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 第434章 最终的协议(2合1)

第434章 最终的协议(2合1)

“大明人民的老朋友,西方的安禄山,普鲁士的曹孟德,明普关系的奠基者,朱富贵天子的老朋友,伟大的奥托·冯·俾斯麦伯爵阁下,在短短十天之内,感受到了大明人民的赤忱的热情,也感受到了来自大明皇帝朱富贵的拳拳善意。

俾斯麦伯爵说,朱富贵天子是一个纯粹的,高尚的,为了德意志民族解放而无私奉献的人。

他从后勤保障到理论武装、从制度建设到农业指导,都给予了普鲁士无私的帮助。

在钓鱼城之战后六百年,明普两国终于为了伟大的事业走到一起。

罗马与大汉的传人再次携手,明普第二次结盟,将会为世界献上最美好的祝福与最绚烂的礼花!”

以上,是大明礼部外宣口在酒会上,搂着酩酊大醉的容克老爷们的脖子,塞给他们的新闻稿。

明普结盟是不可能长久保密的。

因为大明与普鲁士之间的航运货船陡然增加,绝不可能骗过英国人。

以如今英国海军的实力,完全可以轻松封锁住大明西海岸和普鲁士海岸线。

大明夺取墨西哥北部,并吞并孤星共和国之后,获得了墨西哥湾西北岸。

本来大明倒是没打算开发这段海岸,毕竟墨西哥北部的石油和天然气暂时还不适宜开发,修铁路建港口没什么必要。

不过随着对普贸易的需要,朱富贵考虑从新渝增加一条支线南下抵达新钦。

新钦是一座还不存在的城市,位置就是后世中国百姓十分熟悉的休斯顿是美国南方重要的商业港,年吞吐量超过两亿吨。

相比来说,新钦对标的广西钦州港运气就没那么好了,被边上的友邻们压制得死死的。

好在大明新粤靠着太平洋,新桂则面向太平洋,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总之,新钦至不莱梅哈芬港的航线需要在英国人的眼皮子底下进行运转。

所以完全保密没有什么的意义,战术欺骗,消减敌意才是关键。

至少按照俾斯麦的说法,在两年之内,英国人绝对不可能采取极端措施。

朱富贵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确信,不过考虑到历史上英国人的作为以及俾斯麦的外交成果,朱富贵选择认同老俾的说法。

反正英国人真翻脸,大明也没有什么损失,朱富贵肯定是要求先款后货的。

如果英国人单干扣押朱富贵的金子,那朱富贵肯定要英吉利虽远必谴责之!

让容克老爷们去办报纸,这大概相当于让八旗大爷们去办工厂,基本上就是知识盲区。

不过不会没关系,大明可以教。

在大明-普鲁士一揽子合作项目中,就有一个合作办报的项目。

这份报纸的名字叫做《新柏林报》,旨在为普鲁士乃至整个德语地区的德意志人民的精神世界献上美味食量。

当然,让外国资本控制普鲁士的报纸,这自然引起了俾斯麦高度的警觉。

不过鸿胪寺方面表示,大明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新柏林报纸》的主编将由一位尊贵的容克老爷担任,审核校验什么的,也有普鲁士人参与,大明这边只是想宣扬一下明普友好,介绍一下大明的风土人情而已,绝对不会发表什么对威廉陛下与普鲁士政府不利的言论。

这样的承诺让俾斯麦放下心来。

而且仔细想一下,《新柏林报纸》编辑部都会设在普鲁士境内,这能有什么威胁呢?

最主要的,当然是大明给的实在太多了。

以至于俾斯麦甚至想要让大明资本来多办几家报纸。

为了这家《新柏林报》能够落地,大明方面拿出俾斯麦难以拒绝的条件。

苏师傅农机厂将与阿尔特马克联合农业签订为期两年,共50台农用拖拉机的供销合同。

所谓苏师傅农机厂,这其实是一个正经的农机厂,牌子就叫苏师傅,和后世的康师傅是一样的。

苏师傅本人在锦衣卫、ghs研究所等部门工作后。

经过组织的研究决定,他在事业巅峰期退伍转业,开了这么一家农机厂。

这家农机厂具体是干什么,自然就呼之欲出了。

而与苏师傅农机厂对接的阿尔特马克联合农业的来头也不一般。

俾斯麦的父亲费迪南德·冯·俾斯麦就来自于阿尔特马克区的申豪森庄园。

简单来说,阿尔特马克联合农业背后有俾斯麦家族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和李合肥没法比,不过西方李中堂也免不了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家族谋取利益。

否则欧洲这一大票几百年传承的古老家族是怎么延续下来的?

