乡还能见到,非常亲切!”

说着,李老太监不知从哪里翻出一块红布,将宝剑一裹就要往怀里藏。

殷人们大眼瞪小眼,老阿嬷连忙道:“大巫师,这把宝剑是小野牛从鱼肚子里找到的,是我们先祖降下的启示,不是你们的东西。”

李老太监将眼睛一瞪,乌拉乌拉说了一堆。

朱富贵又连忙翻译道:“李爱卿说,他自幼饱读诗书,鉴赏古玩的水平比自己的巫术还要高明,怎么可能看错呢?这就是华夏的东西!”

见李老太监说得那么笃定,殷人们有些不知所措。

毕竟李老太监的鉴赏能力,他们是信服的。

但这东西也确确实实是野牛婶婶从鱼肚子里找到的。

总不可能是华工把宝剑藏进去的吧?

他们一帮穷光蛋,连农具都得问寨子里借,怎么可能会有宝剑?

就在这时,殷素素忽然想到了什么,开口道:“阿嬷,你们还记得富贵哥哥的话吗?我们的祖先是从大海那头迁过来的,所以才叫殷人,会不会这把剑是祖先从大海那头带过来的?”

“没错!一定是这样!”

老阿嬷连连点头,并伸手将宝剑夺了回来,小心翼翼的放好,生怕又被李春发夺了去。

“虽然你们是我们的亲人,但这把剑是我们部落的神物!最多借你看看,不能多碰!”

不知不觉间,殷人的心态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

如果一上来,朱富贵和李老太监就给她们科普,说这是殷商的青铜器,那这些殷人说不定还会怀疑。

但之前李老太监表现出的见猎心喜,甚至想占为己有的神情,却反而让殷人们相信,这就是自己的东西。

就好像绿茶的备胎,不管重不重视,喜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