总不能喝西北风吧?

当然了,俾斯麦的行为也算不上什么损公肥私,与李中堂还是有着本质不同的。

俾斯麦和一众容克老爷们已经参观过汉骑坦克集团冲锋的演练了。

看着卷起滚滚烟尘的汉骑01坦克群,俾斯麦整个观礼过程屁股就没有沾上椅子过。

天下竟有如此精锐的兵器?

有了这样的兵器,波兰人的骑兵和法国人的快抢又有何惧?

俾斯麦无法拒绝这些坦克,他知道,如果自己这么做,回去之后毛奇元帅一定会狠狠踢自己的屁股!

因此,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绑定了入股《新柏林报》相关协议的《明普农业一揽子采购计划》顺利地得到了通过。

根据计划,普鲁士政府将拿出超过100万英镑,大量进口大明的志村猪、流水屠宰线、人畜无害的交通工具如火车车厢什么的,还有粮食、香烟,和拖拉机,以全面振兴普鲁士农业。

至于这些猪肉会不会被做成军用香肠,拖拉机会不会变成坦克,火车皮怎就长出机枪了,这就不是大明要管的事情了。

大明只管收小钱钱。

这年头100万英镑可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在马克吐温的小说《百万英镑》中,主人公意外得到一百万英镑的存款,甚至没花一分钱,仅靠这笔存款的影响力就获得了贵至公爵的社会地位,还得到了一位小姐芳心。

这足以说明这个年代一百万英镑有多么巨大的影响力。

目前英国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6000~7000万英镑,普鲁士政府则只有不到2000万英镑的税入。

这还是普鲁士课税要比英国高不少的缘故。

之前美国南方邦联政府正式破产之前,年财政开支超过1200万英镑。

收入却仅有三四百万英镑。

要不是好心的朱富贵陛下拿出700万银元入场帮忙,顺便用骨折价收购了一些南方人用不着的矿山和土地,彻底将南方邦变成了经济殖民地,否则戴维斯总统和罗伯特·李将军早就被人吊死在路灯上了。

也正是这笔银元导致国际白银价格开始提前跳水。

现在普鲁士的主货币,威廉老弟的塔勒银币也受累贬值。

所以朱富贵要求普鲁士人用黄金还款。

这也使得用于对明支付的专用货币“金马克”提前诞生了,不过这是后话。

总而言之,这笔生意普鲁士可能很赚,但大明绝对不亏。

首先是价值100万英镑的黄金。

这笔钱不仅仅对于小人物来说是逆天改命的资金,对于大明来说,也是一大口肥肉。

白银的差价在逐渐变小,虽然不至于抹平,但也意味着大明白嫖的资金成本在变高。

适当增加黄金储备对于大明抵抗系统性金融风险很有好处。

第二,普鲁士是欧洲仅次于法国、奥地利的农业大国。

历史上普鲁士兵进巴黎,威廉一世凡尔赛宫加冕,直到德**队完全撤出法国,耗时长达三年的时间。

只要大明的种子、种猪垄断普鲁士的农业市场,那么随着普鲁士征服法国,大明的种子和种猪也很有可能跟着一起征服法国。

巴黎人可能会因为女人和德国佬困告而抓她们游街,处以私刑,但大概率不会迁怒与德国人带来的猪猪吧?

毕竟猪猪可比女人可爱多了。

第三,大明借壳上市,在普鲁士投资《新柏林报》。

由于普鲁士及北德意志地区是最早推行义务教育的,文盲率比较低,因此报纸在这一地区的销量极高。

而且随着普鲁士的崛起,柏林也将逐渐成为欧洲大陆的第二心脏,可以辐射整个中欧东欧。

这就为朱富贵的文化值敛财事业提供了一个新窗口。

虽然说,大明没有办法明着用报纸对这些日耳曼蛮子进行政治宣传。

不过口号式的政治宣传本身就只是最低级的手段,真正的思想演变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

朱富贵虽然不像俾斯麦,欧洲哪个国家没去过,和欧洲各国政要谈笑风生,但朱富贵对于这些阴恻恻用春秋笔法潜移默化影响人们思维的手段可见得多了。

甚至朱富贵怀疑,对欧洲底层老百姓鼓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威廉老弟还挺高兴也说不定。

毕竟这个时代柏林等地同样是幽灵系报纸盛行的地方。

普鲁士当局虽然屡次查封,但是这些非法出版物总能找到生存的土壤。

而大明系的报纸就像吸干养分的杂草,可以防止这些幼苗的生长,很有可能受到威廉老弟的欢迎。

毕竟,反动君主之间总是这么惺惺相惜,富有默契。

总之,如果说,对于泛华夏地区,大明的宣传攻势将是燎原烈火一般,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话,那么对欧洲人的老家,大明的宣传炮弹将裹上一层层美丽的糖衣,以人畜无害的姿态,进行蚂蚁搬家似的长期作战。

还有第四点,那就是大明依然牢牢掌握着武器生产技术的代差。

朱富贵知道普鲁士人是靠着山寨英国货起家的。

对于未来欧盟的工业第一强国,朱富贵抱有很高的敬意。

而表达敬意的方式,自然是给出口的拖拉机减配减配再减配。

直到二战,拖拉机改装坦克都还不是一件高难度的活。

有技术含量的是拖拉机底盘和发动机。

朱师傅农机公司自然生产不了后世工艺的拖拉机底盘和发动机,用的都是仿制品。

就这仿制品,也够普鲁士人好好研究一壶了。

大明汉骑01本身自重就只有1.7吨,配备4毫米薄皮装甲,外加一台2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

当然,从后世小型拖拉机上拆下来的底盘极其给力。

而朱富贵出口的拖拉机,底盘是仿制的不说,动力也缩水到了15马力。

15马力是什么概念?

旭日甲型汽车的牛式发动机都有18马力。

不过这种从ghs实验室中淘汰的发动机,比起牛式发动机那种民用产品还是大不相同的。

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相当出色,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地形。

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减重。

根据ghs的技术人员计算,普鲁士人利用这些底盘可以生产的坦克自重很难超过1.2吨。

1.2吨。。。

就算普鲁士人的冶金技术比较牛逼,能有大明的一半水平,朱富贵也很难想象德国人能用1.2吨搞出什么名堂来。

估计到时候,会有很多部件被换成木头,而体重超过80斤都不允许当坦克手了。

至于装甲防护力嘛,估计也就能远距离挡挡步枪子弹而已。

当然了,再怎么费拉,这玩意也是坦克。

形成数量的话,依然是陆战的王者。

至少比法国人那死沉死沉的排枪强。

“机动性,是陆战的灵魂,小灵快,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在向容克老爷们推销迷你拖拉机的时候,朱富贵发表了一番正确的废话。

不过容克老爷们却深以为然。

如今这个时代,海军已经走向了巨物崇拜的不归路。

不过陆军受限于后勤运输能力,倒是没有这种大就是美的想法。

偶尔一些妖孽巨炮,也基本都是昙花一现,行不成气候。

关键是,坦克或者说装甲战车这玩意儿根本就是由大明首创,大明定义的。

大明说,短小精悍才是王道,那么大家自然也觉得坦克就该是小巧灵活的。

全重18.289吨,装甲厚度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马克沁重机枪和几挺7.7毫米“刘易斯”重机枪,发动机功率104马力,最大时速3.2千米的“小游民”坦克,恐怕是不会在这个时空中诞生了。

18吨?

肥仔该减肥了!

6毫米装甲?

这是懦夫才需要的!

3.2公里/小时?

我装假肢的奶奶都跑得比它快!

总之,朱富贵有理由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人对于坦克的理解都会被自己带进沟里去。

朱富贵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大明的重型铁骑在北非沙漠,在中东油田,在乌拉尔到东欧的大平原上,一炮一个小朋友的有趣景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